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抓住“最后一公里”商機!社區商業發展三大趨勢
相較于在幾輪疫情中遭受重創的實體商業,社區商業在疫情脈沖式狙擊和加碼防控的外部環境下展現出了超強的韌性。
2021年度《中國實體商業客流桔皮書》顯示,重點城市客流恢復增幅前100名商圈中,41%為社區型商業。
究其原因,社區型商圈的基礎消費客群為周邊居住人群,其消費需求剛性強且頻次高,由此反脆弱性也較強。
福 卡 智 庫
01
什么是社區商業?
社區商業是一種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以滿足和促進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的屬地型商業。
社區型商業的劃分沒有統一標準,根據體量和輻射能級,可大致分為社區型商業中心、街區型商業和鄰里型社區商業三大類。
社區型商業中心是在滿足周邊屬地居民需求的前提下,具備較強的對外輻射力的社區商業類型,多見于經濟和人口體量較大的一線城市。
相較于其他兩種類型,社區型商業中心業態較為綜合,兼具滿足社區居民的購物需求、服務需求、休閑娛樂需求等功能。社區型商業中心體量一般在2萬-5萬平米之間,輻射半徑1.5-2公里或更遠。
街區型商業是立足于本社區居民,兼顧外部消費群的社區商業類型。
項目通常由住宅開發商打造,為街區內的多個住宅項目提供服務。
相比其他業態,街區型社區商業業態的定位更為精準,市場化程度更高,有利于促進區域商業的成型。街區型商業體量一般在3千到2萬平米,輻射半徑一般在1-1.5公里。
鄰里型社區商業是立足于社區消費群的社區商業,通常商業規模以本社區居民消化程度為限,多見于工業園區中。
項目通常由商業地產開發商根據市政規劃進行打造,主要用來服務周邊單個或多個工業園區的住宅項目。
鄰里型社區商業體量較小,一般在3000平米以下。
福 卡 智 庫
02
社區商業的業態布局
作為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的屬地型商業,“便民、利民”是社區商業的主要任務。由此,相較于其它商業項目,社區商業的零售業態占比較低,服務類業態占比較高。
具體來看,超市、餐飲和服務配套是構成社區商業的三大基石。
根據商業體量和服務能級不同,業態的構成也會有所變化:
通常商業體量在3千平米以下的配套商業除三大基本業態外,一般還會配有少量美容業態,以保障居民基本的生活和服務需求。
商業體量在3千到2萬平米的街區型商業一般以中型的綜合性超市為主力店,除基本業態外,通常還配有醫療保健、美容美發、休閑娛樂、房屋租賃等業態,在滿足小區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時,適度兼顧外部消費群。
而商業體量在2萬-5萬平米的社區型商業中心通常以生活類百貨或大賣場為主力店,另配有一系列兼具品牌影響力和號召力的休閑餐飲、體驗娛樂、品牌專賣和生活服務類門店,在滿足居民日常綜合消費需求外,為居民提供更個性化的消費和多元化的服務。
福 卡 智 庫
03
社區商業發展三大趨勢
一是業態組合家庭化。家庭是社區商業最主要也最重要的服務對象,隨著親子經濟全面爆發,親子餐廳、兒童樂園等親子類消費已成為各大社區商業的引流標配,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需求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二是運營模式智慧化。隨著5G、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不斷融入現代商業社會,傳統的商業業態被打破,線上線下應用場景相互滲透,體驗經濟大行其道,也倒逼著社區商業軟硬件的不斷更新迭代。
三是營業時間便民化。作為屬地型商業,社區商業的本質是為社區居民提供本地化的生活服務,由此其營業時間也更為遷就居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部分社區商業為配合老年人早起的習慣及上班族早餐消費的需求,會將餐飲和超市業態的營業時間提前;夜間,不少店鋪也會延長營業時間以滿足上班族下班后的娛樂消費需求。
后疫情期,滿足“最后一公里”消費需求的社區商業,將成為最具有提升空間以及能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商業類型之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