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劉上洋:江西第一樹

2022-08-04 0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一次閑聊,有個朋友突然問我:什么樹木是江西第一樹?我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樟樹。

是的,樟樹。在江西,沒有哪種樹可與樟樹比肩。

不知是因為江西老表像樟樹,還是樟樹像江西老表,我心中始終有個感覺,冥冥之中,人和樹是有某種神秘聯系的,人與樹是息息相通的,什么樣的人群同什么樣的樹木而居,是有某種定數的,是天意的安排。在江西這塊亞熱帶土地上,各種各樣的樹木無以數計,類似樟樹這樣的樹木也不少,但江西老表卻獨獨鐘情于樟樹。你看,從贛江兩岸到鄱湖之濱,從千里武夷到巍巍羅霄,在村莊,在城鎮,在山野,在地頭,在水邊,乃至在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旮旯,都可以看見樟樹的身影。它們或一棵獨立,把藍天攬在懷里;或幾棵相互依偎,撐起一片綠蔭;或幾十棵上百棵簇擁在一起,蔚成遮天蔽日的綠色云彩;或整齊地排列在街道兩旁,搭起一條條綠意沁人的時光隧道。作為自然界兩種不同的生命,江西老表和樟樹,在十分漫長的歲月里,沐浴著同一片陽光雨露,經受著同一片冰雪風霜,已然有著高度的默契,已然有著共同的心性,已然融為了一體。江西老表的身上滲透著樟樹的汁液,樟樹的一枝一葉凝聚著江西老表的心血。樟樹成了江西老表的化身;而江西老表又成了樟樹的象征。

不僅如此,江西的歷史也與樟樹密切相關。漢初在南昌設郡,因城南松陽門內有棵樟樹,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圍,按今天的口徑,就是高17.33米,胸圍10米,繁茂高聳,垂蔭數畝。由于“豫”有高大安裕的含義,樟即同章,樟木上有紋路,合為文章,所以就把所設之郡叫做豫章,意為文章昌盛之郡。正像有的古籍所說,因盛產香樟而得豫章之名。大概是由于樟樹很多,江西的不少名稱都與“章”有關。江西簡稱贛,貫穿全省南北的主要河流贛江,里面都有“章”,贛江的兩大支流之一的章江又稱豫章水。至于以“樟樹”命名的市鎮鄉村,也有好多個。所以人們說:“若無樟,不成贛。”樹緣、人緣、地緣這種高度的一致,絕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因此,樟樹在江西老表的心中,任何時候都是至高無上的,是任何樹木都無法代替的。也正因為如此,江西省把樟樹定為省樹,省會南昌市把樟樹定為市樹,可謂實至名歸。

從古樟所擁有的數量看,樟樹也是當之無愧的“江西第一樹”。

江西現有的樹木種類繁雜,樟樹不僅數量多、分布廣,而且古樟特別多,全省古樹名木有500多種,總計近13萬棵,其中古樟有6萬多棵,占了半壁江山。全省古樟林有300多處,有胸圍在9米以上的千年古樟群35處。這是多么巨大的古樹寶庫。

安福縣有400年以上古樟1萬多棵,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樟有200多棵。該縣嚴田鄉嚴田村有棵樟樹,樹齡2000余年,樹高35米,胸圍13.9米,需要10個成人牽手才能合抱,平均冠幅39米,樹形偉岸,濃蔭蔽日,覆蓋了將近3.6畝的面積。因主干在5米處分為粗細大致相同的枝干,狀如張開的五指,當地老表稱其為“五爪樟”。幾千年來,它就像一把時間的巨傘,撐起了歲月,撐起了星辰。

吉安縣敖城有棵千年古樟,高28米,胸圍10余米,樹體挺拔,枝干縱橫,在主干13米處,生出多桿龍須似的分枝,有的仰天直立,有的俯地而行,母樹的周圍遍布子樹36棵,占地約5畝,猶如熱帶的榕樹一樣,演繹了獨木成林的罕世奇觀。

泰和縣江畔村有大大小小的樟樹上萬棵,其中最有名的迎客樟,胸徑2米多,高30米,樹齡1200多年,樹干像揮展的雙臂,好似在熱情歡迎往來的客人。在該村的魁星塔旁,有一棵百年大樟樹,分三四個枝干,龍干虬枝,斜伸橫展,凹凸起伏,形如筆架,人們稱為“筆架樟”。該縣馬市鎮棲龍村有棵古樟酷似“心”形,每年七夕,一對對戀人紛至沓來,這里成了網紅打卡地。

婺源縣浙源鄉嶺腳村有一棵古樟,300多年樹齡,直徑3米多,原來高達40多米,因遭雷擊火燒,整個樹身被斬斷,現只剩下10多米高,樹干幾乎空透,僅剩兩片樹皮,但卻依然蔥郁葳蕤,讓人嘆為觀止。

