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啟功先生誕辰110周年:筆墨見“堅凈”
今天是書法大家啟功先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誕辰110周年,澎湃新聞獲悉,由中國嘉德與北京啟功藝術研究會、文物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共同主辦的“堅凈——紀念啟功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誕辰特展”在嘉德藝術中心對外展出。展覽從家事、師事、鑒事、余事、正事五個部分展現了啟功先生的人生軌跡和藝術成就。展品全部來源于啟功先生自藏,無借展作品,共計一百一十種。
今天,故宮博物院相關專家與啟功先生侄孫等在展覽現場還就啟功先生與展覽背后的故事進行了解讀。

啟功先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
啟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中國當代知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學者。 據悉,啟功先生藏有一方綠石硯,清康熙帝御書硯銘,銘曰:“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后先生取“堅凈”二字顏所居。也可以說,“堅凈”兩字是先生一生為人之道和品行的最好寫照。

啟功藏硯拓片

“堅凈——紀念啟功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誕辰特展”現場

“堅凈——紀念啟功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誕辰特展”現場

“堅凈——紀念啟功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誕辰特展”現場

“堅凈——紀念啟功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誕辰特展”現場
家 事
啟功先生是清雍正帝第九代孫,姓啟,名功。先生不姓“愛新覺羅”,因“覺羅”是語尾,不是姓,是后人改加而成,“覺羅”帶有宗室意思,在清朝滅亡之后,強調“覺羅”,毫無意義。先生不姓“金”,滿語“愛新”,是漢語“金”的意思,有些“愛新”氏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早早改姓“金”,但啟功先生這支一直沒改。
清朝滅亡后,按照袁世凱清室優待條件,所有“愛新氏”都改姓“金”,但啟功先生家上上下下都十分痛恨袁世凱不講信譽。啟功祖父毓隆老先生在臨終前有遺囑:其一就是“你絶不許姓金,你要是姓了金就不是我的孫子”,啟功謹記遺命,不能違背祖訓。啟功曾祖溥良、祖父毓隆老先生憑借科舉考取功名,為啟功先生今后博學起到引領作用。啟功先生祖輩,皆能翰墨丹青,先生傳承家學,不負盛名。

賽尚阿?擇録元趙孟頫《天冠山題詠》詩
說明:賽尚阿,阿魯特氏,字鶴汀,克連珍之曾祖,啟功外高祖。
如果從雍正算第一代,第二代即為雍正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第三代為永璧,他是和親王弘晝的次子,仍襲和親王。同輩的還有四子永瑆(即成親王)、六子永煥、七子永琨等。第四代叫綿循,他是永璧的次子,仍襲王爵,但由和親王降為和郡王。第五代為奕亨,他是綿循的第三子,已降為貝勒,封輔國將軍。同輩的還有四子奕聰、六子奕瑾、九子奕蕊等。按規定,宗室封官爵多為武銜,不但清朝如此,宋朝、明朝也如此,如宋朝的宗室,高一級的封節度使,次一級的封防御使,都是武職。

溥良?洗硯調琴聯 啟功題簽
說明:溥良為啟功曾祖。
又如明朝的八大山人朱耷,作為宗室,也是封武職。所以從奕亨那代起,先生家雖都封為將軍,但只是個虛銜而已。第六代即為先生的高祖,名載崇。他是奕亨的第五子,因是側室所生,不但被迫分出府門,封爵又降至僅為一等輔國將軍。同輩的還有四子載容等。傳到第七代有三人。次子名溥良,即是先生的曾祖,根據爵位累降的規定,只封為奉國將軍。

毓隆?節録魏曹植《洛神賦》文 啟功題簽
說明:毓隆,溥良長子,為啟功祖父。毓隆對啟功十分疼愛,叫啟功“壬哥”(壬格),教授啟功仿影、讀詩。
他的哥哥叫溥善,是先生的大曾祖,弟弟叫溥興,是先生的三曾祖,也都襲奉國將軍。第八代共有五人。
先生的祖父行大,名毓隆,二叔祖名毓盛,三叔祖、四叔祖皆夭折,五叔祖名毓厚,過繼給先生大曾祖,六叔祖名毓年。第九代即先生的父親,名恒同,是獨生子。

