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余華、蔡志忠走進直播間:始于段子,陷于文化

“《兄弟》涉及到兩個時代,我和老俞都是這兩個時代的人。”
“1995年,我跟國外的同行、記者們聊天,聊到我小時候和現在的生活,他們很驚訝,難道這都是你的經歷嗎?”
“所以我回來就想寫《兄弟》這樣一本書,寫兄弟兩個人在兩個時代的命運。”
7月22日晚上,余華在北京胡同的一家書店里,跟俞敏洪聊起自己剛剛上市的新版作品《兄弟》。兩人聊文學,聊生活,全程互懟不斷,金句頻出,短短兩個半小時的“倆老頭兒嘮嗑”,通過直播吸引了超千萬網友圍觀。
今年暑假,“老俞閑話”推出暑期特別節目,作家余華、漫畫家蔡志忠等多位大咖相繼做客俞敏洪直播間,向觀眾介紹作品,為好書“代言”。
觀眾對于“知識主播”的想象天花板,再次被打破。
這些看似嚴肅的文壇大師、業界大咖直播起來會是什么樣?文學跟直播“夢幻聯動”,又會碰撞出哪些火花?
文學家直播什么樣?
看看“雙YU兄弟”直播就知道了。
作為《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的作者,余華筆下有最悲慘的命運,最催人淚下的人物故事,但在現實里,他卻十分幽默,段子信手拈來,被網友稱為“文學噩夢”“文學界泥石流”,調侃他是“把痛苦留給讀者,把快樂留給自己”。
直播時,他更是變身“歡樂喜劇人”,把笑聲留在直播間。
《兄弟》是他最喜歡的作品,但最初在國內出版時評價并不高,對此,余華直言:“我當時想的是,這幫人真笨!”當然他也坦言,這跟當時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有關系。
如此坦率的發言逗樂了屏幕前的觀眾,評論區表示:“沒想到爆款作品背后還有這么一段故事”“作者本人竟然也有想不明白的時候!”

當一個段子手遇上另一個段子手,余華和俞敏洪兩人一唱一和,把直播間聊成了相聲現場。聊到最后,俞敏洪笑著懟他:“余華的人不怎么耐看,書還是比較耐讀的。”
當天晚上,相關話題#余華俞敏洪直播拆臺太好笑了#登上抖音熱榜,直播片段被剪輯成短視頻形式,再次出圈。
如果說余華的直播是相聲現場,那么蔡志忠的直播間則更像是故事會。
今年74歲的蔡志忠被譽為“天才漫畫家”,他的《莊子說》《老子說》《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26個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5000萬冊。
在直播間里,這位古稀老人娓娓道來,講述他為之奉獻一生的漫畫,以及漫畫之外的故事。
他從四歲半開始學習漫畫,15歲進入漫畫公司,薪水比父母多3倍;因為不服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曾花了10年時間研究物理,得出“時間方程式”,還以漫畫的形式把這一成果展示了出來;為了做成一個電視片頭,連續58個小時伏案工作,還保持腰桿筆直,讓旁邊的年輕主播自愧不如……
把文學讀淺,把文化做深
直播拉近了觀眾和大師之間的距離,讓“文學家”變成“知識主播”,展現出作品以外的人格魅力。
有觀眾留言,還以為余華是每天皺著眉頭,苦大仇深的中年人,沒想到這么有梗,能跟年輕人打成一片;以為蔡志忠是只懂國學的老爺爺,沒想到還是個會研究物理的“理科生”。
更重要的是,直播這種形式,沖破了嚴肅文學在普羅大眾心中的壁壘,讓大家在輕松的氛圍里看懂文學,種草作品。
四書五經這類經典名著晦澀難懂,一般人即使對中華文化感興趣,一看到這種看似深奧的書就望而卻步。
但是蔡志忠曾經用20年的時間,把“四書五經”中的“五經”讀透,再用漫畫加白話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即使是沒有文學基礎的人也能理解。他在直播間介紹自己的創作初心:“身為龍的傳人,應該了解蘊含在諸子百家中的大量智慧。”俞敏洪也以自己為例介紹道,蔡志忠的漫畫“對我這樣古文基礎弱的人很友好”。他建議,如果想讓孩子讀國學,可以從這些漫畫讀起。
這樣的介紹讓觀眾瞬間燃起興趣。在俞敏洪直播間結束對談后,觀眾們紛紛表示意猶未盡,兩人便又轉場去東方甄選直播間,與年輕主播們繼續暢聊文學和人生。當天晚上,《蔡志忠五經系列套裝》《蔡志忠給孩子的國學經典漫畫》等圖書在兩個直播間共售出兩萬三千余冊。

