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不過大鵝,還吃“螺螄粉”,揚子鱷真的是“鱷魚之恥”嗎?
原創 黑鱗雞冠蛇 物種日歷
提到中國特有的國寶,除了大熊貓、金絲猴、長江江豚、中華鱘之外,最有名的就要數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了。
和我們印象中鱷魚血盆大口、利齒猙獰、兇殘恐怖的形象不同,這些五短身材的小鱷魚不僅長相較為“面善”,性情也較為溫順甚至羞怯——非但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還能與在河邊洗衣服洗碗的當地居民和睦相處,有時還會被人類輕易地嚇跑。揚子鱷也因此成了“鱷魚之恥”。


可是,揚子鱷真的這么弱嗎?我們在紀錄片里看到的鱷魚都兇巴巴的,難道它們的戰斗力也和揚子鱷差不多?
愛吃螺螄粉的短吻鱷
揚子鱷是現存體型最小的鱷魚之一,一般只有1.5m,體重約為36kg,也是唯一一種會冬眠的鱷魚。
揚子鱷屬于鱷目的第二大家族短吻鱷科。顧名思義,絕大多數的短吻鱷科鱷魚,吻部較短且寬,從上方看呈U字形。這個家族的戰斗力并不弱,大多數短吻鱷科有著較大且鋒利的前牙,能用來固定和撕裂(其中凱門鱷屬的前牙特別夸張,有些個體的下頜齒甚至會穿透上頜),后牙則較小且鈍,用來碾碎硬物。而且,在食性上,這些鱷魚對任何自己能捕獲并肢解吞下的獵物來者不拒。

揚子鱷圓鈍的吻部和短短的牙齒 | Berthold Werner / wikimedia
然而,揚子鱷和產于南美的寬吻凱門鱷(Caiman latirostris),卻是短吻鱷科家族里的兩個異類:它們的吻部更短更寬,頭骨也比較高,口中缺乏鋒利的犬齒狀尖齒,用來碾壓的鈍齒卻較多且發達。

寬吻凱門鱷長著一張“憨憨”的臉 | Joachim S. Müller / Flickr
這兩種外形有些“憨厚”的中小型鱷類,主要以淡水中的螺類為食。寬吻凱門鱷喜歡捕食南美產的瓶螺科(也就是惡名昭彰的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及其近親),也吃小型的側頸龜;而揚子鱷則更鐘愛家鄉的“螺螄粉”,主食長江流域常見的圓田螺,也會捕食更堅硬的石田螺和河蚌。
為了從植被茂盛、淤泥遍布的靜水中搜尋這些食物,并咬碎堅硬的螺殼,這兩種鱷魚雖然親緣關系并不算近(揚子鱷屬于短吻鱷屬,而寬吻凱門鱷則屬于凱門鱷亞科的凱門鱷屬),卻不約而同地演化出了寬短的吻部和發達的鈍齒,以適應這種專業“唆螺”的生活,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中被稱作趨同演化。

揚子鱷 | Stolz, Gary M. / Wikipedia
但是,就像上面說到的,揚子鱷和寬吻凱門鱷實屬家族里的異類。大部分鱷魚,真的超兇的!
鱷魚:“我超兇的!”
現存的鱷目共有28種,除了揚子鱷所在的短吻鱷科,還有真鱷科和長吻鱷科。鱷目動物分布很廣,亞洲、非洲、南北美、澳大利亞都有,生境包括了河流湖泊、池塘沼澤和沿海灘涂、港灣河口等多種類型。
所有現存的鱷目都是半水棲的食肉動物,它們是近乎完美的伏擊捕食者,擁有脊椎動物中數一數二強大的咬合力,配合交錯排列的圓錐形牙齒,能夠緊緊咬住掙扎的獵物,使之無法逃脫。位于頭頂的眼、鼻孔和耳瓣使得它們即使大部分身體潛藏在水下,也能悄無聲息觀察水面以上的環境,遍布面部的三叉神經用來感受水中最細微的振動。