1987年,啟功先生筆會揮毫
師 事
師事部分有師、有友、有前輩,不以長幼論。啟功先生的老師,可以說門類很多,學習古典文學,先生受教于戴姜福先生;學習書畫技法,先生受教于賈羲民、沈尹默、溥雪齋、溥心畬、吳鏡汀先生;學習教學方法、論文寫作,先生受教于陳垣先生;有些門類又是交融學習的,如鑒定一門,先生在賈羲民、陳垣等先生的教導下,深入研究。又如傅增湘、袁勵準、張瑋先生,是啟功先生的前輩;又如容庚、張大千、王雪濤先生,與啟功先生在師友之間;臺靜農、董壽平、溥松窗、張珩等先生,與啟功先生是朋友。啟功先生有如此全面的學問,家庭的傳承是首要的;先生出生在文化家庭,曾祖父、祖父都考取舉人;曾祖溥良先生選戴姜福先生為拔貢入京考試,傅增湘是其門生;祖父毓隆先生與陳垣叔父陳簡墀先生是同年翰林;曾祖溥良先生為光緒六年進士,祖父毓隆先生為光緒二十年進士,袁勵準、傅增湘先生同為光緒二十四年進士;溥心畬先生母親是啟功先生祖母的親姐姐,心畬先生是啟功先生的表叔;啟功三外祖克諴先生在溥雪齋父載瀛府教家館,啟功先生亦在雪老家給其子女授課;可以說有世交,有姻親;這為啟功先生的學習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加之先生有超常的文學藝術才華,刻苦努力,在各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傅增湘?信札
說明:此為藏園老人請啟功先生為古稀之慶作畫送紙的短札,后啟功先生繪《藏園校書圖》,校書圖今藏國家圖書館。

戴姜福?王孫公子聯
說明:一九二八年,啟功先生升入匯文中學商科之后,經世交介紹跟隨戴姜福先生學習古文。此為一九三二年啟功與章寶琛結婚所贈喜聯,上款用“元伯同研”,是謙詞。

袁勵凖?一家九奏聯
說明:此為一九三二年啟功與章寶琛結婚所贈喜聯。上款用“元伯世講”,指友朋的后輩。

陳垣?宋陸游《十月苦蠅》詩二首?啟功題簽
說明:一九三三年九月,啟功先生經傅增湘先生之介,得入勵耘書屋。援庵先生不僅在教學方面對啟功先生耳提面命,且在啟功先生學術研究方面更起引領作用。

溥伒、啟功?山水人物?
說明:溥伒先生長啟功先生十九歲,可以說既是世交,又是師生,又是同事。啟功稱雪老為“先生”;雪老稱啟功“元白宗彥”;口語中,雪老稱啟功“啟爺”,是北京語言特色,對晚輩的愛稱。
鑒 事
古代書畫、古籍碑帖鑒定一事,啟功先生最為用功。先生具有一般鑒家所沒有的條件,即能書、善畫、深厚的古典文獻、文學功底,于鑒定一事,這三者缺一不可,且先生又不經營書畫買賣,故鑒定意見是極為中肯的。先生的鑒定學養,受教于賈羲民、陳垣諸前輩,又與徐石雪、傅增湘、張伯英、張瑋、張珩、蘇惕甫、李孟冬、徐邦達諸老研討,加之先生天資超群,故可明察秋毫,真偽立斷。

唐人寫經殘紙?許承堯、啟功題識?
說明:此為《敦皇石室寫經殘字》冊頁一開,冊為許承堯贈張廣建者。此冊在廠肆待沽時,因系殘片,啟功先生得來。先生藏有唐人寫經數卷,多在先生生前、身后捐獻。

