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林散之的一生像小說一樣好看,但卻不是虛構(gòu)的|此刻夜讀

2022-08-12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文學(xué)報 · 此刻夜讀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jìn)入閱讀的記憶世界。

日前,詩人路東撰寫的《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評傳》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路東深入詩人、書法家、畫家林散之鮮為人知的精神生活,深度解讀林散之的詩書畫,還原一個時代印記深刻、內(nèi)心歷程豐富的林散之。

在路東看來,林散之的書法之所以每一筆都動人心魄、沉郁勃發(fā),秘密全在一顆詩的心里,在一個每天都沉吟和沉思的人心里。這便是林散之成為林散之的秘密,或一個平常人成為草圣的秘密。

這是一個詩人為另一個詩人寫的評傳。用詩人、散文家、畫家車前子的話說,林散之的精神是詩人,面貌是書法家,詩人寫詩人,頗有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之嘆。

由此,“評傳”為讀者打開了一條隱秘小道,走上這條小道,不期然地遭遇“當(dāng)代草圣”,領(lǐng)悟“圣”之所以“圣”,將是閱讀此書的至樂。

短 評

林散之的一生像小說一樣好看,但卻不是虛構(gòu)的

文 / 車前子

逃難路上的林散之,挎著竹籃,籃里有一包袱,裹著他的詩稿。

這是我以前聽到的傳說。

晚年林散之給自己題寫墓碑:“詩人林散之之墓”。

我以前聽到的傳說。

有幸讀到詩人路東撰寫的詩人林散之評傳,知這些傳說都與事實相契?!恫菔チ稚⒅u傳》是一部既好讀又耐讀之書。林散之的精神是詩人,面貌是書法家,詩人寫詩人,頗有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之嘆。

路東說:“決定寫這部評傳之前,我對林散之的詩和書法已有不算粗淺的了解,但大量閱讀林散之的個人史料后,林散之藝術(shù)意志的堅韌還是感動了我,深刻感動我的還有林散之在任何生活情境中對詩性的堅定持守。詩性貫徹林散之的整個人生,作為一個以成為詩人為榮的人,林散之生命中似有一片與生俱來的林中空地,這林中空地的光照雖然有時顯得微弱,但它從未泯滅過?!?/p>

林中空地:戊戌變法運(yùn)動失敗后兩個月,林散之出生在古鎮(zhèn)烏江一個晚清將軍家族。他出生時,這個曾經(jīng)榮耀烏江古鎮(zhèn)的家族已呈衰敗之勢,家族關(guān)系的裂隙正在擴(kuò)大,其時,清政府的根基也已腐朽并搖搖欲墜了。詩人路東用空地包圍了林中空地,這顆命運(yùn)之果有兩個核,這兩個核的關(guān)系既不是雙黃蛋的并置,也不是中國盒子的套裝,仿佛虛無肖像畫上實有其事的五官。

林散之在書寫“棄而不舍”

路東把林散之當(dāng)作一個事件,一旦將這種不合常識的事,當(dāng)作既是個人的也是時代的秘密,兩個核,核中核,林中空地就將成為事件的輪廓,這時候的林散之就會豐富得多,又因其豐富而值得人們?nèi)コ了?。路東在《評傳》中不忽略林散之以及其生活的時代,在這里,復(fù)雜主要是指觀照與寫作的難度,也就是說,路東把傳統(tǒng)文人中的林散之置入在現(xiàn)代文本的巨大林中、空地上、迷宮里,歷史敘事的難度顯而易見。林散之寫過一幅自我提示的對聯(lián):“我行喜圓,我志在方?!卑盐樟肆稚⒅@種在復(fù)雜時代立身的方式,路東的評傳便在方圓五百里馳騁縱橫,洋洋灑灑,煞是好看。