鱷魚是可怕的捕食者 | Arturo de Frias Marques / wikimedia
鱷魚表皮下的膜骨板和皮內成骨,則如同古代士兵穿著的板甲一樣,能保護鱷類的身體不被掙扎的獵物或同類的利齒所傷。
如此說來,揚子鱷似乎真的是鱷魚家族之恥……好在(?)盛產兇狠鱷魚的真鱷科里,也有一些畫風迥異的親戚。要論“鱷魚之恥”,揚子鱷并不孤單。
有的兇鱷是“奶兇”
真鱷科是鱷目的第一大家族,其中的鱷屬是我們最熟悉的鱷類,從紀錄片中的明星如巨大的尼羅鱷(Crocodylus niloticus)和灣鱷(C. porosus),到人工飼養很普遍、甚至會作為肉食出現在電商的暹羅鱷(C. siamensis),都屬于這個家族。大部分鱷屬的吻部較長,從上方看呈V字形,下頜的第三枚齒大且突出,恰好嵌入上頜的凹陷中。
什么?吃鱷魚?對,你或許還記得盒馬出售的冷凍鱷魚,那就是暹羅鱷。
鱷屬是鱷類家族中的“多面手”,以任何它們能夠捕獲的動物為食。從魚類、蝦蟹等甲殼類到蛙類、龜鱉、水禽,以及在水邊或水中活動的哺乳動物,幾乎來者不拒。一些大型成員如灣鱷、尼羅鱷和美洲鱷(C. acutus),還能捕食像海龜、野豬、水牛這樣的大型動物,也會吞食遇到的動物尸體。它們的頜骨前半段粗大鋒利的犬齒狀牙齒,能用來撕裂大型動物的皮膚和肌肉,頜骨后部的鈍牙則用來壓碎獵物的骨骼和甲殼。

“鱷中猛男”尼羅鱷咬住了野牛 | BBC Earth
然而,同屬真鱷科的侏鱷(Osteolaemus tetraspis),“畫風”則截然不同。這些棲息在中非和西非熱帶雨林中的小鱷魚四肢修長,身上披掛著鱷類中最為厚重的骨甲,白天隱藏在水潭或洞穴中,夜晚外出在雨林地面的溪流和落葉堆中捕食魚、蛙、蟹、螺、昆蟲等小動物,部分種群甚至生活在蝙蝠棲息的巖洞里,以各種洞棲昆蟲和掉到地上的蝙蝠為食。為了適應在陸地上和淺水中捕食多種小型獵物的生活,它們的頭骨短而高,牙齒也較小,模樣煞是可愛。

侏鱷:我很弱,可是我萌呀 | Herman Pijpers / Flickr
有的鱷魚擅長吃魚
至于另一個鱷魚家族——長吻鱷科,其現存種包括恒河鱷(Gavialis gangeticus)和馬來鱷(Tomistoma schlegelii)。長吻鱷科體型巨大,擁有鱷目中最為細長的吻部,它們也因此長了一張比修圖還要夸張的“錐子臉”,牙齒數量多且大小相似,呈密集的針狀。

恒河鱷的長嘴巴 | Matěj Ba?ha / wikimedia
長吻鱷科(尤其是恒河鱷)四肢較短,在陸地上行動較為笨拙,皮下的骨板也較為退化。不過,長且寬大的尾部,卻使得它們能在大河洶涌的水流中敏捷地穿行潛游,是真正的水中“蛟龍”。
長吻鱷科吻部的三叉神經數量多且密集,比起其他鱷類對水中輕微振動的感知更加敏銳,修長的吻部表面光滑,缺乏雕蝕紋(也就是鱷魚面部那些凹凸不平的“疙瘩”),在水中左右橫掃起來非常迅速且靈活。這些特征都很適合在深水中捕食行動敏捷、身體光滑的魚類。這些“漁夫”的捕食效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恒河鱷有“食魚鱷”的別名。

馬來鱷|Achim Raschka / Wikimedia Commons
真鱷科的非洲狹吻鱷(Mecistops cataphractus)和澳洲淡水鱷(C. johnstoni),也主要以魚類或其他水中的小型獵物為食,因此也擁有類似長吻鱷科的細長吻部,和密集排列的針狀牙齒。

不要用這種方式跟野生動物互動
但要強調的是,由于棲息地的破壞,揚子鱷在野外已經十分稀少,處于極度瀕危狀態,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同時,雖然揚子鱷性情溫順,平日里只喜歡與世無爭地嗦“螺螄粉”,但它們仍然是有一定攻擊性和攻擊能力的野生動物。如果在野外或動物園看到揚子鱷,請不要騷擾和逗弄它,更不要用人類食物投喂揚子鱷。這樣既是為了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的人身安全。
作者:黑鱗雞冠蛇
編輯:紅色皇后
兇與不兇的鱷魚們
暹羅鱷
灣鱷
揚子鱷
原標題:《打不過大鵝,還吃“螺螄粉”,揚子鱷真的是“鱷魚之恥”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