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7歲那年,謝思埸從十米臺縱身一躍,直到現在和未來

謝思埸拿下兩枚奧運跳水金牌。
很多人還記得,在去年此時的東京奧運會上,中國跳水隊一次次站上最高領獎臺的畫面——謝思埸,曾兩度成為畫面的主角。
奪得兩枚三米板奧運金牌一年后,再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憶起那時的一切,他依然感到有點恍惚,“一切就像一部電影一樣,一下子就把自己幾十年的努力看完了”。

謝思埸向女友求婚。
今年8月4日七夕,他向自己相戀十余年的女友求婚,即將迎來新的人生角色。當下雖然正在省隊養傷,但26歲的他,并未打算就此離開跳臺——繼續堅持,繼續嘗試突破,仍是他對于自己的期待。
對于更遠的未來,謝思埸也已經做好了打算——即便今后有一天退役,自己依然不會離開跳水:“舍不得這個項目,還是有感情在。”

東京奧運會拿下兩金后,謝思埸在場邊流淚。
埋在腳里的鉚釘
東京奧運會連奪男單雙人和單人三米板兩枚金牌后,謝思埸的淚水曾讓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大賽前漫長而艱苦的備戰,家人及隊伍的全力支持,自己走來的一路……那時謝思埸說自己“以前無論什么比賽都沒有哭得這么厲害”,而淚水的背后,是混雜在一起的復雜感情。
一年之后再回憶起當初的經歷,謝思埸依然感慨萬分,“時間過得真的很快”。
“一切就像一部電影一樣,一下子就把自己幾十年的努力看完了,全部都濃縮在了那兩場奧運決賽中。”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他對記者表示。
事后細細回味自己職業生涯的輝煌時刻,謝思埸說自己的心情是復雜的,有開心、有感動,也有許多的心酸,“了解我的人,肯定很清楚我這十年是怎么走過來的。”

謝思埸鞠躬致謝。
是的,能夠走到巔峰之上,他經歷了太多太多。
對于謝思埸來說,東京奧運會的機會來之不易。2014年腳腕骨折之后,他在2016年又傷病復發導致無緣里約。而在備戰東京周期期間,突然來襲的疫情以及奧運會的推遲又增加了諸多困難。
比如依然時不時出來“搗亂”的腳傷和腰傷,就給他帶去過許多的擔憂和焦慮,但好在最后的結果,對得起付出。
談及困難,謝思埸更愿意提到來自中國跳水隊這個集體的關懷:“在疫情那兩年里面,不光是運動員,教練、工作人員、領隊……很多人都是很煎熬的,大家在這兩年互相鼓勵,調整心態,為了捍衛隊伍的榮譽朝著夢想前進,能在這個隊伍里面,我覺得很幸運也很光榮。”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榮譽,他也絲毫沒有給自己留退路。
時至今日,他的腳里還有2014年手術留下的一顆鉚釘——因為已經被腳腕韌帶所包裹,在不剪去部分韌帶的情況下無法取出,就一直留到了今天。
事實上,在此之前為了治傷,謝思埸的腳腕韌帶已經在手術中剪掉了一部分。即便是現在,謝思埸如果連續走上半個小時,腳部的不適就會提醒他老傷的存在。

奧運只是“中點”
差一點,謝思埸就要永遠地錯失奧運舞臺。
在2014年大傷之后,醫生曾經一度告訴他,之后他可能必須要放棄跳水。
甚至連他自己,也在沮喪之下有了轉行的準備,甚至一度開起了賣數碼產品的網店。好在他的身體順利康復,于是這才把全部精力又立刻放回了跳臺。
在看見了一線希望之后,謝思埸就從此埋頭向前。
在謝思埸看來,奧運會的領獎臺,就是一直以來不斷“刺激”著自己的目標:“做所有事情都一樣,一定要有一個目標、一個夢想。有了這個前提,你才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做,如果前方是一片空白。沒有目標,你只會原地打轉。”
“對于我來說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奧運會,所以我才能一直堅持走下去,如果能參加奧運會,只要我能走路,就算只剩一條腿,我也要去比。”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最終到手的兩枚奧運金牌,用謝思埸的話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階段性的終點,“總算是給了自己沒有后悔的青春。”
但這個階段性的“終點”,他認為也可以只是一個“中點”。畢竟對于26歲的他來說,未來在跳臺之上,依然還有許多可能。