董述夫?自作詩十五首?謝冰巖題簽?陳垣題跋
說明:冊收董述夫自作詩十五首,陳垣先生得此本后,考董述夫與董紀非為一人,正《明詩綜》之誤。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日,援庵先生與啟功先生有觀此冊照片。
一九四七年五月,先生三十五歲之時,由沈兼士前輩之介,受聘為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負責古書畫鑒定工作,能與諸老深入學習交流,是先生最為得意之事。先生作《〈急就章〉傳本考》《〈平復帖〉說并釋文》《〈蘭亭帖〉考》《唐摹萬歲通天帖考》諸文。《平復》一帖之釋文,難度極大,盡顯先生鑒定之功。

王鐸?擇録唐趙冬曦《奉和張燕公早霽南樓》詩?啟功題簽

綿億?人生此計聯 尺寸:每幅 年代:清乾隆、嘉慶時期
一九八六年,先生被任命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文物鑒定工作,《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的出版,先生從中協調,功不可沒。于國家收購文物,先生在真偽、優劣皆公平判斷,不加私心,如裴景福藏所謂趙子固《落水蘭亭》,先生鑒定意見起國家文物收購資金守護神作用,以致國家資金沒有浪費。于友人索求書畫碑帖題跋一事,先生都是立鑒立跋,真偽了然于胸,然于不利之說,為考慮友人之感受,皆委婉言出,內眼人方知先生良苦用心。先生自藏古代書畫作品,是為提高自己藝術造詣所購,未從經濟方面考慮,多未加跋語。先生作《鑒定書畫二三例》《書畫鑒定三議》,是鑒定之學的經驗之談。
正 事
啟功先生在名片上只印著“北京師范大學?啟功”。先生常說自己的正業是教師,其他都是副業。先生從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一歲進入輔仁附中教書,直至九十三歲去世,長達七十二年,再也沒有離開過教師的崗位。

啟功藏書十種?年代:晚清
說明:啟功先生自幼飽讀詩書,故先生到晚年一直有讀書的習慣。先生早年用自己第一份薪水購得清汪容甫《述學》,先生與之有同樣經歷和感觸。先生曾說自己沒有嗜好,僅有特殊需要,即買書和一些特別喜歡又不是太貴的書畫。
教書育人,首先是要有傳統的功夫。啟功先生自幼在祖父、姑姑的嚴格要求下學習,祖父教授吟誦詩詞。啟功先生讀過舊式私塾,十六七始受教于吳縣戴綏之師,戴老師學問非常全面,除古典文學之外,音韻學、地理學、文字學都很高明;先生下午四點跑到禮士胡同曹君直家隨戴老師學古文,習讀《古文辭類纂》《文選》《五經》《二十二子》等,經過這番努力,較短的時間內,打下良好古文基礎;后在北京師范大學主要教授古典文學,而教授這些課的基礎恰是這些年隨戴老師學習夯實的。一九三三年九月,啟功先生在陳援庵先生提攜下,在輔仁附中,擔任初中國文教師;一九三五年七月,啟功先生又在輔仁大學美術系擔任助教,教授“書學概論”“書法實習”“中國繪畫史”“書畫題跋”課程;一九三八年九月,啟功先生進入輔仁大學國文系,教授“普通國文”“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歷代韻文選”“歷代散文選”課程。一九四五年啟功先生評為副教授;一九五六年評為教授;一九四八年起,在北京大學兼任講師、副教授。改革開放以后,啟功先生迎來了教學新高峰,教授“唐代文學”“歷代韻文選”“唐宋詞”“八股文”“古詩詞作法”“明清詩文”“書目答問”“詩詞格律”“中國學術史”“文史典籍整理”(先生戲稱的“豬跑學”)。一九七八年,啟功先生開始招收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一九八二年九月,先生在中文系創立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點;一九八四年秋,該專業被國務院批準為博士點,先生被聘為博士生導師。一九八九年四月二日,啟功先生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先生任中央文史館館長。

