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論壇|細描“九十年代”:80、90后學人的視角與問題

第九十六期青年文藝論壇
主題:細描“九十年代”——80、90后學人的視角與問題
對話人(按發言順序排列)
石岸書(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
劉詩宇(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
周敏(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
白惠元(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李靜(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
羅雅琳(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呂彥霖(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召集人:李靜(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
時間:2022年7月30日(周六)14:30—18:00
騰訊會議:ID 869 742 900
主辦: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語言文學系
中國藝術研究院團委
內容簡介
—
“九十年代”曾被冠以諸多命名,如“后新時期”“后現代”“世紀末”等,這些名稱標示著歷史再度轉軌,卻也袒露出認知上的限度。這種難以給出清晰描述的無力感,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們與九十年代的距離是如此之近,一方面它經常被追溯為當下經濟、社會、文化秩序的“起源”,另一方面卻又在某些層面上走向終結,因而展現為某種未完成狀態。在學術研究的意義上,缺乏斷代共識、史料積累與必要距離,構成進入九十年代時的障礙。但在理解時代狀況與生存境遇的意義上,九十年代又成為必須重返的時段。改制下崗、入海商戰、大國工程、科技強力、流行文化乃至日常生活變革所掀起的滔天巨浪,將我們每個人深深卷入。
本次論壇特邀請80、90后的文學研究者,以自己最有感觸的切入點進入九十年代,試圖從細部出發,努力豐富、增進對這一時段的認識。前輩學人在面對九十年代時,或攜帶著啟蒙理想失落后的沮喪感,或關注先鋒文學、新生代詩歌等“同時代人”的創作,又或是在知識界“態度的同一性”破碎之后,努力尋找新的理論資源與價值定位。對年輕學人來說,他們并未跋涉過如此曲折跌宕的思想路線,而更近乎直接由九十年代文化哺育出的“新人類”,有著自身代際的情感結構與問題意識。本次討論,各位對談人將嘗試尋找自己的視點,譬如代際分野、大眾文化與階層趣味、網絡文學、流行音樂、情景喜劇,乃至對于九十年代的當代想象等,以此觀察九十年代這個難以名狀的龐然大物。對年輕學人來說,回溯個體生命的起源時刻,既為增益學術研究的新視角與新問題,亦是探問生命之根,培植研究的內在動力。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原標題:《論壇|細描“九十年代”:80、90后學人的視角與問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