這是一本好看的書:1898 年(即清朝光緒二十四年,農(nóng)歷戊戌年)的11月20日,天氣漸冷,再過一個月就是冬至了,枝頭的樹葉正在風(fēng)聲中飄落,掠過烏江古鎮(zhèn)的房屋,群鳥已開始南飛,駟馬河正平緩流向不遠(yuǎn)處的長江。兩岸旁的烏江古鎮(zhèn),一些小商販在街巷中的青石板路上行走,小店鋪的生意不溫不火,小鎮(zhèn)中很少出現(xiàn)生面孔,街坊鄰居見了面打個招呼,人們的日子和往日一樣平常,這平常中甚或還有些平庸。這一天,烏江的一切,似乎都處在某種壓抑之中,沒有電閃雷鳴,也沒有大片彩云,天空并沒出現(xiàn)異象,這一天,林散之出生在烏江鎮(zhèn)江家坂村。

林散之書法作品

“沒有電閃雷鳴,也沒有大片彩云,天空并沒出現(xiàn)異象”,這樣順暢的敘述,還有從容的講談,在本書里繼續(xù)比比皆是:這三個兒子中,除林散之父親體弱又好文未學(xué)武功,他的大伯父和二伯父,都習(xí)有武功在身。林成興為人直率,性烈好斗。在當(dāng)?shù)兀晟贇馐⒌牧殖膳d,武功算是比較出眾。林成興十八歲那年(1857年),為瑣事與太平軍發(fā)生爭執(zhí),被激怒的太平軍軍官命村民將林成興捆綁在一塊石頭上沉入塘中。村民在捆綁林成興時動了惻隱之心,將繩索打成活結(jié)。林成興自小就隨父捕魚,水性很好,他在塘底解開繩索,躲入河塘邊的蘆葦叢中,深夜逃出蒲圩,投奔了清軍。

這本書像小說一樣好看,但它偏偏不是虛構(gòu)作品,它是一部耐讀的大師評傳。這是詩人寫作的魅力,也是被寫詩人的魅力吧。

事件之書,命運(yùn)之書,奇跡之書。

一位詩人能安下心來撰寫另一位詩人,的確是個奇跡,還寫得這么長且豐饒。

作品選讀

傅雷的信是1965年12月23日寫就的,就算是當(dāng)日寄出,那個年代的郵遞通道,遠(yuǎn)不及現(xiàn)在發(fā)達(dá),普通信件寄到南京要十天,林散之收到這封致謝函的時間,大約在1966年1月4日左右。幸??鞓返娜缫馊松怯變簣@里兒童們背誦的口號,其實,生活中令人失意和憂郁的事有很多,正因如此,人一旦幸遇了可喜之事,總會在這可喜之事中注入更大的期待。大多數(shù)時候,這期待是出自欲望,也有例外,比如有共同喜好又氣息相投的友情,屬于人生價值相契后產(chǎn)生的友情,它就與這欲望有別,而只與生命中素樸的愿望相關(guān)。收到傅雷信函大約一個星期后,林散之可能還處在該如何理解傅雷評論的心理糾結(jié)中,1966年1月11日晚,喜事上門,國畫院資料員何樂之來到中央路117號,由他陪同而來的人,是林散之急切要何樂之恭請的高二適先生。

學(xué)者、詩人、書法家高二適

高二適時為江蘇文史館館員,著名學(xué)者、詩人,后被譽(yù)為書法大師。早年他立志求學(xué),北平研究院國學(xué)研究生畢業(yè)。中歲師從章士釗,后為章士釗的忘年交。1965年參與蘭亭論辯,是《蘭亭序的真?zhèn)务g議》一文的作者。高二適學(xué)識淵博,文史知識豐厚,書法獨(dú)學(xué)自成,尤擅草書,詩風(fēng)高古,具鏗鏘慷慨氣,為人狷介自持,從不馳騖浮名,做人行事剛正不染。在書法上尤為自信,當(dāng)時的許多書法家不入高二適的法眼,眾多不識者說他過于狂傲了,但高二適覺得,他的書法當(dāng)時未被時代認(rèn)可,那是這個時代的平庸。人們說他狂妄,他也從不在乎,在書法上,高二適毫不謙虛地自我認(rèn)可,他曾主動請篆刻家韓天衡刻章“草圣平生”,并在《澄清堂而堂法帖》后題字:“二適,右軍后一人而已?!绷稚⒅憰鴫?,上海印人敬慕書法大師林散之,刻了一方“人書俱老”的閑章,讓林散之的弟子莊希祖轉(zhuǎn)交,林散之看后,自謙地認(rèn)為,這方章他不能用,“人雖已老了,但字還未老”。由此可見,高二適的性格、個性以及狂放孤傲的立身態(tài)度,與林散之恰成極為鮮明的對比。

