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查|羊駝所帶抗體可預防新冠全變異株,計劃2年后投產?
速覽
- 日本研究團隊發現羊駝所帶抗體能防止新冠病毒全變異株感染一事真實存在。但相關研究成果仍處于“為臨床試驗做準備”,所謂“在2年后投產”的消息還只是一種愿景。
- 新冠大流行以來,發現“羊駝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的研究成果甚蕃。
事件背景
中文網絡近日流傳一張截圖,顯示一則來自日本產經新聞 (SANKEI)的報道,稱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團隊發現,作為駱駝家族一員的“羊駝”所帶的抗體,能夠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全變異株的感染。
相關消息稱,羊駝抗體比現存的新冠抗體藥劑更有效,計劃于2年后以吸入式藥劑的形式投入生產。

明查
經核查,7月14日,產經新聞確實發表了截圖中顯示的報道。圍繞“アルパカ 抗體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 京都大”搜索,可以在京都大學官網上找到一篇以研究成果名義發布的文章,標題為《中和新型冠狀病毒的羊駝抗體,對包括Omicron在內的所有變異菌株有效》,發布日期在7月14日。

京都大學官網發布的研究成果截圖。
文章稱,包括京都大學醫學教授高折晃史在內的研究團隊,與大阪大學傳染病綜合教育與研究中心、微生物疾病研究所及橫濱市立大學、東京大學的研究小組一道,創造出了一組納米抗體(nanobody)。該抗體比迄今為止所有的新冠治療性抗體配方在中和病毒的能力上均更加高效,且對包括奧密克戎(B.1.1.529,BA株)在內的所有新冠病毒變異株有效。7月6日,該研究成果已經以論文形式發表在《自然》雜志旗下《通訊生物學》雜志上。

高折晃史等人發表在《通訊生物學》雜志上的文章截圖。
納米抗體也被稱為重鏈可變區單鏈(VHH)抗體,是一種迄今只在駝科動物(羊駝、單峰駝、美洲駝等)和鯊魚、鰩魚等軟骨魚身上發現的特殊抗體。高折晃史等人發表的論文寫道,新冠大流行背景下,各國各地區的人們在獲得疫苗、藥品和診斷方面的不平衡問題一直很突出,而納米抗體具有體積小、穩定、可定制且生產成本低等優勢。為此,研究團隊試圖為新冠病毒及其關鍵變異毒株創造容易獲得且能廣泛中和病毒的抗體。
為了獲得這種特異性納米抗體,高折晃史的研究團隊對兩只羊駝進行了免疫接種和血液樣本采集。根據論文的“動物關懷和知情同意的倫理聲明”部分,這兩只羊駝分別叫“Puta”和“Christy”,均為19個月大,為同父異母所生。來自KYODOKEN 動物科學研究與發展研究所(日本京都)的獸醫按照日本科學委員會公布的《正確進行動物實驗指南》對其進行了飼養、健康檢測和免疫研究。
事實上,“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早已不是新鮮事。早在2020年5月新冠大流行之初,《紐約時報》就報道過比利時病毒學家澤維爾·賽倫斯(Xavier Saelens)博士發表在《細胞》雜志上的研究成果,稱羊駝體內的抗體可以消滅新冠病毒;2020年7月,新華社援引英國研究人員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的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于開發新冠治療方法;2021年7月,《科技日報》提到,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與哥廷根大學的科學家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源自羊駝的納米抗體,可有效中和新冠病毒及其危險的新變種。

2020年5月,《紐約時報》報道比利時科學家實驗室發現,稱羊駝抗體可有效中和新冠病毒。
只不過,上述研究成果在發表時,無一例外地停留在“為臨床試驗做準備”階段。而此次來自日本的消息也不例外。所謂“計劃于2年后以吸入式藥劑的形式投入生產”的說法來自產經新聞對高折晃史教授話語的引用。根據報道,高折教授的原意是,其團隊將在未來一年左右進行臨床試驗,目標在兩年內實現實際應用。
綜上所述,日本研究團隊發現羊駝所帶抗體能防止新冠病毒全變異株感染一事真實存在。但相關研究成果仍處于“為臨床試驗做準備”,所謂“在2年后投產”的消息還只是一種愿景。新冠大流行以來,發現“羊駝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的研究成果甚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