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她為什么是“香港最后的少女”
原創 圓音 驚蟄青年

聊起“浪姐”中最甜美的姐姐,或許會有爭議,但要說誰最像無憂無慮的小公主,薛凱琪可以說是當仁不讓。
有網友說,薛凱琪是不是參加了“滿40減20”,和20年前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但在更多人眼中,他們只是對薛凱琪的名字耳熟,沒看過她的作品,也沒聽過她的歌。
節目中驚艷亮相后,薛凱琪的代表作被翻出,大家羨慕于她年少爆紅,有香港最頂尖的詞曲人為她寫歌,與眾多帥哥搭過戲。
鮮有人知,在那張看起來從未被命運苛待過的笑顏背后,其實有著沉痛的過往。

童話般的前半生
在《乘風破浪》初舞臺上,薛凱琪沒有演唱自己的代表作,而是拎著小房子模型,唱了一首《今生今世》來表達對父母的愛意。

她似乎仍是那個清新甜美的公主。/@乘風破浪
她前半生的幸運,確實離不開家境的殷實和父母的寵愛。
父親開設計公司,母親辦補習班,作為獨女,她讀著國際學校長大,大學時入讀香港城市大學,主修創意媒體。
18歲時,薛凱琪開始兼職做模特,或許是這份工作讓家人看到了她在鏡頭前的表現力,曾是華星唱片高層的舅舅安排她去試音,她順利簽約了華納唱片公司。

千禧年前后的香港娛樂圈,多位巨星隕落,各家唱片公司都在爭先推出新人。
薛凱琪像一陣清新甜美的風,吹進娛樂圈,為無數人造夢。
一首《奇洛李維斯回信》,讓她一舉成名。這首歌講的是薛凱琪作為粉絲對偶像的崇拜,后來她真的得到了采訪偶像的機會,夢想成真。
正如歌詞里所唱的那樣:“年輕我亦曾同樣愛造夢,所以決定親筆的答覆,等你相信。”
出道伊始,演藝機會就紛紛向薛凱琪涌來。
受邀出演電視劇《學警雄心》的女主角,和吳卓羲、苗僑偉等人對戲。
剪著一頭短發,臉上還帶有嬰兒肥的小女警,一顰一笑都牽動人心,像小太陽般溫暖著男主角的心,也成了許多人年少記憶深處的美好。

充滿靈氣,還有膠原蛋白
首部電影是爾冬升執導的《早熟》,和房祖名分演男女主角,入圍了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提名。
出演《新扎師妹3》的女主角,這一系列電影有楊千嬅作為女主角的珠玉在前,但薛凱琪依然得到了很多好評。

可甜可鹽,“颯”起來毫不遜色
之后與陳坤合作的《新不了情》,也成了當年內地風靡一時的愛情劇。
她的人生看似一片坦途,可惜命運總是一面風光旖旎,一面暗藏危機。
與男友分手、父親破產并患上重病、父母離異,一連串的變故讓她措手不及,患上了抑郁癥。
蜜糖般的生活,在30歲之前戛然而止。

生性悲觀的薛凱琪,似乎早有預感。
她在《南瓜車》中唱道:“已知我結局慘遭篡改,如歸家的一刻,再沒南瓜車。”
少女早熟的眼睛,提前窺到了故事的走向,與黑夜直面撞上。

生命是個紛雜的包裹
出道以來,一直以快樂姿態示人的薛凱琪,總是會把心事藏在心底。
家中突遭變故后,她既無處可以述說失戀的痛苦,還要幫父親還債、還房貸,不敢停工。
在種種壓力之下,薛凱琪的抑郁癥日漸加重。厭食暴瘦、整夜失眠,需要吃三種安眠藥來幫助自己入睡。
她有時候會控制不住地突然流淚,時而又會緊張地大喊。
薛凱琪曬出過當時的畫作,畫面充滿了濃郁的灰敗氣息,似乎整個靈魂都在滑落向絕望的深淵。

現在的薛凱琪對那段過往輕描淡寫,但人們仍然可以從畫作中窺見一切。/@薛凱琪
拍電影《人間喜劇》的時候,薛凱琪就決定要自殺。唯一讓她堅持下去的念頭,居然是“不能讓別人的電影無法結尾”。
電影還未完工,薛凱琪又接到《分手說愛你》的片約,她考慮到這或許是一個能幫助導演和男主角的機會,又咬牙接下。
在這兩部電影中,薛凱琪都需要飾演情緒起伏較大的角色。哭、笑、憤怒、一秒之內瞬間變臉,而處于病中的她,反而展現出了異常貼合的角色狀態。

