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觀察|讓員工互扇耳光的“狼性文化”,該歇菜了
這兩天,南昌一家公司的“狼性文化”在網(wǎng)上揚名了:多名員工兩兩一組,對面跪著,互扇耳光,場面十分激烈。該公司工作人員回應(yīng)稱,這就是一個培養(yǎng)“團隊精神”的展示。視頻顯示,現(xiàn)場確實掛著“狼性團隊”四個大字。
這隊“戰(zhàn)狼”一出,其他以“狼性文化”自我標榜的公司只能自慚形穢。更汗顏的應(yīng)該是真狼。狼群若聽說互扇耳光是“狼性文化”,它們一定會抬起前肢表示抗議。
正本清源的話,“耳光文化”肯定是“狼性文化”的“異端”。“狼性文化”雖然帶有“對自己狠一點”的含義,但下跪、耳光這些帶有明顯人身侮辱和人格矮化的行為,體面的公司絕不會公然提倡。
不過我們可以借由這個“異端”探討一下“狼性文化”是如何流傳,又是如何走形的。
“狼性文化”可謂當下最流行的一種企業(yè)文化,唯有“家文化”能與之分庭抗禮。許多公司同時崇尚“狼性文化”和“家文化”,這兩種文化可謂一體兩面。對外向狼群一樣抱團作戰(zhàn),對內(nèi)像家人一樣無私奉獻,這是公司管理者對下屬和員工的普遍期許。
“狼性文化”如此流行,以致人們忘記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狼并不是一種招人待見的動物。中國古人對狼的主要情感是仇恨,從不會以狼為師。
根據(jù)文學史研究,早在先秦時期的文獻典籍里,狼就多以惡的象征出現(xiàn)。到了隋唐之后,狼的正面寓意更是徹底消失,徹底淪為兇狠貪婪、人性淪喪的代名詞。比如李白詩“天驕五單于,狼戾好兇殘”。杜甫詩“漢北豺狼滿,巴西道路難”。杜牧詩“太守政如水,長官貪似狼。”
在古代文化的語境里,“狼性”肯定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惡詞。狼心狗肺、狼狽為奸這些成語中國人今天還在用。那么“狼性”又是如何洗清污點,登堂入室成為人人爭相攀附的好詞的呢?
簡單來說,具有正面意義的“狼性文化”是中西文化交匯的結(jié)果。西方文化一直有狼性血液,比如古羅馬的母狼傳說。狼性代表著一種打破束縛的原始活力。西學東漸,東方“靜”的文明受到西方“動”的文明沖擊。狼性對求新求變的中國人來說,成為一塊可貴的他山之石。
比如魯迅在《孤獨者》中寫道:“我快步走著,仿佛要從一種沉重的東西中沖出……象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這聲狼的嗥叫也被視為作家的精神象征。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街小巷都在傳唱“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2004年,《狼圖騰》出版,這本在嚴肅的思想界飽受爭議的書,在民間卻贏得擁躉無數(shù)。《狼圖騰》將狼崇拜拔高到無以復(fù)加的程度,狼的意義早已超出一種食肉動物的范疇。
商界流行的”狼性文化“則源于改革開放之后,西方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引發(fā)的“狼來了”的憂慮。中國公司倡導(dǎo)“狼性文化”,是為了對抗外來的“狼”。華為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任正非說“企業(yè)就是要發(fā)展一批狼。”他解釋說,“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斗。”不得不承認,在中國公司一沒技術(shù)、二沒資本的時代,“狼性文化”是華為等中國公司在商場拼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不過近年來,華為的許多“狼性”做法引發(fā)的爭議越來越多。
如果說“狼性文化”意味著奮斗文化,那么奮斗是不會過時的。但是在實際中,“狼性文化”通常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個人無條件為集體讓道,比如只談加班不談加班費、只談敬業(yè)不談勞動保障。前段時間,有一位“求職導(dǎo)師”公然表示“招聘員工時最討厭被問五險一金”。
在法治環(huán)境越來越完善,勞動者權(quán)利意識越來越強的時代,帶有強迫色彩、壓榨色彩的“狼性文化”勢必會失去人心。現(xiàn)在的年輕人即使渴慕做一頭狼,也是要做自主的狼,而不是被規(guī)訓、被犧牲的狼。
而個別公司把“狼性”曲解為奴性,更是只會招來眾嘲。面對互扇耳光的“狼性文化”,嘲笑也是不夠的,勞動保障部門其實已經(jīng)有必要介入調(diào)查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