啟功?《踏歌行·自題小照》詞
尺寸:橫四三·五厘米 縱七二厘米 年代:一九八四年
啟功先生在教學之余,從事古典文學、詩詞的研究工作: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參與《敦煌變文集》的編輯、校定工作,這需要古文獻與佛學功底相結合,正是先生所長。啟功先生作為一位年輕學者,得到王重民前輩的尊重和信任,在文集完成中所起作用,不可小覷。一九五二年,經俞平伯先生推薦,啟功先生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程乙本《紅樓夢》作注,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部注釋本,由于啟功先生對滿族歷史文化、風俗掌故比較熟悉,因此被認為是最合適的人選;同樣的原因,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點校《清史稿》;著《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漢語現象論叢》《啟功三語集》等。這些著作超越前人,見啟功先生深厚的傳統文化學養。

啟功?小銅駝館
說明:一九八三年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二十七日,應日本雪江堂之邀,啟功先生赴東京出席“現代中國著名書家書畫展”,期間在鳩居堂購得銅駝鎮紙。始銅駝呈青緑色,經先生多年把玩,銅銹退去,呈現本色。先生作詩,即此作所題,見《啟功贅語》之“小銅駱駝鎮紙”,自注“小銅駝購于日本鳩居堂已數年矣,日伏紙上助我學書,因顔斗室曰「小銅駝館」。駝原作古青銅色,青緑斑斕似出土物,日夕持以壓紙,其銹漸失,遂露黃銅本色,時日愈久,銅膚愈顯光澤,今已可媲真金矣!辛未酷暑,堅凈翁識時年七十又九。”
除此之外,啟功先生在教師工作崗位上,有幾件事需要說明:其一,一九八四年,北京師范大學校長王梓坤院士倡議建立教師節,先生是主要附議者之一。次年,全國人大通過決議,確定每年九月十日為教師節。其二,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先生以自己的書畫義賣所得款項人民幣一百六十三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元,設立以陳垣先生命名的“勵耘獎學助學基金”,用以獎勵品學優異的學生和教師。其三,一九九七年,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擬將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歸入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先生上書相關部門,終使該學科得以保存。其四,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先生為北京師大學擬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校訓,成為教師行業準則。
余 事
所謂余事,宛如長物,是啟功先生在工作之余的游戲。后因先生為名所累,求書者眾,幾成正事。

啟功?勾摹清吳歷《湖山春曉圖》粉本
尺寸:橫四四·四厘米 縱一〇三·二厘米 年代:二十世紀四十年代
說明:法書粉本,是為學書之需要,啟功先生是摹,而不是臨,實為類似仿影。目的在于體會古人的書寫方式,用筆筆性,此功夫可以比對臨更為有效地掌握古法,為己所用。
先生少年時,立志成為畫家,在祖父的啟蒙之下,用功最勤。一九二七年拜賈爾魯(羲民)先生為師,畫藝大進。一九二九年,經爾魯先生之介,投吳鏡汀先生門下。先生又得溥伒、溥儒二位先生賜教,受益頗多。先生為松風草堂畫會成員,名“松壑”;畫會活動之時,先生常奉雪老左右學習藝事,故與松風主人畫風最合。先生二十余歲始,多次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水榭及北海公園畫舫齋、漪瀾堂參加畫展,在名家畫作面前,先生少作毫不遜色,即為畫壇青年領袖;一九五六年,受葉恭綽先生之邀,參與籌建北京中國畫院,后得不實之名,遠離繪事,故少作也。七八十年代,先生重拾畫筆,又見淋漓于紙上,皆幼年之功。先生擅山水,喜文人之“內行畫”,重先摹古再創作,見先生臨古多種,十九歲臨元孫君澤山水,已見卓越藝術才華。先生以宋元為宗,南北兼收,又師法明清諸家,將古人用筆融入自身血液之中。先生除長于山水以外,又作花卉及梅蘭竹菊,尤以寫竹最見個人風貌,堪稱板橋之下無出其右者。偶作人物,亦格調高古,皆因先生深厚文學修養,所謂“功在畫外”也。

