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型增長下的V型反彈:為什么名義GDP增速更重要
01 樂觀和悲觀的差異,只有0.2個百分點嗎?
近期,筆者參加了某經濟形勢內部研討會,專家們各抒己見:講了羅列了種種正面因素之后,一位樂觀者對2018年的經濟增速做出了預測 6.7%;而在大談了諸多負面因素之后,一位悲觀者給出的預測是 6.5%。樂觀者和悲觀者的差異,難道只有0.2 個百分點嗎?
02 經濟下行和景氣的差異,只有0.2個百分點嗎?
2017年的中國經濟可謂大大超出了各界預期。2017年前3季度累計經濟增速達到了6.9%,全年經濟增速預期也將在6.9%左右。2017年經濟形勢不但遠超預期,而且較2016年的改善幅度也非常明顯,出口貿易、工業增加值、工業企業利潤、PMI景氣指數等均表現強勁。
但是,和2016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相比,2017年的經濟增速只是提升了0.2個百分點。即,2017年經濟增速預期為6.9%,2016年為6.7%。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和經濟相當景氣,兩者之前的差異,只有0.2個百分點嗎?
03 經濟周期去哪兒了?
從2015年3季度到2017年3季度,在這9個季度當中,經濟增速最高值是6.9%,而最低值也有6.7%。最快和最慢的增速僅相差0.2個百分點,經濟增速走出了一條坦途。從過去9個季度的GDP增速來看,似乎看不到經濟周期的存在,與市場的主觀感受差異很大。

前述討論的GDP增速,都是實際值(不變價)口徑。下面讓我們改變視角,來觀察GDP的名義增速。同樣是2015年3季度到2017年3季度,在這9個季度當中,GDP名義增速最高值是2017年1季度的11.5%,最低值是2015年3季度的6.0%,兩者相差了5.5個百分點(而不是前面的0.2個百分點)。
如果看年度數據,也有這種差異。2015年、2016年、2017年前三季度,三者的GDP名義增速分別為7.00%、7.99%、11.34%。最高值和最低值的落差也達到了4.34個百分點。
可見,經濟周期非常明顯的存在于名義GDP增速當中。實際增速和名義增速兩者之間確實存在巨大差異,那這種差異、或者兩者的缺口是什么——這種差異就是GDP口徑的通脹率(即GDP平減指數),也就是包括CPI和PPI因素在內的全口徑通脹率。

回到我們對經濟增速的預測問題上來。假設在2016年末,我們就已經知道2016年全年增速為6.7%(實際上也是6.7%),這時候某位經濟學家預測2017年增速將為6.9%(事實上也是6.9%)。也就是說,這種預測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即便2016年末預測到了2017年末GDP增速會達到6.9%,市場參與者還是會感受到經濟形勢大超預期。在名義GDP快速擴張的背景下,預測實際GDP的增速,其重要性會被削弱很多。可見,如果通脹還不是一個大的問題,在此背景下,關注、預測名義GDP增速更加重要。這是因為:
其一,從觀察經濟周期角度來看,更有意義的指標不是實際增速,而是名義增速。從前面的數據來看,名義GDP具有更強的波動性,更為顯著的周期性特征。尤其是名義GDP增速的市場關注度低于實際GDP增速,因此該數據的干擾因素也更少。
其二,如果通脹不是一個大的問題,那么微觀市場參與者更關心名義變量。例如,居民會更關心名義收入的增長,企業更關心名義銷售額和名義利潤的增長,地方和中央財政也更關心名義財政收入的增長。而所有這些關注點,都與名義GDP密切相關。在通脹率較為穩定的情況下,不會有企業拿PPI來對利潤增速進行平減,也不會有地方政府拿通脹率對財政收入進行平減。同樣地,金融資產價格也同名義GDP增速更加相關,而不是實際GDP增速。
其三,預測名義增速更重要,而不是實際增速。例如,回到開頭的樂觀派和悲觀派,兩者對2018年GDP增速的預測分別為6.7%、6.5%,只相差0.2%,沒有什么實質的分歧。但是,兩者對名義增速的預測可能差異很大,比如說可能是12%、8%——這對于生產者和投資者來說,兩者含義就完全不同了。在L型階段,我們要更多的關注名義GDP增速。
當我們在預測名義GDP增速的時候,我們在預測什么?
預測名義GDP增速的難度在哪里?因為對實際GDP增速具有較大的共識,因此,預測名義GDP的難度,主要就在GDP平減指數。而GDP平減指數主要由CPI和PPI兩大部分組成,前者對應消費類的商品和服務,后者對應工業產成品和固定資產投資。其中CPI較為穩定,但是PPI的波動較大、預測難度相對較大。尤其是后者,在2016年以來還受到了供給側改革的影響。
不過,目前供給側改革進入到了新的階段,“三去一降一補”在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的地位有被弱化,供給側改革進入到了做“加法”的2.0階段。這時候,對PPI的預測,實際上可能會向總需求的預測回歸。另外,1998年以來,GDP平減指數也呈現出了某些周期性的特征,這個問題有機會可以再專門分析。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共號“人民幣交易與研究”。“澎湃”經授權轉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