德興市海口鎮海口村有棵古樟,距今已有1800多年,樹高20米,樹冠35米,樹圍23米,需要13個人才能合抱。樹的底部有個10多平方米的空洞,十幾個人可以在里面打麻將,大革命時期還做過赤衛隊的哨所。

九江市柴桑區涌泉鄉東沖馮村有棵500多年的古樟,從主干2米處長出10根放射狀枝干,被人們稱為“十子樹”。這棵古樟高29.5米,胸圍8.7米,冠幅35.6米,樹蔭面積達1000平方米。

宜春市袁州區天臺鎮江東村有一棵古樟更為奇特,在一個樹根上同時生長出9根主干,人們稱其為“九兄弟樟”,除1根在1970年代枯萎外,其余8根主干并肩挽臂,相依相偎,凌云吐煙,直插藍天。

樂安縣牛田鎮有一片古樟樹群,沿著烏江兩岸綿延10華里,面積約70公頃,有古樟2907棵,樹齡都在數百年以上,最長的一棵超過千年。其中國家一級古樹288株、二級古樹1536株、三級古樹1056株。有關專家認定這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古樟群,被稱為“中國第一古樟林”,2016年5月入選上海世界吉尼斯之最。

這些古樟,猶如穿越時空的精靈,閱盡世事滄桑,飽覽人間風云。每一棵古樟,都是一顆“綠色化石”;每一棵古樟,都是一件“活的文物”。

樟樹之所以有著如此長久蓬勃的生命力,關鍵在于其根系發達,地上的枝干長得有多高,主根深入地下就有多深;地上的樹冠覆蓋得有多寬,地下的旁根就伸得有多長。不少古樟的根好似長龍盤伸錯展,忽而沖開厚厚的土層,鉆入地下;忽而拱起巨石和建筑物,沖向地面,可謂力鼎千鈞,威力無窮!因為有了深厚發達的根基,樟樹才得以枝繁葉茂,屹立蒼穹;才得以吸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精華,歷經千年而依然郁郁蔥蔥,歷經磨難而依然雄姿勃發。加上“樟”與“張”同音,含有開張、張開之意。所有這些,正好符合人們期望健康長壽、興旺發達、幸福吉祥、堅強向上的心理。所以江西老表把其作為“風水樹”,作為“圣樹”和“神樹”,倍加愛護和保護。即使在1958年那樣大量砍樹大煉鋼鐵的時期,全省的古樟都安然無恙,沒有人去毀壞和砍伐。

這也就是至今為什么江西還能保存有那么多古樟的根本原因。

樟樹之所以是“江西第一樹”,還因為其有著第一流的品格。

樟樹的奉獻,是一種全方位的奉獻。樟樹全身是寶,它的干和枝,是上等的家具材料。樟木做成的箱子和櫥子,美觀精致,紋路縝密,結實耐用,不會變形,不生蛀蟲,不生霉菌,香氣襲人,歷久彌新。年輕姑娘結婚時,若有樟木箱子做嫁妝,那本來就充滿幸福的臉上會多添幾分幸福。無論什么房子,只要在里面放上幾根樟木條,滿屋立即清香撲鼻,人頓時覺得神清氣爽。從樟木里提煉的樟腦,是天然的好藥物。一件衣服放上一顆樟腦丸,不用擔心化學污染,不用擔心蟲子噬咬。樟樹的枝椏和葉子,不僅是燒火做飯的好燃料,而且是驅蚊的好材料。夏夜的鄉村,蚊子特別多,人們用樟樹枝葉燒起一堆火,那淡淡的青煙會把蚊子驅趕得無蹤無影。樟樹開出的花,細小而帶綠黃,發出淡淡的清香,給人以溫馨和享受。樟樹結出的果子,像一粒粒黑色的珍珠,榨出的油可供人食用。20世紀60年代“三年困難時期”,因為食用油嚴重缺乏,我村子的人就是靠樟油度過那段艱難歲月的。

樟樹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一年四季始終保持一種蓬勃蔥蘢的形象。春天,狂風卷著暴雨,斷裂了樟樹的枝丫,但不久斷裂的地方又長出了新枝。夏天,雷電將一些樟樹攔腰劈斷,或者將樹身一劈兩半,但它忍受劇痛,頑強抗爭,戰勝死神,重新挺立,奇跡般地煥發出新的青春。秋天,萬木凋零,落葉遍地,而樟樹卻在凜冽的霜天中傲然無懼,為人們鋪開了一片青翠。冬天,北風怒吼,天寒地凍,大雪把有些樟樹的枝干壓斷,但它們毫無懼色,沉著堅定,用盈盈的綠意融化著寒冬的嚴酷。每當換季的時候,樟樹也是陳葉和新葉悄悄交替,幾乎不為常人所覺察,表現出一種謙遜淡然的操守。由于樟樹終年常綠,不僅讓人們時時感受春天的氣息,感受空氣的清新,而且讓人們感受到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愜意。特別是在烈日炎炎的時候,人們在樹蔭下喝茶、聊天、看書、娛樂,或是在緊張勞動之后,往樹底下一坐,瞬間汗水全干,全身變得清涼。那種舒服,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或許因為樟樹予人的好處太多,40多年前,樟樹又被賦予新的使命,又扮演了新的角色,成了城市的行道樹。曾記得,在1980年代,南昌市的陽明路和八一大道兩旁,都是清一色的法國梧桐樹。這種樹,夏天濃蔭遮天,密不透光。但一到秋冬,葉子全落,光枝禿丫。突然有一天,這些法國梧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樟樹。從此,南昌變得青翠欲滴,變得春意蕩漾,沒有了秋天,沒有了冬天,人們一年到頭都走在明媚的春天里,走在清新的綠蔭里。

