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獨孤九劍告訴你,直播可以慢下來
不論敵手的內力如何深厚,到了“獨孤九劍”精微的劍法之下,盡數落空。
這是令狐沖學了獨孤九劍之后,對敵黃鐘公時獲得了贊譽。
以拙御巧,以慢打快,讓無論是田伯光的快,還是東方不敗的巧,都總是接不上氣勁。
所謂無招勝有招,也讓整個武學進入末世的金庸武俠世界,平添了一份亮色。

而在我們生活中,獨孤九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快節奏的工作生活,讓每一個人都喘不過氣來,直播短視頻的無縫對接似乎給每一個人在碎片化時間里填上了一個棉絮。
對,就是棉絮,看似能保溫、取暖,其實如果自己熱不起來,都是假象。
而這種“填空”也在讓我們本來的快節奏,逐步被直播短視頻的快節奏帶了節奏,這種看似快樂實際痛的節奏,也讓整個休閑娛樂變成了一種打卡和凌亂。
快而凌亂,就成了現代都市人們普遍的通病。
怎么破?
讓直播短視頻慢下來,讓本來緊張的節奏,在休閑時刻變得不那么緊張,才好。
于是,新的破壁者出現。
近日,中國首個全景式白鷺全球慢直播平臺“I-EGRET”(愛白鷺網站)在寧波正式上線。
全球公眾可以通過直播零距離觀看白鷺筑巢、下蛋、孵化、破殼、哺育、飛翔的全過程,沉浸式體驗人與自然、能源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生態之美。
在陀螺般的現代生活中,慢直播如一陣微風襲來,放慢人們旋轉的步伐。

何為慢?
和快直播有主持人帶節奏不一樣,慢直播就靠一個監控攝像頭,不帶鏡頭快剪、編輯、音樂渲染,全靠自然而然來侵染人心。
這就是獨孤九劍里口訣里“風雷是一變、山澤是一變、水火是一變”,總歸回歸自然,不再造作、無招勝有招了。
除了都市的浮躁外,慢直播興起還有什么原因嗎?
藍鯨財經王雅迪和書樂有過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慢直播不是新鮮事物,只是此刻崛起,除了人心所向,還因為拿到了一把“大寶劍”。
早在2009年11月,挪威廣播公司為了紀念卑爾根鐵路誕生100周年,策劃、制作了一檔長達7小時的旅行直播節目。用四個機位僅僅展示從奧斯陸到卑爾根鐵路的沿線風光和車廂內的風景
即使在中國,慢直播快滿10歲了。
2013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與央視網聯合推出ipanda熊貓頻道。
該頻道以大熊貓為主題,通過7X24小時全方位全時段直播展現大熊貓的生活狀態。
在微博上,一千多萬粉絲的關注,說明它并非無人喝彩。
最成功和廣為人知的慢直播,莫過于云監工。
雷神山醫院的“云監工”直播火爆,每天直播24小時未間斷,一共持續了117天,累計在線直播超過6000小時,觀看量接近2億人次。

但此后,慢直播繼續沉寂,在直播帶貨的大潮中,甚至于消聲滅跡。
為何時至今日才突然大爆呢?
過去沒有大寶劍,直播觀看不夠方便。
同時在電視屏幕上,用戶對于慢直播會感覺厭煩,更愿意守時看節目。
但在移動端,各類短視頻和直播充斥,高頻切換,用戶在對泛娛樂內容審美疲勞下,往往樂意接受一下慢直播。
盡管時間不充裕,但勝在可以快速切換,用來在碎片化時間里放松身心。
不過,慢直播看似投入的資金和時間成本都不高,似乎一個監控就能搞定,可真正要成為持久爆款,卻或許比快直播更需要創造力。
想要持續吸睛,慢直播必須戲精。
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從動物世界到山川四季變化,甚至于類似國外將一些公共開放場所和會場進行不間斷直播,且和用戶有“距離感”,即平常不易看見,且需要專業器械,同時由于內容本身的極大隨機性,可能帶來更多的“偶遇”之感。
在這種走向之下,慢直播事實上會成為一個頗為要么燒錢、要么燒腦、要么兩者都燒的新創業領域。
畢竟,慢直播目前實現形式較少,且偶遇帶來的獲得感太過稀缺,僅僅靠隱藏鏡頭的24小時直播,會顯得鏡頭單一,而如果人為跟隨拍攝、成本高,內容質量也不穩定。
此外,商業變現上,慢直播的植入內容過分垂直,且用戶隨機進入、切換,哪怕具有較強用戶黏性,但用戶在線時長和關注力卻未必達標,都會影響商業變現。
而慢直播在受眾心中的終極定位會如何?愚以為:
偶爾作為放松方式進入,不會作為主選項,只是調生活節奏的調劑。
總而言之,獨孤九劍要想學得會,光靠風清揚傳授不行,還需要令狐沖自學,更需要江湖人士的全力支撐,哪怕是三山五岳的閑人喝彩,而不是誤以為是辟邪劍法,被爆炒然后瞎了眼。

畢竟,就連小師妹,最后也不想去思過崖看令狐沖的慢直播,朗朗上口的快節奏福建山歌,更讓岳靈珊心動。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資深產業評論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