林散之處世待人,向來偏于陰柔,委婉謙遜,高二適不同,他偏于陽剛,不屑隨俗,傲岸耿介,當(dāng)然,林散之的謙遜,有時也未必與真實心思完全一致。性格也會影響人的喜好,從兩位書法家對筆的喜好,也能看出性格之差異,高二適慣用堅挺的狼毫,而林散之慣用的是羊毫,且是長鋒。不談日常生活的細(xì)節(jié),僅從兩人的書法和詩作來談,稍有書法和文學(xué)見識的人,都可看出他們性格和個性的差異。許多人可能難以理解,這兩個人的性格、個性以及處世方式,差異如此之大,如何能成為一見如故、彼此相惜的人生知己?從儒家中庸思想去談,人立身于中和而不偏不倚,才是智慧和德性飽滿的狀態(tài),而偏于陰柔或偏于陽剛,人就不能達(dá)至“無過無不及”的中和境界,人要行走在成圣的道路上,這種“偏”是要自覺克服的。在儒家,中和也是道德丈量的尺度,人在具體生活中的言與行,過和不及,都一定與這“偏”有關(guān)。人類迄今為止的性格理論,都還是未完成的理論,其中有許多模糊的東西,我們說某人性格是“外傾性”或“內(nèi)向性”,這與某人成長的具體境遇有關(guān),它還與性格基因有更微妙的關(guān)系。性格基因?qū)θ说男袨殡m不具有決定性,受到后天因素的影響會有所改變,但不管后天因素多強(qiáng)大,也不可能消滅性格基因。人們通常會說,性格即性情品格,這未必是恰當(dāng)之言,人的性格偏于陽剛或偏于陰柔,在道德上用儒家這個尺度來丈量,也未必合適。一個人的言與行,不僅只是受思想的支配,它還與個性和性格有更深層的聯(lián)系。人與人的日常關(guān)系,是親和還是疏遠(yuǎn),大多數(shù)情況下,與利益取舍相關(guān),在非利益取舍的交往中,這種親疏關(guān)系,并不完全取決于思想的默契,個性和性格的作用不可忽略。一般來說,兩個人的性格和個性,一個偏于陰柔,一個偏于陽剛,這樣的人有緣在生活中相遇,思想上只要無大的沖突,個人喜好又大致相近或相同,彼此喜歡的往往正是對方與自己相異的那部分。林散之和高二適的友情,依民間俗話講,是兩個人非常投緣,何以如此投緣呢?說是命中注定,那就比較神秘了,有一種值得參考的說法,他們都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為敬重,各自都有較深的修為,對詩與書法又各有造詣,這些只是這緣的一部分。兩人所以投緣,不可忽略的一個事實是他們在性格和個性上,有較大的空間彼此互容,缺乏這種友情可互動的空間,就可能無法做朋友甚至?xí)娜讼噍p,兩個人的友情,正是因此才在這和而不同中越處越深厚。

高二適書法作品:七絕兩首

據(jù)林散之兒女們回憶:“早在 1962年,高二適先生見到父親為江蘇省政協(xié)書寫的毛主席七律《長征》,拍案驚呼,‘這才叫字!’并說此幅‘字字精神,耐人尋味’?!?(林昌庚著.《林散之》第 97頁,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其時,林散之與高二適還不相識,高二適的贊譽(yù)是否確有其事,無人可證。在書法上,高二適極為自信,能這么說,正說明了他書法見識極高,果真有此說,應(yīng)是高二適與林散之交談時告知的事。

