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等了一年,這現象級國綜,回歸又殺瘋了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近幾年的國綜,密室、推理類型占據了半壁江山。
不僅在置景、劇情上用足心思。
還火到線下,各類主題門店遍地開花。
在刺激的冒險中,激蕩腦力,抱團解謎,儼然成了年輕人必備的社交密碼。
而最近,密室國綜第一IP也回歸了。
滿屏彈幕在「高能預警」和「哈哈哈哈」之間反復橫跳。


消暑解壓,一步到位。
一口氣刷了兩期,上頭了——
《密室大逃脫》第四季

每一期密逃,都是以密室為載體,講一個懸疑十足的故事。
相當于沉浸式地看了一場大電影。
這一季,觀感更刺激了。
除了如約回歸的老玩家楊冪、黃明昊、大張偉、張國偉外。
新加入的陳偉霆和彭昱暢,承包了前兩期的笑點。
一個是膽子大到直接上手活捉NPC。

一個是害怕起來仿佛可云附體。

節目效果拉滿。
彈幕直呼:求陳偉霆彭昱暢常駐!

第一個故事名為「劇院詭影」。
懸念叢生,「驚嚇」連連。
開場就是一個寂靜凋敝、古堡外形的芭蕾舞劇院。
這里明明已經荒廢多年,卻時不時燈光閃爍。

這座劇院究竟發生了什么?
嘉賓們化身報社記者,進入古堡劇院,為我們揭開塵封的真相 。
各種高能場景,輪番登場。
一開始,嘉賓們被蒙著眼帶入劇場舞臺前落座。
周遭設好了假人陷阱。
不小心摸到頭發,都得嚇個一激靈。

這時,一位芭蕾舞者在光束中猛然出現。
這個名叫小薇的女孩,要為大家表演一出經典舞劇《胡桃夾子》。
誰知,演到途中,竟憑空消失。

為了尋找消失的小薇,他們深入后臺的化妝間。
燈光暗下,竟發現神秘人影出現在窗前……

彭彭已經被嚇得閉起了眼。
殊不知,黝黑的走廊里還藏著一個王炸。
正當他們小心翼翼地挪步、摸索時。
一個手持鐮刀的面具人,直直地朝他們沖了過來。

逃進臥室,驚魂未定之時,又隱約看到床上坐著一個人……
別說在場的嘉賓了,魚叔都不自覺地腿軟。

劇院處處都是機關密道。
中途,嘉賓們毫無預兆地被分成了兩個小隊。
一隊來到擺滿面具的房間,配上昏沉沉的光效,危機四伏。

另一隊則進入迷宮,毫無頭緒地摸索出路。
與此同時,鐮刀面具男正在悄悄逼近……

巧妙的場景設計,牢牢把握住了觀眾們對未知危險的恐懼。
將懸疑氛圍保持在高位。
而每當「驚嚇」襲來,又會與「爆笑」對撞。
產生了一種神奇的解壓效果。
膽大的陳偉霆和膽小的彭昱暢形成最強反差,使得越是驚悚的時刻,反而越是笑料百出。

比如,面對遁地而出的戴著恐怖面具的NPC。
所有人都下意識地抱團大叫,躲到一邊。
陳偉霆居然淡定地一把抓住NPC,還往自己懷里使勁拽。
成了節目有史以來徒手抓NPC第一人。

彭昱暢則完全相反,一進劇場就嚇到腿軟。
一有新狀況就觸電般彈來彈去,變身尖叫雞。
最后更是一言不合就「端莊滑跪」,全程難以直立行走。
成了全員重點保護對象。
被大老師吐槽,「膝下最多黃金的男兒」。

沒錯,大老師依然充分發揮了他的「嘴碎」天分。
在氣氛緊張時貢獻了許多冷笑話。
所有人剛被一個手拎斧頭的NPC嚇得魂不守舍時。
大張偉說,哎,你知道斧頭幫如果開了個店叫什么名嗎?叫Photoshop。
「用新梗打敗心梗。」

他還在解密陷入僵局時,自然地拋梗自嘲,給團員消愁解悶。
拿起一個面具,假裝發現了重要線索。
然后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戴起面具,冷不丁地蹦出一句:「這樣防丟人,我們出不去了嘛。」

楊冪則又一次發揮了梗王體質。
在游戲的最后一個環節當中,眾人在薔薇花園找到了昏迷的小薇。
根據提示,需要唱一首充滿愛意的歌曲將她喚醒。
正在集體絞盡腦汁,推理謎底時,冪姐開口就是《愛的供養》。
好家伙,還真把小薇給「吵」醒了。


當然,又驚又喜之外,節目最核心的謎題依然硬核。
種類激增,難度有增無減。
但好在很多老玩家已經積累了幾季的經驗,對線索有著敏銳的觸角。
大腦高速運轉中,也自然給觀眾帶來了同步推理的爽感。
對數字一向敏感的楊冪,一看到座位上的數字牌和不同的底色,就聯想到彩虹的七種顏色。

還有本期隊長黃明昊,是絕對的腦力擔當。
口頭禪「我知道了」,成了解密過程中讓人瞬間安心的金句。

一道漢字對應數字的謎題,其他人還沒反應過來是怎樣的推算法時。
黃明昊就迅速指出,線索是對應的筆畫形狀。
由此解開了門禁密碼。

而且可以看出,節目組用心地準備了多種角度的題目,使得每個成員都可以發揮所長。
比如,大老師的音樂才能貢獻了高光時刻。
一開始的彩虹謎題,是需要通過彈奏鋼琴來完成的。
大老師依照推算出的數字彈了一節,馬上聽出是《小白船》,順利解出了密碼。