樟樹,讓春光在南昌流淌,讓春色在南昌永駐。

改革開放以后,各地興起了一股城市建設的熱潮。不知是什么時候,移栽樟樹成了一種流行和時髦。

在許多地方,人們為了綠化和美化城市,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種植各種各樣的花草和樹木,其中栽得最多的樹木之一就是樟樹。

按理,多栽樟樹是好事,人民群眾是歡迎的。但問題也隨之出現了。

君不見,在有的城市新建的市民公園里,不知從哪里弄來的幾棵古樟,栽在幾處顯眼的位置。它們被切斷主根,砍掉枝椏,只剩下一截主干和幾根枝桿,就像一個沒有了腦袋和手腳的人,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雖然不久古樟長出了新的枝葉,但總覺得不是滋味。也許有人會說,過不了幾年,古樟就會長得很茂盛。但話好說樹難長,古樟要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恐怕需要經過相當長的時日。

有的城市在建設廣場時,為了彰顯歷史的厚重,樹立城市的形象,也弄來幾棵古樟栽上。可能是因為趕時間,搶進度,要在某個時間節點完工,因而在最不適合栽樹的盛夏季節栽樹。烈日炎炎,火燒火燎,因為氣溫太高,古樟又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成活。于是,有關人員便想出一個辦法,給古樟“打吊針”,把幾個配有養分的水袋掛在樹上,用細管連通,再把針頭插進樹身,給其輸水輸液,那樣子就像一個站在醫院里輸液的病人。一棵原本生機蓬勃的古樟,在烈日下被折騰得奄奄一息。也有的在嚴冬季節移來幾棵古樟,不顧雨雪冰凍,強行栽下。因氣溫太低,凍壞樹根,人們急忙弄來塑料布,幾番包扎,給古樟穿上厚厚的“防寒保暖衣”,看上去真有些大煞風景。冬天和夏天,酷暑和寒風,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門,這些古樟能挺住嗎?就是能挺住,能成活,但付出的代價也實在太大了。

前些時候,為了發展旅游,不少地方熱衷于建設古鎮。有的人生怕古鎮不“古”,古鎮不“老”,于是組織有關人員四處出擊,搞來了不少樟樹,其中不乏有些年紀的古樟,在古鎮上栽成一片樟樹林。但因為資金和管理技術跟不上,有些樟樹不久就枯萎了。這種做法的初衷也許是好的,是出于對樟樹的喜愛。但有時過分的喜愛往往會成為一種傷害。

其實,古樟的移栽,何止這些地方。在一些高檔住宅小區里,在一些新建的豪華大樓前,在一些富家大戶的私人花園里,都可以看到移栽的古樟身影。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為一種有生命的樹木,何嘗不是如此。一棵古樟,在一個地方生長了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已經習慣了當地的氣候和環境,習慣了當地的水質和土壤。可如今卻突然換個新的地方和環境,它會覺得非常不適應,就會“水土不服”。為什么有些古樟在原地生長得好好的,一經移栽,就生長得異常艱難,很難枝繁葉茂,很難回到先前的那種自由生長的狀態,根本原因就在這里。更何況一棵古樟經過“斬干截根,除枝去椏”,再移栽到別的地方,就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古樟了。特別是有些古樟在移栽中一旦不能成活,是不能再生的,是不可復得的。而這時失去的就不僅僅是一棵古樟,而是一段自然,一段生態,一段年輪,一段歷史。

樟樹,生命的長青之樹,贛人的精神圖騰。讓我們珍重和保護好這江西第一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城县| 丰城市| 云阳县| 洪江市| 井冈山市| 乌兰县| 府谷县| 阜宁县| 威海市| 邵东县| 岳阳市| 高青县| 新余市| 东阿县| 施甸县| 财经| 澜沧| 天祝| 星座| 故城县| 枣强县| 湟源县| 墨玉县| 刚察县| 德保县| 海阳市| 绍兴县| 嘉善县| 清苑县| 和硕县| 鹤山市| 建阳市| 印江| 白朗县| 临湘市| 友谊县| 新绛县| 治多县| 邵武市| 河北省|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