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安街知事:罕見!副部論文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科學》雜志
近日出版的世界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刊發了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的文章“Peking University:Drawing upon Chinese wisdom to serve humanity(《北京大學:扎根中國大地 為人類文明貢獻新智慧》)”。

他在文中尤其強調了北大的使命,即扎根中國大地,為世界共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其中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融通中西方文明,為中國及世界培養有獨立思考與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全球視野的卓越人才。
二是要著眼于解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為人類文明貢獻新知識新思想新技術。
三是要基于中國實踐發展,探索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模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四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長安街知事發現,高校黨委書記的文章登上國際頂尖期刊,并不多見,而郝平本人則是被外界評價有“國際范兒”。

1959年出生的郝平,長期在北大學習、工作,畢業于北大國際關系學專業,畢業后留校,先后在北大校長辦公室、學生工作部、外事處任職,2001年成為北大副校長、黨委常委。2005年6月,郝平調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四年后離開高校履新教育部副部長。
去年底,郝平重返北大,接棒“學弟”朱善璐擔任北大黨委書記。今年10月他當選為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郝平具有相當廣泛的外交經驗,被業內稱為“外交校長”、“教育系統的外交官”。郝平的大學同學、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牛大勇曾公開表示,郝平在大學期間就讀的是世界史專業,這使得他在求學階段就擁有了全球視角、良好的工作能力和外語水平。
郝平的任職經歷也多涉外。他曾擔任北京大學外事處長、國際合作部部長和主管外事的副校長,需要接待大批海外政要學者。
調任北外校長后,郝平提出要“把中國介紹給世界”。他自己也率先垂范,用英文撰寫著作《孫中山革命與美國》,引用了許多他在美國收集和采訪到的少為人知的史料,向美國讀者介紹中國的歷史。
當時在郝平的推動和倡導下,北外一批新的來自歐洲、亞洲和非洲的語種專業得以建立,在中國實現了“開齊所有歐盟國家官方語言”的構想。
極好的外語水平和外事經驗讓郝平“走出去”并無障礙,他又十分注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2013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大會上,郝平當選新一屆大會主席,任期兩年。這是教科文組織成立以來,中國代表首次當選“掌門人”。
他在當選后的演說中表示,期待用中國智慧推進教科文組織的改革,“我們提倡團結,中國講‘和’,同時講孔子的大同世界”。
就在出任北大黨委書記前夕,郝平以教育部副部長的身份出席第十一屆孔子學院大會閉幕式,他表示,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人文交流,而教育是人文交流的重中之重。我國今后將進一步提升教育對外開放質量與水平,著重做好出國留學與來華留學工作,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水平,并將把人文交流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郝平的這些“國際范兒”優勢,正契合了北大不斷加快的國際化步伐。
去年8月,北大宣布成立深圳校區,“國際化”是其顯著標簽。據報道,校區將同時使用中文和英文,并將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力求培養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具備跨文化思維能力的優秀人才。
目前,北大已經與60多個國家(地區)的380多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交流合作關系。來自全世界的數千名優秀青年在北大留學。燕京學堂開設“中國學”碩士項目,招收全球一流高校的優秀本科畢業生,培養“知世界,懂中國”的世界領袖;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開設碩士、博士生項目,為發展中國家培養高端人才,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經驗。
即將到來的2018年是北大建校120周年,屆時北大將承辦由3000至5000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哲學家參加的世界哲學大會和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
郝平表示:“北大將以此為契機,深入研究并廣泛傳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全人類現代化進程發出中國聲音,作出中國的貢獻。”
(原標題:罕見!副部論文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