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太行山159株大樹被盜挖:警方破案,54人被移送起訴

大山深林,層巒疊嶂,監管盡管日漸嚴密,卻很難覆蓋每一個角落,一些不法分子便打起了大樹的主意。在太行山深處,盜伐—運出—買賣—分贓的違法犯罪鏈條逐漸形成,一些盜伐團伙行為日益猖獗,內外勾結、分工明確、地域和時間跨度大。盜伐樹木違法犯罪隱藏深、不好查、難取證。到底是誰砍了太行山的大樹?近日,山西森林公安通報特大盜挖大樹系列案件,已查明的涉案大樹159株,54人被移送起訴,“大樹殺手”浮出水面。
幾個月前,犯罪嫌疑人張某斌躺在家里,盤算著自己的“買賣”。有個山東的老板通過微信讓他找5棵樹,他以為還能和以前一樣。結果,沒過幾天,自己的美夢被公安部門來了個“圍城打援”,和他有聯系的嫌疑人相繼落網,完整的盜伐買賣樹木犯罪鏈條被切斷。
偶遇盜賊
不法分子盯上太行山油松,跨省運輸被警方聯合截獲
張某斌家住在晉中地區,處于太行山腹地,奇峰險峻、林木繁茂。其中,有很多品類出眾的油松,形態奇異、“可塑性強”,且都是樹齡很長的“孤木”。所謂“樹大招風”,一些外省的不法商家就盯上了這些“發財樹”。
張某斌就是這些不法商家的“接應點”,負責在山西境內選樹、盜挖、運送。6月21日,他將幾棵盜挖來的油松裝好車,運往目的地山東萊蕪。像往常一樣,車要經過山西、河北、山東三省,每個省內的“放風”人員也已經安排妥當。過了十多個鐘頭,他接到司機電話,說車已經進入濟南天橋服務區,正在等買家過來。
與此同時,山西省森林公安局太岳山分局的三位辦案警察因為其他大樹盜挖線索,也來到了山東。車子剛進入濟南天橋服務區,辦案民警賀永平掃了一眼大車停放區,這一看不打緊,“晉K”牌照的車上,油松的枝杈就這么明晃晃地在外露著。
“一看就是山西的樹”。賀永平立刻警覺起來。大車是前后一排停放,他們將警車“別”在最前面,賀永平和同行的張華、李建斌分左、右、后進行包抄。
“當時只有一名司機在修車,我們迅速將其控制。”隨后,山東當地的森林公安派了警力前來支援,在共同配合下,剩下4個車的司機也相繼回來投案。當晚,警方對幾個司機突擊審查,他們交代了5棵樹來源于山西省晉中市,并說出了幕后組織者——“老板”張某斌。
當晚,從山西省過來的支援警力也及時到達。他們正準備將嫌疑人帶回山西時,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又一輛掛著河北牌照的大車,拉著兩棵油松進入服務區。經查問,油松同樣來自于晉中。
深挖線索
挖一棵樹、毀一片森林,兩萬余條信息鎖定嫌疑人49名
所有的供詞都指向了張某斌,他也感到情況有些不對。藏了兩天后,他本想出來透透氣,卻被蹲守已久的民警抓個正著。張某斌被控制住后,拒不交代其他線索。按照他的經驗,只要扛住了,交點錢就能出來。
但隨著一系列線索的匯集,這起特大盜挖大樹系列案件,已引起了警方的重視,當地成立了由山西省森林公安局局長趙富親自掛帥、藥玉剛副局長主抓的專案組。
“張某斌等人通常是邊挖路、邊挖盜油松。這些樹在山林懸崖中,挖一棵樹,一般要挖2.5米寬的路,路長三四公里。這條路,都是毀壞附近樹林開出來的道。因此,挖一棵樹、買一棵樹,毀壞的是毀一片樹林。”藥玉剛說。
張某斌等人拒不承認,給專案組帶來了困難。經過分析,專案組決定以近兩年違法行為為重點,提訊嫌疑人、調取通話記錄、調取高速出入口監控信息、調取相關森林公安機關同類案件的案卷,希望能夠找到確實充分的證據。“他們每人都有兩三部手機,每部手機近期又有若干條通話記錄。我們的人員根據通話地點、時間段,并從中交叉比對,同時從長治、晉中兩地實際走訪確認機主信息,從11.9萬條通話信息里篩選出21136條重點信息,確定重點嫌疑人49人。”山西省森林公安局刑偵支隊支隊長王晉平說。
經過四個多月偵查,專案組民警輾轉山西、河北、山東3省7市、22個縣區,行程近30萬公里,案情逐步水落石出。9月18日,太岳山分局、關帝山分局、呂梁山分局60名警力、15輛警車,開展集中收網行動。
目前已查明的涉案大樹159株,樹齡均在50年以上,全案現已逮捕5人,先后刑事拘留39人次,取保候審119人次,移送起訴8起54人。這是山西森林公安建立以來查獲的跨涉區域最廣、人員參與最多、資源破壞最大、社會影響空前的特別重大盜挖大樹案件。
力求根治
本地人參與加劇盜伐,監控取證執法力度都應升級
“咋會不痛恨呢?都是祖宗留下來的樹。”記者實地走進挖盜猖獗的太行山,當地一位老人說,“但是沒辦法,都是一個村的人。”
植被繁密的森林,中間突然滲出一條不規則土路,仿佛是被硬生生扯開的一道疤。“這就是他們為了盜挖大樹開的路,生態破壞很嚴重。”山西省森林公安局太岳山分局局長王杰偉說,“可是盜挖的都是本地人,村里人也不愿意得罪他們,找盜挖現場都得花不少工夫。”即便是村里人沉默,可是森林防護員呢?了解情況的人說:“森林防護員也多是當地人擔任,總會有些明里暗里的包庇。”
王杰偉介紹:“‘老板’組織十來個人挖一棵樹,每個人大概是1000塊左右的非法收入,加上每個司機七八千的運費,途中還有‘押送人員’的費用。而一到山東萊蕪等林木集散地,一棵樹的收購價格就到了5萬到10萬不等,到了市面上,這個數字的增長幅度更加可怕。”
“本地人”身份的加持、低違法成本,加上暴利驅動,“長期盤踞太行山區的17個盜挖大樹團伙”逐步形成。
盜挖大樹的猖獗,與行為認定也有一定關系。據介紹,在執法實踐中,盜挖大樹通常是以盜伐來定性查處,而盜伐案件中,2立方米的蓄積才能達到刑事立案標準。這種胸徑30—50厘米的大樹,蓄積一般是達不到2立方米的,僅能以盜伐行為處罰,罰款不過數千元。
這次案件中,公安機關掌握了充分的證據,能夠證明盜伐行為牟取了較大經濟利益,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就可以把盜挖大樹行為全部按照盜竊案件來定性查處。以盜竊罪追究刑責,情節嚴重的盜挖人員,可能面臨最高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而并非像以往一樣“交點錢就完事”。
懲治不是目的,預防應該走在前頭。為強化對盜伐行為的整治,山西省森林公安局將利用無人機來觀察森林保護情況,還將接入“天眼”系統來幫助案件偵查,此外還會積極與地方公安局信息共享,保護好綠色家園。
(原題為《太行山150多棵大樹失蹤,多地警方聯動破案,54人被移送起訴 這些孤木,被誰砍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