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酒桌朋友用假名借26萬元不還,債主帶八旬老人住進欠債人家
借給朋友26萬元周轉,說好一個月就還,沒想到不僅一年多還沒要回來,欠條上寫的還是假名,無奈之下他只好帶著家里的老人住在欠債人家中等對方還錢。
借給對方26萬元
欠條上寫的是假名
王先生是陜西寶雞人,平時在西安做門窗生意。去年2月份,王先生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了做工程的韓某。王先生說,韓某自稱是做工程的,手里有很多大工程,并且他一直開著一輛路虎車,看上去實力雄厚。
從那之后,兩人又在一起吃過幾次飯,逐漸熟悉。王先生幾次向對方借路虎車使用,韓某都同意了。去年8月份,韓某喬遷新居時,王先生還專門上門祝賀。王先生回憶說,當時來祝賀的人很多,排場很大。
隨后,韓某多次以做生意資金周轉為由,讓王先生借給他30萬元救急,當時他表示一個月后會有100萬元到賬,錢一到就會給王先生還錢。由于王先生沒有那么多錢,便向家人、親戚、朋友湊了26萬元借給了韓某。當時韓某承諾,會將名下一名轎車和一輛挖掘機便宜賣給王先生,并帶王先生做工程方面的生意,但這些均未兌現。
去年9月份,王先生將錢轉給了韓某,當時王先生要求韓某打欠條,韓某原本不愿意打,最后在他強烈要求下對方才寫了一個欠條,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對方的簽名與身份證上的名字不一樣。王先生說,自從認識開始,大家都叫他韓總,他一直沒問他叫什么名字,最后他一直沒還錢,才查到韓某的名字根本不是欠條上的名字,這也讓他的討債路程十分困難。
對方稱年底會還三萬元
王先生說,韓某一直稱會還錢,期間給他還了5000元,其余就是拖著不給,有時候打電話也不接。由于韓某一直不還錢,今年4月份王先生報警,但警方稱由于雙方借貸有欠條,屬于經濟糾紛,不歸警方處理。隨后,王先生又到法院咨詢,法院稱由于欠條上的名字是假名,法院無法立案,這就讓王先生陷入兩難的境地。
無奈之下,今年4月份,王先生帶著幾名之前借錢的親戚來到韓某在曲江某小區的房子準備常住,最后在警方的協調下才離開。王先生說,當時韓某的母親住在房子里,她報警說他們擾民,警方說會幫忙聯系韓某,他們才離開的,可韓某依然沒露面。
11月18日,王先生再次帶著親戚來到韓某家中。這時韓某的房子是其親戚住著,他們來后,親戚便離開了,并將臥室房門鎖上,他和親戚就住在客廳里。
12月28日上午,華商報記者來到該房子發現,房子客廳的地板上鋪著被褥,王先生和他的父親、舅舅、兩位80多歲的爺爺住在這里。王先生說,借給韓某的錢就是向這些親戚借的,所以他們都在等對方還錢。王先生手中的欠條顯示,韓某寫欠條的日子是去年9月10日,上面簽名是“韓×”,而王先生查到韓某駕駛證的信息顯示其名字是“韓某某”。
根據兩人微信聊天記錄顯示,韓某稱其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籌錢,會給王先生還錢的,其在今年5月份、10月份都表示會先還兩三萬,但一直沒有兌現。兩人最近一次通話是今年12月20日,通話錄音顯示韓某稱會在年底還3萬。
28日,華商報記者給韓某撥打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陜西保群律師事務所律師宋偉表示,這種情況確實很難處理,在警方、法院均不立案的情況下,王先生就需要重新補充證據,證明錢確實借給了對方,然后再向法院起訴,如果補充證據充分,法院應該可以立案。 華商報
(原標題:帶8旬老人住進欠債人家等還錢,借出26萬元要不回來,欠條上寫的是假名,這事應該怎么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