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明之美看東方|婦好墓文物初現上博,“宅茲中國”布展
上海博物館本周將迎來重磅考古大展“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今天(7月25日)下午,上海博物館正在進行最后的布展,《澎湃新聞·古代藝術》探訪了布展現場,目睹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的商代婦好鸮尊、跽坐人形玉佩等三件文物開箱布展。
該展是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個特展,將展出200余件(套)夏商周時期的珍貴文物,匯聚了眾多河南考古出土的重磅展品。

鑲嵌綠松石神獸(春秋晚期)布展現場
據介紹,本次展覽由上海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指導,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主辦,匯聚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單位的重要館藏。據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陳杰介紹,此次展出的展品來之不易,基本都是河南各館的重要展品,很多是從他們博物館的中心展柜上撤下的展品,非常值得期待?!?/p>
“這次展覽聚焦夏商周這一中國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選擇跟河南省合作是因為河南是夏商周時期最核心的區域,三代都城皆建立于此。”陳杰說,從考古發現來講,河南省也是中國考古發現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它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起源地,也是涉及考古新發現最多的省份之一,足見中原地區對于我們重建過去歷史的重要意義。

河南省境內主要夏商周遺址分布圖
“我們希望通過上博這一平臺,通過文物的展示和傳播,告訴大家中國文明的源起,中國過往的考古成就和發展歷史。這也是我們舉辦這個展覽的目的之一?!标惤苷f。

展覽現場的“蟠螭紋蓋鼎”
此次展覽位于上海博物館一樓的一個大展廳。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多數文物已經穩妥擺放于展柜內。今天下午將開箱布展的是婦好鸮尊、鑲嵌綠松石神獸、跽坐人形玉佩三件重磅文物,其中兩件出土于著名的安陽小屯婦好墓。

“婦好鸮尊”布展圖
“婦好墓的發現,對于整個中國考古來講都意義重大?!标惤苷f。婦好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西北發現其完整墓葬,出土隨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銅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此外還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貝殼等。婦好墓出土的器物異常精美,如工藝精湛的小玉人、鑲嵌綠松石的象牙杯等。在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中,有多件上面鑄有“婦好”的銘文。婦好鸮尊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青銅器,文物器身口下內壁也有銘文“婦好”兩字。

婦好鸮尊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高45.9厘米,口長16.4厘米
1976年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鸮為站姿,昂首,圓眼,寬嘴,小耳,高冠,挺胸收翅,兩足粗壯,與寬尾共為支撐。鸮頭后開一半圓形口,上置蓋,鸮背部鑄鋬,鋬首飾獸頭狀,面中部及胸前各有扉棱一條,通體滿花,飾有獸面紋、夔紋、蛇紋等,并以雷紋襯底,蓋前端有一尖嘴立鳥,后有一拱身卷尾的立龍。器身口下內壁有銘文“婦好”兩字。
這件鸮尊為站立的鸮鳥形態,栩栩如生,融寫實與夸張為一體。紛繁復雜的器表紋飾,使整個器物顯得凝重、威嚴,體現了這一時代青銅藝術審美觀念?!肮糯柠^是指貓頭鷹這樣的一個形象,商代鸮的形象在青銅器、玉器里都有很多展現,它的工藝特點非常精美,體現了當時青銅器制造高超的技藝水平,這也是為什么當河南博物院在評選九大鎮院之寶時候,把它列為其中之一。”陳杰說。
婦好墓中出土多件青銅器上有“婦好”銘文,可作為證明其身份的實物佐證,此次上博將展出十幾件婦好墓出土青銅器。
同時婦好也是中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在現存的甲骨文獻中,她的名字頻頻出現,僅在安陽殷墟出土的1萬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婦好多次受命征戰沙場,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她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布展中的“跽坐人形玉佩”(商代晚期)
此次布展的另一件重要文物“跽坐人形玉佩”也出土于安陽小屯婦好墓。我們平時在圖片上看它,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大的玉雕,近距離觀看才發現原來它非常小,可以用“手可盈握”來形容它,而正因為小,更能凸顯它的精巧。細看這件圓雕人物呈跽坐狀,雙手扶膝,兩臂略內彎。額頭寬闊,臣字眼,蒜頭鼻,口部微張,頭頂留短發一周。據上海博物館策展部副主任褚馨介紹,這件圓雕人物的坐姿非常獨特,是跽坐,即兩膝及小腿貼地,腳跟托承臀部,上身直立,是商代非常重要的坐姿模式。目前出土的商周時期的人物形象中,圓雕器物大多都采用了這一姿態。

