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大會址”日記|教師夫婦在延安寶塔山浮雕前憶苦思甜
【編者按】
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12月13日,星期三,晴。
“你看,這就是延河大橋,那旁邊就是寶塔山,咱們家就在那兒。”當日中午,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45歲的李天朝與妻子站在二樓展廳,端詳著一幅浮雕。
夫妻倆來自陜西延安,一個是高中教師,一個是小學教師。兩人坐了18個小時的火車,于12月11日抵達上海,進行交流學習。

12月13日中午,趁著交流學習午休,夫妻倆來到一大會址參觀。“這里(一大會址)是每一個人都很關注的地方,一定要來。”李天朝說。
在二樓展廳的尾廳,兩人對墻上的六幅浮雕一一細看。六幅浮雕主題為《光輝歷程》,選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六大革命圣地的經典圖片,分別為中共一大會址、井岡山五指峰、遵義會議會址、延安寶塔山、西柏坡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北京天安門。
當看到第四幅延安寶塔山時,李天朝與妻子都分外激動,“這是我們家啊。”據一大會址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1937年1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進駐延安。從此,延安成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陜甘寧邊區首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后方。
李天朝說,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延安人。作為紅色圣地,延安也有很多紅色景點。“咱們家那邊的延河大橋,寶塔山,就和這個一模一樣。在這里看到,更親切,更激動。看到這座山,就想到革命先烈,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來到這里(一大會址)更加憶苦思甜。”

在距離六幅浮雕不遠的緬懷墻前,61歲的曹先生站得筆直,神情肅穆。
“很早就想來了,今年退休了,有時間了,一個人出來走走。”曹先生說,他退休前在鐵路部門工作。
更年輕時,他當過13年裝甲兵。“身為軍人,必須服從命令,聽黨指揮。當兵苦,但有苦有樂。”說起軍人經歷,曹先生中氣十足,語氣里透著自豪,十多年的軍隊生活,令他養成了嚴謹有紀律的生活習慣,如今起床后,他仍習慣將被子疊成“豆腐塊”。
“這些先烈的名字,是我們從小就熟悉的,他們當時是提著腦袋干革命。”他指著緬懷墻說,先烈們不怕犧牲的精神令人動容。“我們被針扎了一下手指都會喊疼,當時竹簽扎進江姐的指甲縫里,她都沒有屈服,可見她的信仰多么堅定。《紅巖》那本書,我看了很多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