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子宮生病的3大信號,千萬別不當回事!
子宮作為我們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兩側連接著輸卵管、卵巢,下部連接陰道。
但很多姐妹除了痛經和懷孕時想到它,日常關注卻少之又少。

敲黑板了!千萬別忽略子宮,如果出現了以下情況,可能就是它出現了問題。

01
經量變多、經期延長
如果“大姨媽”總賴著不走,或者經量增多(>80毫升)[1],很可能是子宮肌瘤在作祟。

當肌瘤增大時,甚至可以在腹部摸到一個大包塊。增大的肌瘤引起的壓迫癥狀也讓人難以忍受,若同時出現便秘和尿頻尿急的情況,請盡快就醫。
02
絕經多年,但突然又來“大姨媽”
對于絕經多年的媽媽來說,突然出血可不是什么“重返十八歲”的好事。
中老年婦女常常是子宮內膜癌的高發人群。如果發現自己的媽媽絕經以后再次出血,請趕快帶她去醫院。

03
同房后出血
如果在每次同房后都會發現陰道有出血癥狀,甚至后期演變成不規則的、突如其來的陰道流血,那么一定要考慮婦科惡性腫瘤當中最大的惡人——宮頸癌。
作為婦科惡性腫瘤界的“扛把子”,宮頸癌的發病年齡可是越來越年輕化。
這種疾病會伴隨著白色或血腥、有腥臭味的陰道排液,接觸性出血。
一旦出現上述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尤其是那些有過“高危”性生活的姑娘們。別看宮頸小,要起命來可是毫不留情。


如果每個月都痛到口吐芬芳,有可能不只是單純的“痛經”,而是疾病信號。

1.子宮內膜異位癥
每次“親戚”到訪是否都讓你無比痛苦,甚至疼痛還會延伸到肛門、大腿;每次同房是不是也會疼痛加重?
這時候別再相信“痛并快樂著”的鬼話,之所以造人失敗、痛經越來越重,很可能是患了子宮內膜異位癥。

異位的子宮內膜就像一顆定時炸彈,走哪哪疼,埋到雙側卵巢就是俗稱的“巧囊”,即巧克力囊腫,表現為左側或者右側的下腹部疼痛。
除了上述癥狀以外,如果還有子宮增大,那就要考慮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難兄難弟”——子宮腺肌病。
目前藥物治療是首選,但當藥物治療效果較差時,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2.盆腔炎性疾病
我們所熟知的子宮內膜炎就屬于這類炎癥性疾病,癥狀為下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多,而且會有寒顫、高熱等全身癥狀。
一般常見于性活躍期婦女,尤其新婚燕爾的小夫妻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另外注重個人衛生,潔身自好也是預防的好方法。


夏天想換上熱辣的露臍裝,卻發現小肚腩偷偷變大了?除了“幸福肥”,還要小心是以下疾病找上門:
1.子宮肌瘤
若子宮均勻增大甚至在腹部可以摸到一個小腫塊,“姨媽”到訪時拖拖拉拉,量過多,再結合持續已久的壓迫癥狀,很可能是子宮肌瘤,請移步醫院進一步確認。
2.子宮腺肌癥
腹部圓潤程度不超過3個月妊娠子宮大小,摸起來手感偏硬,如果不湊巧夫妻二人沉迷造人多年仍然未果,且伴有長期的痛經史,建議盡早就醫,可能是子宮腺肌病所致。

這些癥狀因為太過于常見,很容易就被我們忽視,希望各位姐妹們看完這篇文章能夠更加重視子宮健康,及時檢查,好好愛護自己!
來源:騰訊醫典她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