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檢察日報:社矯對象不能成為“隱形人”
“緩刑考驗期內不假外出(社區矯正對象未經批準離開所居住市、縣)的社區矯正人員鄧某,不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還要每天到司法所指紋打卡、定位打卡。針對此類問題我們已作出整改,確保社區矯正管理落實執行到位。”近日,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檢察院收到該縣司法局回復的整改情況說明。這是該院應用其自主研發的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平臺辦理的一起案件。
“三年的緩刑期,鄧某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就不假外出40多次,平臺已經發出預警。”今年4月,長陽縣檢察院收到該院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平臺發出的預警信息。經調查后,該院依法向該縣司法局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
據悉,該院在2021年開展違規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監督中,通過調閱社區矯正工作臺賬進行比對,發現多名社區矯正對象存在脫管等問題,但社區矯正部門未及時處理。“依靠人工對社區矯正對象監管確實難度大,若是社矯機構措施不嚴、手段不新,社矯對象就成了‘隱形人’。”辦案檢察官李曉明介紹,今年初,該院督促司法局將在冊社區矯正對象移送相關部門進行大數據核查,發現有多名社矯對象存在不假外出的情況,有的甚至有數次。
對此,長陽縣檢察院決定以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為切口,建立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平臺。經過半年的調試,以關鍵信息比對為核心的監督模型初步成型。該模型以大數據為基礎,通過與公安、法院及社區矯正等機構的數據共享,自動排查社區矯正對象轄區外的活動軌跡是否與社區矯正機構記錄的請假路線一致等情況,從而發現不假外出等違法問題。
今年以來,該院利用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平臺對178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核查,共排查出22名矯正對象存在不假外出等問題,并及時向相關單位制發檢察建議和糾正違法通知書,化解了潛在的監管風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