通過“網線”跟作者實時互動,觀眾不僅不用擔心不了解書籍背景,還能給作者出題,讓作者本人解釋“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體現了什么樣的時代背景”。
有讀者在看《兄弟》時,覺得不理解“李光頭”這個人物,為什么明明是個“痞子”,最后卻走上了人生巔峰?他的性格根基在哪里?
余華在直播時解釋,“李光頭”的原型,其實是八九十年代最早富起來的那一批個體戶。其中有很多刑滿釋放人員,從監獄中出來沒有工作,只能去當個體戶,結果亂中取勝成為萬元戶,甚至企業家。“他不是一個壞人,雖然有很多毛病,但確實代表了八九十年代社會的勃勃生機。”
三言兩語,展現出兩個時代的碰撞,讓觀眾能更深刻地看懂人物,理解作品。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俞敏洪能帶入自己,產生共鳴,自稱在創業過程中確實有一些李光頭的個性,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年輕讀者,也因此產生更大的興趣,想了解這段“草莽發家史”。
有觀眾在評論區留言:“我明明是來聽余華說段子的,卻被內容吸引,下單了幾本書。”數據顯示,短短兩個半小時,直播間就售出《兄弟》《活著》等余華的作品一萬多冊。
知識如何普惠?
一場直播,讓作者跟讀者“近距離”接觸,能暢聊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也讓知識、文藝作品加速走向社會公眾,讓觀眾能接觸到新書,或者深入挖掘隱藏在已讀作品中的價值。
直播帶貨,成了連接文學家、文學作品和觀眾之間的橋梁。
越來越多人選擇在抖音電商選購圖書。根據《2021年抖音電商圖書消費報告》,2021年,抖音圖書帶貨直播累計觀看量達到80.5億次,圖書類話題的視頻播放量高達1485.7億次,圖書銷量同比增長312%,消費人數同比增長205%。


面對高速增長的用戶需求,抖音電商在2021年4月推出“全民好書計劃”,旨在通過優質的知識性內容和豐富多元的內容化商品,讓平臺上的新書好書,被更多人看見、了解和獲得,助力圖書銷售,推動知識普惠。
平臺對圖書銷售的支持獲得作家和出版機構的信任。
作為“全民好書計劃”的薦書人,作家劉震云、易中天都曾在抖音電商介紹和發售新作;包括中信童書在內的多家出版機構,已經成立電商團隊,進行品牌自播,嘗試通過抖音電商打開線上銷售市場。
平臺為知識傳播提供土壤,而創作出好內容,則是推動知識普惠的基礎。
正如余華、蔡志忠直播時,不僅能講段子,還能聊文學,聊生活,讓觀眾在歡聲笑語中購得好書;《百家講壇》主講人、歷史學者紀連海也會通過短視頻的方式,講解“孔子的長相到底什么樣?”“諸葛亮的窮人經濟學”等歷史知識,帶動《古人的日常生活》《紀連海點評中華上下五千年》等圖書的銷售。
給觀眾提供更多優質內容,是創作者們思考的問題,也是抖音電商“春雨計劃”所倡導的。為了建設良好內容生態,“春雨計劃”將對創作出好內容的商家、達人進行扶持,有了好內容,自然會自發傳播,帶來銷量。
在抖音電商的平臺上,當“321上鏈接”和“詩詞歌賦,人生哲學”在直播間里匯合,文學的魅力便能以另一種形式在大眾眼前迸發,叫好又叫座。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段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