還有一個環節,「跳高名將」張國偉的傲人體能也有了用武之地。
機關藏在高處,只有他的身高能一眼看到。
他需要通過旋轉高處的木桿,才能開啟一段芭蕾舞蹈的謎題。

跳舞的NPC演繹了一個木偶人,會隨著音樂定格在不同姿勢上。
并不是簡單擺出數字,而是要與鏡像結合。
所有字母最后組成一句意大利語。
TIAMO,譯作「我愛你」。
這不, 外語技能也發揮了用場。


而這其中最大的看點,莫過于密逃家族的團魂。
團隊合作,也正是密室逃脫游戲的精髓。
在游戲的最后幾個環節當中,嘉賓們被分成兩個小隊,困在兩個相鄰的房間。
只有一間屋里的激光照到另一間的開門裝置上,才能逃出密室。
但屋內只有一個鏡子,他們試圖用墨鏡,屢屢失敗。
最后有人提議,砸碎鏡子,用多出來的鏡片多次折射,成功解鎖了裝置。
眾人拾柴火焰高。
他們全程都像這樣越挫越勇,節目節奏也爽到飛起。

遇到突發狀況,密逃家族是彼此最堅實的后盾。
通往最后一個關卡的路上,天花板突然泄下無數海洋球。
大張偉第一時間高呼:擋著點楊冪。
所有男生化身肉盾,護著她前進。
這波操作,暖心了。

一步步通關后,漸漸厘清了情節,收集了充足的線索。
拼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揭開了劇場鬼影之謎——
原來,這是埋藏了小薇學姐的養母陶薇最沉痛的過往。
劇院創辦者陶薇和艾德華是著名的芭蕾舞蹈家,也是一對相愛的戀人。
他們原本像普通人一樣計劃著步入婚姻,相伴終生。

但戰爭發生了。
偏偏在求婚前,艾德華被緊急征召入伍,上了戰場。
而且,這一去就沒再回來。
陶薇苦苦等到的,是艾德華犧牲了的噩耗。

羅杰,原本是艾德華的摯友,他受了重傷回到劇場。
卻突然昏迷,陰差陽錯被陶薇救下。
醒來后,羅杰代替自己的朋友,一直陪伴著陶薇。

這看似平靜的結局背后,隱藏著一個驚人的秘密。
其實,羅杰既是艾德華的朋友,也是敵國的間諜,是他親手殺死了艾德華。
當時,他與艾德華在戰場對峙,他為了不辱使命,狠心按下了扳機。
但后來,他才發現,艾德華其實根本就沒有給手槍上膛。
他一直都沒有勇氣告訴陶薇真相。
只是私自在滿是燭光的暗室里,獨自追念、懺悔。

但紙包不住火,最終還是被陶薇發現了。
陶薇離開了羅杰,收養了小薇學姐,開始了新的生活,直至去世。
留下了空蕩蕩的劇院和悲傷的回憶。
留下被良心折磨至瘋魔的羅杰。

三人在亂世中被迫錯位的人生故事令人唏噓。
節目在最后精心布局了一個「和平長廊」,想象了另一種可能——
如果沒有戰爭,三人依然在自己熱愛的領域發光。
陶薇和愛德華成了舞臺上的芭蕾眷侶。
羅杰則演奏著他摯愛的大提琴。
他們擁有溫馨的家庭,純真美好的友情。
度過平靜、滿足的一生。

這段蒙塵已久的故事,傳達出的是珍惜和平的價值觀。
雖然故事里充斥著殘忍的殺戮、無情的謊言。
但就像大老師說的,從各自的立場來看,沒有人是錯的。
戰爭中沒有贏家,它扭曲了人性、戕害了無數家庭。
硝煙不平,愛情和藝術的花蕾便無地綻放。

正如電影《鋼琴家》里,二戰硝煙之中,鋼琴家飽受饑餓、羞辱。
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生存都成問題,豈敢奢談藝術。
直到戰爭結束后,重新迎來自由的曙光,他才重新在琴鍵起舞,找回自己所愛。

身處安定環境的我們,更是切身體會到,和平年代為每個人的發光發熱創造了可能性。
相反,動蕩不安的大環境下,就連平凡生活都是一種奢侈。
陶薇、愛德華、羅杰的夢想,則更顯得遙不可及。
他們本該擁有的美好未來,被戰火輕易摧毀。
陶薇的日記,羅杰懺悔室中一卷卷錄音帶,無不銘刻著這份遺憾。
正像楊冪看到「和平長廊」時發出的感慨:
「我今天看到這個悲劇,所有的誤會都是戰爭造成的,所以我自己非常慶幸可以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可以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業,可以去認識自己想認識的人。」

我們感恩和平,珍惜和平。
因為它給予每一個人追逐自由人生的選擇權。
讓明珠不必蒙塵,金子總會發光。
這,正是節目留給我們的現實思考。
既有年輕化的娛樂觀感,又有逆娛樂化的文化表達。
在密閉的空間中,蓄滿驚嚇、歡笑、感動。
也撐開十足的戲劇張力,提供了充足的文化養料。
這時才會發現,吸引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時一地的快意。
還有融入游戲,聚于舞臺的大千世界,平凡真理。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吧。
原標題:《等了一年,這現象級國綜,回歸又殺瘋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