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導游威脅白領游客至少消費8000元,低價團怎么還如此囂張?
文 | 耶律
從來不缺新聞的云南旅游,又“出圈”了。
據媒體報道,日前,7月19日至26日,劉敏(化名)和朋友報名參加了一個6天5晚的云南旅行團,兩人團費共計1580元,這里面包含了吃住費用,不含機票。結果,到了地方卻被多次安排購物,導游還根據不同的職業,工薪人士要求買3000~8000元的東西,都市小白領要求買8000元~20000元的東西,并威脅:知道你家地址和身份證號碼。
目前,昆明市文旅局稱已關注到此事,正在調查處理。

2022年7月19日,旅客在昆明站候車。隨著暑期的到來,云南旅游呈現加速回暖勢頭
很多人都在轉發這條新聞,并感慨自己幸好沒去云南。經過多年旅游環境整治的云南,剛剛消停了一些,卻再一次形象受損。有人甚至調侃,云南導游都學會用大數據分析了,啥人買啥貨,期待不同,挨宰的價碼也不一樣。
這樣的情形令人嘆息,也發人深思。強制購物為什么痼疾難除?低價團屢屢沖擊民眾的認知底線,為何屢禁不絕?
兩個人6天5晚游,每人只付790元,這樣的價格顯然是不折不扣的低價團。如果考慮到導游可能從中拿到“攬客”150元提成,則這個團肯定掙不到什么錢。怎么辦?無非是“堤外損失堤內補”“羊毛出在羊身上”,游客被購物,幾乎是一定的。
從劉敏等人的落地遭遇可知,團費790元,但她實際花了五六千元,有的團友竟然還花了十幾萬元。消費力度之大,可見一斑。而強制消費為患之烈,則恐怕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平復。

2022年7月31日,在昆明長水機場,進港旅客在到達大廳排起長隊。
很多人都記得2017年一名游客在云南被毀容的惡性事件,當時,一則“云南省副省長微服私訪被購物店強迫消費”的消息,也登上了各大網站的頭條。從那時起,針對公眾極為關注的強制消費、灰色利益鏈以及低價團等問題,云南啟動了聲勢浩大的旅游市場整治行動。
客觀而言,經過一段時間治理,云南游的情形明顯變好。及至此次的事件發生之前,彩云之南,似乎又重新成為出游者“心的方向”。特別是今年暑期,疫情平穩,在家中憋了許久的人都紛紛出游,西北的新疆和西南的云南成為首選,甚至有“一半的游客在新疆,一半的游客在云南”的夸張說法,足見云南旅游的吸引力。
遺憾的是,只要一發生惡性宰客事件,平日里的“歲月靜好”立馬就消失了。低價團這種云南旅游的頑疾就真沒法辦徹底鏟除嗎?
說到底,治理低價團強迫購物亂象,需多管齊下,標本兼治。
一方面,政府監管部門應持續保持強大的壓力,不能有絲毫松懈。畢竟,與老老實實的經營比起來,低價團來錢要快;與游客的精打細算比起來,生猛的宰客來錢輕松。這就需要當地旅游管理部門時刻警覺,及時查處,將諸般不公不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另一方面,也應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杜絕低價、超低價的團費。以市場的、行業的作用約束同業,避免急功近利、巧取豪奪。
此外,廣大消費者本身也應多一些警覺,能夠主動拒絕低價誘惑。一般說便宜沒好貨,而如果是便宜到“白菜價”,那就不是沒好貨而可能是包藏禍心了。市場從來都是雙向的奔赴,消費者擦亮眼睛,很重要。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疫情防控,包括云南在內,各地的旅游市場正在緩慢回熱,這一好的勢頭來之不易,理應倍加珍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