啟功?臨元孫君澤山水
尺寸:橫三四·三厘米 縱八六厘米 年代:一九三一年
說明:元孫君澤四季山水,今存夏、秋二景,此臨為秋景,今藏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見溥儒先生有多件臨本傳世。啟功先生此作,為十九歲(實歲)所繪。

啟功?臨元孫君澤山水(局部)
法書一事,因畫而起。族中長者,以為先生字不佳,故不令題款,先生因而受譏諷,發奮習書。以祖父自臨《九成宮》為仿影,又習《多寶塔》,略識筆趣;二十歲臨趙松雪《膽巴》,似粵溪生意;又臨董香光、黃魯直、米元章之書,為己所用;先生博取諸家之后,專臨永禪師《千文》墨跡及唐人寫經,盡得隋唐筆意。再臨柳誠懸《僧端甫塔銘》,以立其骨。先生長于真、行、草,先生以為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草書,先生喜山谷之風,馮公度先生以為“這是認識草書的人寫的草書”,是對啟功先生最大的褒獎。至于篆隸,先生偶作,不失古風。先生于法書一事,是游戲之作,索書者眾多,能立等可取,是先生功夫學養的集中體現。一九八一年五月五日至九日,中國書法家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先生被選為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中國書法家協會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先生因病未出席,在會上當選為第二屆書法家協會主席,先生事后戲言:“缺席審判。”

啟功?臨元人山水并粉本
尺寸:粉本橫四九五厘米 縱二五·二厘米 畫作橫四八一厘米 縱二三·八厘米
年代:一九三四年
說明:元人山水卷原為溥心畬先生舊藏,后啟功先生得清素主人選訂《云林一家集》一冊,呈心畬先生,并求以假得原卷,后四十日成二卷。啟功先生用薄紙勾勒粉本;臨兩卷一紙一絹,絹本呈援庵先生,后歸援庵弟,云在廣州;一紙先生自存;時先生友朋多借臨本勾摹,其稿遂傳于世焉。

啟功?臨元人山水并粉本(局部)

啟功?臨元張遜《雙鉤墨竹》
尺寸:橫六七六厘米 縱四三·五厘米 年代:一九四八年
說明:元張遜《雙鉤墨竹》,今藏故宮博物院。因啟功先生與晚清貴族交往頗深,雪翁之介,在思鶴盦假得雙鉤卷勾摹。

啟功?臨元張遜《雙鉤墨竹》(局部)

啟功?臨清八大山人蔬果
尺寸:橫二九一厘米 縱三〇厘米 年代:一九五二年
說明:啟功先生于八大山人書畫多有臨摹,見數種傳世。

啟功?臨清八大山人蔬果(局部)

啟功?臨清八大山人蔬果(局部)

啟功?臨宋黃庭堅
《為張大同書韓愈〈贈孟郊序〉后記》
尺寸:橫三一九厘米 縱三三·七厘米 年代:一九八八年

啟功?臨宋黃庭堅 《為張大同書韓愈〈贈孟郊序〉后記》(局部)

啟功?臨唐顔真卿《竹山堂連句》 自題簽

《堅凈——紀念啟功先生一百一十周年特展圖錄》

啟功先生常用章
紀念箋紙,圖案以啟功先生舊藏清康熙帝御書硯銘拓本為底本,采用傳統木板水印方式,用超細羅紋紙手工印制。啟功先生家屬特許鈐蓋先生常用印“功在禹下”于其上。印為一九七八年夏熊伯齊先生刊刻,在啟功先生作品中經常使用。
(本文部分資料據嘉德與文博圈。)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