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盛夏的告別|即使搬遷后各奔東西,他們也會再去光顧這家小店
【編者按】
聚散離合終有時。
2022年盛夏,上海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收官,越來越多藏在市井煙火中的古老街區,與世人暫時道別。
順昌路、永年路、夢花街……它們從舊時光走來,承載鄉愁與遙遠的記憶;它們也在不斷追趕時代腳步,以改造提升實現城市更新。
風華不再,舊夢重拾。即日起,澎湃新聞推出“盛夏的告別”系列,記錄老街坊、小弄堂和沿街商鋪搬遷前最后的夏天。
老城廂或以新面貌歸來,煙火人家將各奔東西。有限的相聚時光,賦予離別應有的儀式。
早上6時許,順昌路528號的盛興餛飩店門口已熱鬧起來。
“百年老店”字樣的門楣下放著幾個大盆,幾名阿姨正忙著洗菜。
只見一位阿姨將薺菜裝進竹籃,用水管沖洗,再將水“癟”干,如此不斷重復,流到地上的水都被染成了菜色。這是菜肉餛飩餡的主要食材,盛興餛飩店每早開門營業前的洗菜備菜,是順昌路上的一道早市風景。
該店自上世紀四十年代就已存在,五十年代轉國營,迄今已有八十多年歷史。老上海的味道,是許多老街坊的念想。
如今,隨著舊改生效,盛興餛飩店的搬遷就在眼前。
但故事不會就此謝幕,新店已于7月19日在思南路試運營,8月7日換上了“盛興”的招牌,這家承載了幾代人記憶店百年老店,正要煥發新活力。

順昌路上的盛興餛飩店全貌。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徐禎曜 圖
“老辰光”的常客
7月25日早上6時剛過,盛興餛飩店還未正式營業,已有不少人等在店門口。一位住在徐家匯附近的上海爺叔說,自己是盛興“老辰光”的常客(以前的常客),自兒時起便在店里吃過餛飩,已經說不清到底有多少年了。如今,只要有空,就會專門到這里來吃餛飩。
“我跟店里面都是老相識了,除了新來的,幾乎每一個人都認識我。他們已經換過兩三批人了,但是口味一直沒變,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上海爺叔說。
另一位顧客云先生不是附近居民,但每天上班前都會到這里吃個早飯。“我因為上班順路,早上一般都到這里吃碗大餛飩。這里的確是老上海味道,蠻不錯,價格也比較實惠,現在外面幾乎很少見到了。但是比較遺憾的就是,這個店以后要搬到思南路去了,我要特地跑過去吃的話不方便,以后可能沒有機會再吃到了。”

盛興老店門口張貼了告示,提醒顧客到賬臺領取新店的8折優惠券。
有店員馬上接口:新店離順昌路2公里遠,13號線2站路就到,隨時歡迎老顧客去。
早上6點半,餛飩店開始一天的營業,阿姨爺叔們依次走進門,在僅有一人寬的過道上點餐。有的點了餛飩或湯圓坐下堂食,有的打包帶走,生意相當火熱,一直到中午,仍陸陸續續有客人進店。
這間不到40平方米的店鋪里,擺放著5張木桌子,大部分時間每張都坐滿了人。客人們一邊等餐,一邊用上海話熟絡地與店員聊天。也有人坐不到位子,站在桌旁等待其他人離席。記者注意到,好幾位顧客自備了鋼盅鍋子等容器,進店后熟門熟路,直接打包帶走餛飩湯圓,不作停留。

盛興餛飩店的鮮肉餛飩和冰鎮綠豆湯

7月25日中午,盛興餛飩店內生意火熱。

有顧客自備了鋼盅鍋子等容器,將餛飩打包帶走。
鮮肉小餛飩12只10元,菜肉大餛飩10只14元,鮮肉湯圓、芝麻湯圓1只3.5元。店內墻上掛著醒目的價目表,但大部分客人進店后,點餐基本不用看菜單。
餛飩和湯圓是店里的特色,為了讓顧客一次品嘗多種美味,還有經典混搭的14元“全家福”——5只菜肉大餛飩+1只鮮肉湯圓+1只芝麻湯圓。此外,上海人喜歡吃的清冷面一碗10元,如加上澆頭,素澆18元,辣肉24元。

盛興餛飩店的價目表

盛興獨特的肉餡與芝麻餡
作為一家傳統點心店,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盛興保持“只收現金”的模式,直到今年疫情后才有了線上支付。
“支持手機付款,一個是為了迎合現在的一個趨勢,因為現在很多人身邊都不怎么帶錢了,有時候來我們店里要找零錢什么的,確實不太方便,你像現在人家有些老阿姨也在問能不能用手機付款。另一方面,現在疫情下面,用手機支付這種無接觸的方式,也能減少一點傳播病毒的風險,對伐啦?”收銀臺的店員這樣表示。

