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上秀場的素人,嘗試被看見、被閱讀、被理解
8月的上海,線下時裝秀正在回歸。
近日,一場主題為“NO BLOCK”時裝秀在上海TX淮海舉行。據官方描述,主題“NO BLOCK”呼吁以年輕力打破多變語境下種種局限。比較特別的是,這場秀啟用了眾多素人模特。
其實他們也非純素人,這次參與走秀的人當中,有服飾品牌主理人、博主、演員,以及演員經紀人。他們的經歷與時尚圈多少沾邊。
當被問及在這之前是否設想過親自走秀?絕大部分“模特”們都回答:沒有。
對于素人來說,“走秀”和“秀場”意味著什么?作為本次秀場的模特之一,蔣璐瑤是一名經紀人,她覺得隨著近年來秀場越來越多元化,素人模特也越來越多,并不是只有職業模特才能走秀,秀場也在尋找更多有特點的人,從而更好輸出品牌理念。
Yong的走秀聽起來像是“順便營業”。她是TX淮海的員工,自稱“打工順便走個秀”,她當下生活狀態似乎也比較隨性,隨性到她想不起自己的“Block”是什么。她笑言下一步解決方法應該是在自由行動中有所規范,“也算是對No Block的一種謹慎版詮釋。”
“BLOCK”意味著限制和阻塞,“NO BLOCK”是吶喊和希冀:年輕力別剎車。秀場和舞臺是一種隱喻,也是一種手法。親身演繹的人又如何反觀自身的“BLOCK”?
“作為品牌主理人和設計師都是請模特來展示自己的單品,這次正好角色轉換了,哈哈。”天然是一位帽飾品牌的主理人,她挺開心這次有機會去嘗試走秀。
2年前疫情爆發,還是大一學生的天然回國了,當時她覺得“學生”其實是一個挺受局限的身份,所以就索性停學創業了,“然后因此撞了很多南墻,解鎖了很多技能,結識了很多前輩,收獲了巨大的成長。”
對于天然來說所謂“局限”代表著“突破的可能性”,可能會給她帶來興奮感的挑戰空間,“因此我覺得自己有‘很多的局限’卻又‘沒有任何局限’。”
因為這些有趣的經歷,素人變身模特的故事格外吸引人。如今,品牌啟用素人模特并不完全因為經濟成本考慮。素人走秀所呈現出來的服飾效果更接近一般大眾,表達上更具真誠感與個性感。隨著多元審美的普及,以及社交媒體效應,素人時尚正成為一種流行。
據WWD報道,在倫敦特色模特機構 ANTI-AGENCY 的主頁里,“Talent (人才)”一詞取代了“模特”,在介紹頁面,“滑板手”、“作家”、“社會活動家”等職業信息也優于“三圍”和“體重”被放在顯眼的位置。
這些“人才”具有時尚的感性認知,也不缺時尚氣質,同時尚未被模特的工作制度模式化,他們正從平面拍攝,走到大牌秀場。

巴黎世家(Balenciaga)是率先啟用大量素人模特的奢侈品牌之一。品牌創意總監Demna Gvasalia常優先考慮素人,不管高矮胖瘦,不分男女老幼,他希望通過不同的身份,去體現自己服裝的可能性。其素人模特分布在多個行業。Demna Gvasalia想通過素人來創造當代流行的面孔,并借由特殊化妝來展現他腦中對于未來面孔的想象。
Daniel McNeill在其著作《面孔》中提到,面孔是我們在社會交往中識別人的標記,也是我們進入周圍人的情感和內心深處的護照。對于面孔的美的審視,涉及到生理學、社會學的、心理學、和藝術學等多個方面。跟隨時代變遷,時尚品牌們也逐漸轉變了傳統甄選模特的標準。
今年3月,北京服裝學院時尚傳播學院表演專業教授肖彬對媒體表示,時尚企業看中的已不再只是模特的趨勢性,而是去尋找真正的多樣化。“例如流量藝人、時尚博主、意見領袖、素人等非職業模特紛紛開始以模特的身份出現在國內外的時裝發布會中。這些非職業模特群體往往能通過他們自身的話題度、活躍度、媒體投放、粉絲流量為品牌的影響力和商業轉化帶來加持。為提升品牌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身為博主,LEXI也在本次“NO BLOCK”時裝秀中,首次登臺。她倒是堅信自己一定會走秀,并且“沒有為什么”“‘走秀’和‘秀場’意味著‘我’被看見,被傾聽,被閱讀,被嘗試理解。”
在當下人均時尚博主的時代,也許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T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