何樂之好詩,一日,他將林散之的詩帶給高二適看,高二適看后,贊道:“詩壇一絕!”高二適不僅書法好,詩還寫得才華驚人,表示有興趣認(rèn)識林散之,并請何樂之轉(zhuǎn)帶自己的詩作給林散之。讀了高二適的詩作,林散之頗為驚嘆,來南京幾年了,竟不知南京詩壇有如此高手,又聽說高二適在書法上有較高成就,人生知音難得,知己難求,林散之很激動,急讓何樂之恭請高二適晤面。兩人結(jié)交的心意相合,1月 11日南京下大雨,高二適的妻子勸他,雨夜路滑不好走,不如天晴了再訪,高二適想見林散之心切,與何樂之冒著大雨來到林散之寓所。

林散之書法作品

兩人相見,如久別又重逢的故友,尤覺親切,全無初次相見的陌生感覺。中央路 117號院子里的雨聲,似乎是呼應(yīng)的掌聲,林散之的畫室里,燈光明亮,不時傳出深沉而溫馨的聲音,他們相對而坐,從傍晚一直傾談到深夜,兩位年近七十的老人竟全無倦意。

民間有種說法,人老了會話多,兒子啊孫子啊再加些零零碎碎的往事回憶,不是老生常談,就是無要點地嘮叨啰唆,大多談不出新東西來。這說的是普遍存在的事實,并非對老人不敬。林散之與高二適的交談,既涉及被沖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不時觸及時代現(xiàn)狀,與這種說法迥然有別。兩位書法大師相遇,高二適不斷寫字條遞給林散之,兩個人議古論今,厚古之言中,時而透出薄今之意,話題由經(jīng)而史,或論詩及書,各自都有些發(fā)人深思的提問,此起彼應(yīng),越談越投機(jī),絕無理解上的障礙。談到了詩書畫,高二適目空民國后書壇,語露鋒芒,直言不忌,平時憋在心里沒合適的人去說的話,一吐為快。學(xué)識淵博的高二適,率性坦蕩,話語從不涉名利,時顯竹林風(fēng)氣,這讓林散之由衷欽佩?!皣缕澍Q矣,求其友聲。”一向慎言的林散之,知道這是幾十年來從未幸遇之真高士,也直露心跡,盡性暢言。他們交談的話題豐富,從人文傳統(tǒng)、文史、詩、書法、個人經(jīng)歷到今日之事,即興而談,在詩與書法尤其是在詩這方面,兩個人相互認(rèn)同和贊賞,他們對書法有時也見解不同,但彼此間切磨箴規(guī),又相互敬重,兩個人很快便以知己相稱。

初次相見,能交談得如此愉快,說他們是因為氣息相投,稍覺含糊了一些,性格和個性因素之外,還與這兩位詩人、書法大師的經(jīng)歷、個人才華和人文傾向直接相關(guān)。高二適師從章士釗,林散之師從張栗庵,章士釗和張栗庵都是師古傾向極重之人,新文化運(yùn)動時期,章士釗提倡文化復(fù)古、極力反對白話文,是抨擊新文化運(yùn)動的領(lǐng)袖人物,張栗庵是清朝進(jìn)士,清朝崩潰后辭官回鄉(xiāng),拒不與民國政府合作,堅持以儒家圣賢思想課徒。兩位為師者對弟子的影響極大,高二適和林散之都出生在清朝末年,自幼讀圣賢書長大,經(jīng)史子集在心,都有較重的崇古意識,他們年輕時就對新學(xué)不感興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改造舊文人的思想運(yùn)動,對他們其實沒起多大作用。僅以詩文來說,白話文兩人都不喜歡,作為詩人,兩位都推崇舊體詩,只寫舊體詩,關(guān)于新詩,他們從沒說過半句認(rèn)同的話,新詩在他們的意識中,有可能連狗屁都不是。當(dāng)然,這不意味著他們了解新詩。除此之外,兩個人都懷才未遇,彼此相惜,也是他們能談得格外愉快的內(nèi)在緣由。