角落的操作臺前,幾位阿姨正手法嫻熟地包著鮮肉和菜肉餡的餛飩。
老上海的口味
店鋪一角的操作臺前,總有幾位阿姨手法嫻熟地包著餛飩。她們中有好幾位已在這兒工作超20年了,少的也做了五六年。
正在包湯圓的陳阿姨說,這里的湯圓餡和餛飩餡之所以特別,因配料中含有豬油,“沒有豬油不好吃。皮子也有講究,你看顏色都是發黃的,因為里面加了堿水。”
一旁吃著餛飩的上海爺叔郝先生說,自己小時候就常在盛興吃餛飩,算起來也有30多年,“味道可以說幾乎沒變過。最早時這里只做餛飩和湯圓的,后來開始做冷面,店里還加裝了一個帶空調的玻璃隔間。”
這里的餛飩為何好吃?郝先生說,因為是用堿水皮包的,有嚼勁,薺菜餡自己回去做,也做不出這個味道。湯雖然看著很簡單,只有蔥花和鹽,但感覺不一樣,老上海就是喜歡這個味道,在其他地方吃不到。要是自己在家里想包著吃,這兒的餛飩餡和皮子也可以買——餛飩皮1斤6元,鮮肉餡一斤38元。
到下午1點半,依然有不少顧客在店里用餐、茶歇、嘎訕胡。店內的師傅解釋道,下午5點打烊前一般都是這個光景。盛興作為點心店,不是到了飯點才有集中客流,而是從早到晚絡繹不絕有顧客光顧。來這里消費的大多都是居住在附近的熟面孔,已與店家積累多年的感情。
許多顧客都說,這里口味正宗、價格實惠,即使搬遷后各奔東西,他們也會再次尋過去光顧盛興,追一追老味道。

店內的墻上掛著一面錦旗,是馬路對面的鴻茂家常菜送來的。
記者注意到,店內的墻上,除了食品經營的證照,還掛著一面寫有“大火無情人有情,助人為樂顯真情”的錦旗,是馬路對面的鴻茂家常菜館贈予盛興的。
店內一位知情的師傅說,這是2013年的事了。當時是清晨,鴻茂家常菜的人下班剛走,盛興剛上班,看到鴻茂冰箱燒著,把門都燒紅了,應該是電路老化引起的失火,“我們趕緊報警,幫忙一起把火撲滅了。”
師傅說,“其實這個事情倒也沒什么,街坊鄰里之間,大家彼此打點、互相幫忙也比較多,有事情,別人也一樣會來幫我們。”
這片街區,呆的時間久了,街坊鄰里間互相照應的故事不少,但有些溫暖的事,總是記著的。師傅說,“后來鴻茂的夫妻倆就給我們送了這面錦旗,感謝我們見義勇為。我們就一直掛到現在。”
老店招的遷移
搬遷就在眼前了。7月24日,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的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通過二輪征詢,宣告上海最后一塊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全面完成,持續30年的民生難題得到歷史性解決。與此同時,盛興餛飩店即將搬離。
具體啥時搬?店里的師傅阿姨們都說還未確定。一名師傅告訴記者,新店已于7月19日在思南路試運營,待到這里的店面清空,就可以將牌子掛到新店去。目前,部分師傅已轉移至新店干活。

思南路的新店內,正在包湯圓的阿姨。
記者注意到,盛興老店的門口也已張貼了告示,提醒新老顧客可到賬臺,領取8折優惠券到新店消費。
8月4日,記者來到了位于思南路8號的新店,店鋪門面很寬。門口張貼的價目表上,特別標注著“懷舊弄堂堿水皮餛飩”,除了老店的特色菜品,還增加了各類本幫面條、現炒澆頭面,以及弄堂冷菜。
店內十分亮堂整潔,上下總面積有近500平方米。底樓二十幾張桌子,與墻面的畫像相映,依然是老上海的感覺。操作間為開放式,不銹鋼的操作臺面非常大,一旁還有用于包餛飩湯圓的獨立區域。

新店的操作間為開放式,不銹鋼的操作臺面非常大。

位于思南路的新店十分寬敞整潔。

底樓約有二十張桌子。
該店負責人于怡告訴記者,新店與老店同屬于上海新亞富麗華餐飲股份公司,系國營企業,自己目前正同時管理著兩家店,“我管理盛興也有20多年了,對老店很熟悉,也很有感情。盛興開的時間很長,客戶群體很廣泛,既有老街坊也有年輕人。有些人從小吃到大,跨了三代都來我們店里吃過。新店剛開了沒多久,就在前幾天,就有一位爺爺帶著孫子過來吃餛飩。”
8月8日,思南路8號,新店門上已經掛上“盛興湯圓”的招牌。
店里師傅說,新招牌8月6日下午2點半左右開始換,一直到7日凌晨才裝好。大部分老店的師傅阿姨們都將搬到新店,預計店員總人數將有15位左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