- +1
問答|長期戴耳機聽音樂會不會耳聾?
長期戴耳機聽音樂可致噪音性耳聾?答案是肯定的。這是不是危言聳聽呢?下面我們請浦南醫院聽力門診部段吉茸主任給大伙作一介紹。

噪聲性耳聾(NIHL)是指長期暴露在高強度噪聲環境中所引起的緩慢進行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其主要損害部位是耳蝸,可引起耳蝸神經變性,主要癥狀為進行性聽力減退、耳鳴及其他部位的感覺異常。
噪聲導致的內耳損害是不可逆的,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可以預防。噪聲引起的噪聲性耳聾是目前主要的職業病之一,將導致嚴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
噪聲性耳聾的形成過程:長時間暴露于中低強度的連續噪聲中,可致慢性聽力損傷,即噪聲性耳聾。噪聲性耳聾是一種累積性聽力損傷,一般經歷下面幾個階段:
聽覺適應
在開始暴露噪聲的初期,由于強度較低和暴露時間較短,在離開噪聲環境后,人耳出現短時間的耳鳴和聽力下降,但數分鐘后癥狀消失,聽力恢復正常,這種持續時間極短的聽閾升高的現象,為聽覺適應。
聽覺疲勞
較長時間的暴露噪聲或噪聲強度較大時,人耳離開噪聲環境后,耳鳴和聽閾提高的程度加重、時間延長,要數小時、一天或數天后才能恢復,此階段為聽覺疲勞。聽覺疲勞是耳蝸毛細胞開始出現損傷的重要標志。
在聽覺疲勞階段,聽閾暫時性提高,相對于暴露前的聽閾己形成聽閾偏移。聽力學上將這種閾移稱為暫時性閾移(TTS) 。TTS 在噪聲停止刺激后即開始恢復,一般在1~3天內可完全恢復正常,TTS消失。如TTS在一周后仍不恢復,應考慮有其他閾移的可能。隨著反復的暴露噪聲,TTS值逐漸增大,恢復正常所需的時間延長,也可能在閾移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再次暴露噪聲,此時很可能發展為下一個階段。
早期噪聲性耳聾
長期反復的暴露噪聲,聽覺疲勞的程度、癥狀加重,逐漸發展為某些頻率的閾移不能恢復, 即永久性閾移(PTS) ,病變進入早期噪聲性聾階段。
早期噪聲性聾是耳蝸基底膜的某些局部毛細胞出現病變的重要階段。此階段最顯著的特點是4kHz頻率的聽力下降,其他頻率的聽力未受影響?;颊咴谶M行電測聽檢查時,125Hz(赫茲:頻率單位)~2kHz(千赫茲)的聽閾正常,6 kHz和8kHz聽閾也接近正常,唯有4kHz的聽力損失,可達40~50dB(分貝)。
噪聲性耳聾
噪聲性耳聾的患者如不立即停止暴露噪聲或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如佩戴耳塞等),聽力損失累及的范圍將擴大,6kHz、8kHz的聽閾提高,并逐漸向低頻段發展,使2kHz、1kHz、500Hz的聽力損失加重,此時患者有明顯的語言失聽現象,出現持續性高音調耳鳴,電測聽發現500Hz~8kHz的聽力普遍下降,但仍以高頻段聽力損失最為嚴重。
噪聲性聾可預防
由于噪聲對聽力的損傷多為漸進性,初有聽力下降時多不被人們察覺,最終導致噪聲性耳聾,想要保護耳朵還是以預防為主:
遠離噪聲:避免噪聲對耳朵的進一步影響。研究表明,距離每增加1倍,噪聲就能減少6dB;
降低音量:將耳機的音量控制在105dB以下;
防護裝置:在喧鬧的場所佩戴耳塞或其他聽力保護裝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