林散之繪畫:日長林靜圖

林散之寫詩幾十年,在詩的業(yè)績上,林散之的自我認(rèn)同度要高于書畫,他一向覺得自己的詩缺少知音讀者,高二適的出現(xiàn)彌補(bǔ)了林散之內(nèi)心的這份缺憾。在文史學(xué)識、詩和書法這幾個方面,高二適都才華逼人,頗有成就,若非時代條件的制約,一定會有更高造就。談做人的品格,將高二適放到古代高士群譜中去,也不失其風(fēng)姿,林散之閱人眾多,也結(jié)識了不少文才過人且品性不俗者,但高情遠(yuǎn)致如同高二適者從未見過。孤標(biāo)獨(dú)步,在生活中耿介而不羈者不是這個時代可以接受的人,這個時代仍有高二適這樣的人是稀罕事。人經(jīng)常生活在難以自主的狀態(tài)中,不情愿而妥協(xié)的事不算少,將這種妥協(xié)看作是生活的智慧,這似乎已成共識了,不能說這與生活智慧無關(guān),但有一些人在生活中的妥協(xié)行為,不一定適合這么去看,也許,他們的嘴里含著不為人知的黃連。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庸常中,而且是這庸常狀態(tài)的維護(hù)者。不向各種庸常妥協(xié)者,生活中能有幾人?林散之坐在畫室里,想了一些與高二適相識之前不曾多想的事,越想內(nèi)心越激動,對與自己雨夜傾談的高二適,尤為欽佩。

“寒雨連朝暮,人來喜在庚。初交留半夜,一語重平生。宛馬春相顧,天雞夜共鳴。君非魏公子,何意到侯嬴?!保ǔ鲎浴兑痪帕暝率蝗眨暌梗瑬|臺高二適先生,由畫院何樂之同志介識,過我湖上寓所。長夜深談,抗懷今昔。綴拾成五首,以報區(qū)區(qū)》其一,見《江上詩存》。)這是林散之記錄他與高二適雨夜傾談的五首詩中的一首,“一語重平生”是對交談價值的高度肯定。林散之保持一貫謙遜的態(tài)度,以魏公子和侯嬴的交往,相喻兩個人的初見,魏公子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為了魏國有好的前景,屈尊求賢,不恥下交,好名聲為后世稱頌。侯嬴是魏國隱士,比許多同時代人更具智慧,后助魏公子實現(xiàn)了政治愿望。林散之以隱士侯嬴自喻,在自謙之中,也隱含著自我認(rèn)識,但“君非魏公子,何意到侯嬴”這個詩句,主要還是意在稱贊高二適屈尊來訪。這首五言詩,記錄了兩位大師初見時的情境。此外,詩中“人來喜在庚”這個句子,還印證了一個事實,在較長時間內(nèi),人們誤認(rèn)林散之與高二適相識于 1962年,《林散之》這部書中,也這么認(rèn)為,在《林散之年譜》中,編撰者邵川細(xì)致梳理,根據(jù)高二適女婿尹樹人的回憶,已對這個誤認(rèn)做出了糾正,認(rèn)定他們相識于 1966年 1月 11日,“人來喜在庚”這個句子,記錄了他們相見的日子,對邵川的糾正提供了確切支持,1966年 1月 11日,正是農(nóng)歷庚午日。

