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購買150萬元的保險理財產品后,七旬老伯被“圍獵”…
來源:拱墅法院、浙江法制報
轉自:杭州中院
特別提示:凡本號注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保險公司”員工若是
準確報出你的個人信息和投保內容
你是否會對他多一絲信任?
但小心
這可能陷入一個新騙局!

近日,杭州拱墅法院判決兩起針對老年人的養老詐騙案件。9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9個月至11年6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3000元至10萬元不等的罰金。
“熱情”

的客服
李大伯在銀行購買了一份150萬元的保險理財產品,沒過多久,他接到了一個電話。
“我們這里是銀行保險售后服務中心,針對三年以上老客戶,做產品升級和贖回手續,另外還給您準備了一份精美禮品,您可以到我們網點領取……”
由于對方不僅能準確說出李大伯的身份證號、地址等信息,還了解他的具體保單情況,這讓李大伯多了一絲信任。聽說還有送米、送油、送金條活動,李大伯來了興趣,答應了去這個“銀行保險售后服務中心”坐坐。
李大伯到后,客服熱情接待了他,送上米、油等禮品,又叫來了一名自稱小劉的業務員。小劉對李大伯噓寒問暖,談話中向李大爺推銷了自家的“理財產品”。
“搶來”

的名額
“我們的理財產品利率肯定比你之前在銀行買的要高,而且我們是做保險中介的,可以購買多家公司的產品。你可以把之前買的理財產品轉到我們這里升級,也不用你再次投錢。”
“像你這邊150萬元的保單,明年到期,可以有20多萬元的收益。你把利息取出來之后,再復投到我們這里增加收益,是非常劃算的。但爭取一個名額不容易,需要等待。”
小劉連珠炮似的介紹,讓李大伯非常心動,就讓對方幫自己留意。幾天后,小劉打電話給李大伯,表示有名額了。
李大伯立馬趕去找小劉,說自己上了年紀,眼神不好,也不太會操作智能手機,請他代為操作。之后,小劉告訴李大伯,過一兩天,手機會收到利息進賬通知,等錢到賬后,再到他們這里購買“理財產品”。
很快,李大伯果然收到了25萬余元。想到之前小劉一直強調名額有限,李大伯又去了小劉的公司,通過POS機刷卡,刷走了銀行卡里的20萬元。
養老錢

被騙走
回去之后,李大伯越想越不對勁,便讓小劉把營業執照給自己看一下,對方卻一直推脫。
李大伯連忙聯系銀行工作人員了解情況,銀行表示李大伯遇上了騙子。
民警趕到調查后李大伯才知道,自己收到的25萬余元并不是利息,而是小劉用自己手機操作時,將自己在銀行購買的保險提前退保得到的退費。

法院查明,這樣的受害者不止一個。
自2020年12月起,被告人唐某等人租賃寫字樓作為辦公場地,從被告人劉某手中高價購買了一份投保人名單,由底下的業務員假冒保險公司、銀行銀保中心客服人員身份,編造代為銷售保險理財產品的事實,以贈送生活用品、高額利息等為誘餌,誘使被害人購買虛構的保險理財產品等方式,騙取被害人財物,造成23名被害人損失270余萬元。
被告人將邀約來的被害人帶至辦公場地內,以代為操作的方式,用被害人的手機進行刷臉驗證。不能熟練運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并不知道自己辛苦存錢購買的保險已被提前退保。被告人再拿著老人們帶去的銀行卡,通過POS機刷走這筆提前退保得到的款項。
法院認為,9名被告人共同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分別達到了數額較大、巨大和特別巨大,構成詐騙罪,遂作出上述判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