跽坐人形玉佩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 高5.6厘米,寬2.8厘米
1976年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青玉制,玉質瑩潤,圓雕。人物呈跽坐狀,雙手扶膝,兩臂略內彎。額頭寬闊,臣字眼,蒜頭鼻,口部微張,頭頂留短發一周。著衣,長袖窄口,后領較高。玉人頸下與后腦有一小孔相通,身下兩腿之間也有一孔用于佩帶或插嵌。
跽坐,即兩膝及小腿貼地,腳跟托承臀部,上身直立,是商代非常重要的坐姿模式。目前出土的商周時期的人物形象中,圓雕器物大多都采用了這一姿態。
“婦好墓共出土了755件玉器,說明婦好是一位非常愛玉之人,其中出土玉人有10幾件,而圓雕玉人就只有區區幾件。” 褚馨說,此次展覽上博專門為其定做了支架。布展現場,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其妥當放置于特制支架上,等待開幕時迎接觀眾。

鑲嵌綠松石神獸(春秋晚期)布展現場
此次布展最繁瑣最細致的一件文物當屬春秋晚期的鑲嵌綠松石神獸。據陳杰介紹,由于這件文物是龍首,虎身,所以學界很難為其準確命名,通常就叫它“神獸”。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神獸造型奇特,制作精致,為龍首,虎頸,虎身,虎尾,龜足。龍張口,吐舌,龍首上又有六條龍……神獸身上鑲嵌綠松石,圖案有龍、鳳鳥、虎、云紋、渦紋等。龍、鳳鳥、虎的形象生動。由于神獸造型繁瑣,器身分成了四個部分,工作人員現場細致拼搭近半個多小時,才完整呈現其造型。

鑲嵌綠松石神獸 春秋晚期(公元前570年—前476年)通高48.0厘米,長47.0厘米,寬27.0厘米
1990年淅川徐家嶺M9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龍首,虎頸,虎身,虎尾,龜足。龍張口,吐舌,龍首上又有六條龍。其脊背上有一方座,座上又有一只奔馳狀的獸,卷尾,口銜一條蛇形龍的尾部。蛇形龍昂首,頭上有三只角,吐舌,躬身。神獸身上鑲嵌綠松石,圖案有龍、鳳鳥、虎、云紋、渦紋等。龍、鳳鳥、虎的形象生動。神獸造型奇特,制作精致,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這件文物1990年出土于淅川徐家嶺墓地,共出土了兩件,算是一對。“它的具體功能,大家也都在討論,這種龍虎造型的器物本身帶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我們知道楚文化里面對于巫術比較信任,所以神獸的這種形象也可能跟宗教信仰有一定的關系。”陳杰說。

鑲嵌綠松石獸面紋牌飾 展期為7.30-8.30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紀—前16世紀)高16.5厘米,寬11.0厘米 1984年二里頭遺址ⅥM11出土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藏
“這次我們還將展示其他鑲嵌綠松石的文物,比如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非常有名的’鑲嵌綠松石獸面紋牌飾’。實際上這也是夏商周時期非常成功的一個工藝,體現了當時重要的工藝特征和精湛的工藝水平。”

布展現場的“司母辛觥 ”
此外還將展出商代晚期的司母辛觥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西周晚期金腰帶飾 、商代晚期的刻辭卜甲、春秋中期新鄭鄭國祭祀遺址出土青銅器(九鼎)等重要文物。上博方面表示,更多精彩文物將留待開幕當天再為大家揭幕神秘面紗。展覽將于7月30日展出至10月23日。

布展現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