或許是命運總會特別眷顧那些善良溫柔的女孩,《分手說愛你》上映后,她意外地收獲了人生第一個最佳女主角獎項。
但也不得不承認,因為病情的拖累,薛凱琪逐漸失去了往昔的光芒。
即使轉戰內地,她的演藝事業還是越發低迷。能讓大眾留下印象的,似乎只有一部被人反復剪輯的劇版《畫皮》。

提起薛凱琪的影視代表作,你也許只會想起“小唯”。
她似乎跌入了黑洞,再無大紅的作品問世,而她卻悠然自得地深耕起其他領域。
沒有演出機會,那就撿起小時候的夢想,做畫家、做導演,還自創了服裝品牌。
她說:“有的人可能換了五六次工作,才能找到他們做得最好的。我現在覺得,在不影響別人、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一個人做什么都是可以的。”
經歷過至暗時刻的她,對人生的際遇有了更大的包容度。

剛出道時,薛凱琪任性地抱怨過,為什么做藝人就要接受一遍遍的采訪,忍受狗仔的跟蹤偷拍。
經紀人告訴她:“Everthing comes in a backage. 包裹里面會有你喜歡的,會有你不喜歡的,你足夠愛一件事,你就能夠包容一切。”
這10年來,薛凱琪的生活正如一個巨大而紛雜的包裹,充滿了種種不盡如人意的時刻。接納了生活本來的面貌,她的內心深處反而滋生出了更多力量。

40歲的少女擺渡人
渡盡劫波后,薛凱琪的臉上并未顯露出滄桑的疲態,反而更有“香港最后一個少女”的魅力。
這種少女感,一方面來自于她依然擁有少女的容貌,在《導演請指教》中,她出演高中生也毫不違和。

穿上校服,薛凱琪和高中生又有什么區別?
另一方面,來自她的“零距離感”。
薛凱琪展現在人前的樣子,永遠充滿了真實感,而非完美的人設。
她會把微博當朋友圈來發,從不費心想文案,還常常輕易為一件事感動、瞬間落淚。
和其他姐姐一起做采訪的時候,她會認真地盯著在說話的姐姐。
總是很自然地會和其他姐姐有肢體接觸,挽著手、摸摸頭、捂眼睛。這也是網友們覺得她和其他姐姐的互動“姬”情滿滿的原因。

看看是誰還沒有嗑過薛凱琪的“CP”
愛撒嬌,愛大笑,愛打鬧。
在她這里,所謂的禮貌性社交距離仿佛失效。
這種行為模式,除了天性活潑,更來自于她病愈后的理念。
2016年接受采訪時,主持人讓她說一段話給10年的自己,她說希望自己不要放棄發放正能量和愛給大家。

歷經滄桑,仍然真誠
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點點甜就會滿足。而薛凱琪總想把心里這一點甜,熬成蜜送給大家。
直言直語的她,開始更多考慮他人的感受,學會盡量多去贊美別人。
抑郁癥之后,她專門開了一場粉絲見面會,鼓勵和她一樣患有抑郁癥的粉絲。

薛凱琪與粉絲之間的共情與包容,是一場“雙向奔赴”。/@up主"閃光少女斯斯”
她說:“少女心不在于是否年輕,而在于是否會比較容易快樂。”
她依然像剛出道那時一樣,努力將自己感受到的快樂,傳遞給大家。
真誠、愛笑,薛凱琪的少女心里,還有最為點題的一個特質:勇敢。

在40歲的關口,她遠上北京,為自己在內地爭取更多機會。
在本該逐漸隱退的年紀,她選擇了激流勇進。
在人人不相信愛情的年代,她還在專一地唱著情歌。
在這個人際關系原子化的社會中,她仍然懷揣著一顆赤誠的心待人。
就像她在歌里唱的那樣:
“人人都怕難怕倦怕撲空,全球得我未死心,沒有放松。”
希望下一個十年,薛凱琪能帶著這顆初心,繼續乘風破浪。
-----
原標題:《她為什么是“香港最后的少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