謝思埸登上奧運最高領獎臺。
在拼完了東京奧運會以及接下來的全運會之后,謝思埸終于有了專心休養的時間。當下他正在廣東隊全力進行傷病的康復,在暫時還無法進行專項訓練的情況下,也在通過力量訓練來保持身體狀態。
“其實我還是想繼續堅持,不想說拿了奧運冠軍完成大滿貫之后,就止步于此,還希望繼續去突破,但是還是要看身體的條件。”謝思埸說。
不久前結束的世錦賽上,中國跳水隊完成了包攬全部13金的壯舉——雖然身在廣東,謝思埸依然關注著比賽,為隊友們的成績而歡呼。
在他看來,中國跳水隊能夠多年保持統治力,正是得益于良好的內部競爭:“對于運動員,這種良性競爭的狀態是最好的,比如看到搭檔練得好,我會更有沖勁地努力訓練,狀態不好時隊友也會相互鼓勵。”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不服輸的韌勁在,不會輕易放棄。”

跳下去,沒有什么能擊敗你
即便目前暫時無法在跳臺上為國家爭取賽場榮譽,但謝思埸依然在用其他辦法來幫助跳水的發展。
當下,他就正在參與一些跳水的推廣活動,為這個自己深愛的項目做貢獻。除此之外,他還有創立自己運動服裝品牌的構想。
雖然中國跳水隊在國際賽場上不斷爭金奪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社會層面,跳水的普及度并不算高:“有時候我和別人說我是練跳水的,他回答,‘哦,是游泳啊’,聽到這樣的話還是蠻失落的,因為跳水這個項目普及還是很不夠,所以希望能夠去做這件事情。”
“舍不得這個項目,還是有感情在。我知道自己肯定有一天要退役,但是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就算退役,還能夠為跳水貢獻,去支持跳水,所以我才會去做這些。”

在謝思埸看來,跳水作為一個有一定危險性和技術要求的項目,或許很難像一些大眾項目那樣鋪開,也不是隨便什么機構就有能力開設,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跳水,學會如何欣賞跳水的美,感受跳水的魅力,同樣是必須做的事。
“和跑步跳繩等運動不同,跳水對心理抗壓能力的鍛煉會更強。如果小小年紀就能夠從三米臺的高度往下跳,戰勝的是內心的恐懼,給孩子的印象會非常深刻,等他們慢慢長大了就會發現,遇到任何事情都不算什么。”
對于今天的謝思埸來說,跳水早已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他對澎湃新聞記者所說,除了賽場上的金牌,跳水帶給他的還有對性格的磨練,以及面對艱辛的坦然。

謝思埸和未婚妻。
如今,他即將步入新的人生階段——與相戀十幾年的女友領證結婚。兩人也是因為跳水結緣,曾是同在廣東省隊的隊友。未婚妻在2017年全運會后退役,作為教練繼續著跳水生涯。
而時至今日,謝思埸還記得7歲那年,自己第一次站上十米臺的場景:看著十米之下的水面,他害怕得一動不動,只聽到教練的喊聲從下面飄來,“到底跳不跳?趕緊下來就下課了。”
當時是在汕頭的室外訓練池,面前就是遼闊的湛藍大海。謝思埸猛一回頭,看到了壯美的夕陽,不知從哪兒涌上來一股勇氣,就心一橫跳了下去。
“突然就覺得自己很享受高處的風光,跳下去了才發現,原來也沒有什么,反而還上了癮。”
那一刻,他愛上了跳水,到今天,到未來,他的這份熱愛,還將繼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