林散之山水扇面書法

在古城金陵生活了多年,在詩文和書法方面,終于有了知己,林散之滿腹詩書,才華出眾,古今之事能辨識在心,且睿智謙和,雨夜與林散之深談的情境,許多年后,可能仍會歷歷在目,幸遇知己的高二適,也寫詩記述了這次會晤:“書到酣時千萬字,情投深處兩三更。昨夜風(fēng)雨今宵月,只欠風(fēng)聲作畫聲。”天空中雨去月明,高二適在書房伏案寫詩,過了大半生不隨流俗的日子,桀驁不馴,年過花甲,能得遇人生知己,他興奮異常?!爸磺凤L(fēng)聲作畫聲”,祈愿或期待,就在這不及尋常之物的頗具虛靈氣的詩句中。

“曠世知音鐘子期”,林散之好文史,與高二適結(jié)為知己,他腦中可能出現(xiàn)了與友情直接相關(guān)的歷史圖像:伯牙與鐘子期,元稹與白居易,蘇東坡與黃庭堅,這些令人贊嘆的友情圖像,像一幅耐人深讀的長卷,它為后人留有書寫的空白。有了此生難得的知己,時常覺得寂寞的林散之,心里充實了許多,在南京,不再沒人與他談詩和書法了,他與高二適常相往來,兩人每次相見,把酒論詩,又及書法,談興極高。

這年春天,林散之沒有參加國畫院的采風(fēng)活動,妻子的病仍未見好轉(zhuǎn),林散之牽掛在心,繼續(xù)找大醫(yī)院的名醫(yī)醫(yī)治。創(chuàng)作書法或?qū)懺姇r,會不自禁地想到高二適,四月,他又詩贈高二適(出自《春日寄懷二適》,見《江上詩存》。):

侃侃高二適,江南之奇特。

斗筲豈為器,摩云具健翮。

有文發(fā)古秀,彤繢好顏色。

百煉與千錘,擲地作金石。

雅俗更徵別,論賢有卓識。

于人不虛譽(yù),于己能專責(zé)。

平生青白眼,未肯讓阮籍。

人皆謂之狂,我獨(dú)愛其真。

……

一個人認(rèn)同另一個人,并視為知己,絕不是一時意趣相合的江湖式?jīng)_動,而是精神與情感的內(nèi)在需求。知己在生活中的言行和存在方式,可能意味著自己的某些欠缺,也可能是自己想顯露而未顯露的另一面,所以未能顯露,除了與性格和個性相關(guān),也與生存的具體處境相關(guān),當(dāng)然,一定還有其他原因。“平生青白眼,未肯讓阮籍。人皆謂之狂,我獨(dú)愛其真?!边@幾個直抒胸臆的句子,語意明明白白,推崇的是不合時風(fēng)的魏晉竹林精神,這竹林精神是林散之內(nèi)心之向往,它內(nèi)在于林散之的生命中,林散之年輕時在江上草堂與文友相聚,也曾有所流露,到中年之后,這竹林精神就藏之甚深了。高二適一直生活在民間,而林散之多年生活在官場,個人處境和經(jīng)歷大有不同,從言與行和存在方式談,高二適要比林散之自由一些,林散之獨(dú)愛高二適做人之真,與“人皆謂之狂”的看法不同,這無疑是對知己品質(zhì)的由衷贊譽(yù),這其中,未必沒有與做人之真相關(guān)的個人感嘆。

(《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評傳》路東/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2年6月版)

原標(biāo)題:《林散之的一生像小說一樣好看,但卻不是虛構(gòu)的|此刻夜讀》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jī)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jī)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缙云县| 德化县| 玉山县| 鄄城县| 开远市| 营山县| 莫力| 马关县| 龙陵县| 和顺县| 太仓市| 额济纳旗| 曲水县| 长治县| 建平县| 靖宇县| 永川市| 湖北省| 潜山县| 定州市| 乌拉特前旗| 库车县| 西乌珠穆沁旗| 双流县| 若羌县| 临湘市| 通城县| 宁国市| 石泉县| 巴林右旗| 蒙山县| 临澧县| 措美县| 化州市| 遵义市| 锦州市| 宜城市| 正宁县| 安多县|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