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海歸大軍已超過300萬,創業海歸增速明顯

“今天是‘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的紀念日,創業其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就和當年學生運動一樣是時代的潮流。我希望在座的海歸學子們為了我們祖國的偉大復興能夠一起努力。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還是會選擇回國創業!”
12月9日,在“中國海歸創業大會暨第五屆上海海歸千人創新創業大會”上,曾放棄外企高管身份回國創業的姚力軍,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之余,也號召更多的海歸學子投身到創業大潮中。
據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創業協會會長武平介紹,2017年,中國的海歸人數已經超過300萬,其中上海占了四分之一,“兩院院士中有70%都是海歸,而海歸創立的企業,也已經有60多家上市。”
申請到牛津博士后,仍回國創業
在9日上午進行了上海海歸創業大賽評審,其中,源弈智能科技創始人彭楚堯的“磁懸浮民用”項目獲得了一等獎,劉雷的“創合秒租”以及郭穎的“Memorieslab”分獲二、三名。

作為一名年僅27歲的CEO,彭楚堯不僅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還在今年7月20日,榮登福布斯2017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
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的彭楚堯,2011年前往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攻讀材料學碩士學位,期間不僅研發了全球最透明的有機光伏薄膜,本碩期間還發表了4篇領域內的國際頂級SCI論文。
2014年4月,彭楚堯獲得了牛津大學凝聚態物理系博士錄取,但他卻選擇了回國,“讀博是一條最穩妥的路,未來蒸蒸日上的學術之途幾乎清晰可見,然而我從本科開始就一直想從事科技創業,當時就是想‘Follw my heart’。”
回國后,彭楚堯成為了上海超導科技公司最年輕的部門總監,幫助公司實現了1500%的年銷售額增長。2016年,他開始嘗試創業,并選擇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電磁/超導懸浮科技民用化”項目。
“關于磁懸浮民用,除了大家熟悉的磁懸浮列車,這項技術在廣告展覽、教育還有工業領域都有其發展前途。”彭楚堯表示,高端技術的降維民用化是一個大趨勢,“這個大趨勢我們能很清晰的感知到,能讓我們基于全球最尖端的懸浮科技,去突破目前磁懸浮民用行業遇到的一些障礙和困難。”現場,彭楚堯還展示了一個磁懸浮燈泡的裝置。
在下午進行頒獎時,彭楚堯還因為一點“公事”遲到了,他告訴大家,在上午的大會現場,他遇到了一個處理PPT、演講很出色的工作人員,在大會結束后,他當即向對方伸出了“橄欖枝”。“我們正需要一位運營方面的人才,兩個人聊得非常投機,我一直送他到地鐵站,一來一回就遲到了。”彭楚堯說,作為一家初創公司,目前還處于求賢若渴的階段,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對公司發展有用的人才。
拿到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后仍選擇回國創業的王翌,很能理解彭楚堯放棄博士學位的選擇。“我在讀博士的時候,盡管在學術研究上也不錯,但我認識到自己可能在這方面只能做到89分,在普林斯頓我見過太多學術上的大牛,他們是真正為學術而生的人。”
回國后,王翌顯示放棄了麥肯錫咨詢顧問公司發給他的聘書,轉而成為了Google公司的產品經理,再后來開始創業,投身互聯網教育中,創辦了知名的“英語流利說”學習應用。
海歸創業“土洋”結合
會上,上海各區委辦相關領導、成功海歸企業家、投資人和創業團隊還作了主題演講,并以“資本與創業對話”、“最強大腦”為主題,進行了圓桌會議。
談及海歸創業與本土文化的“沖撞”,幾位海歸創業家“前輩們”都提到除了擁有“最強大腦”之外,年輕的創業家們還需要“多動腿,走起來”,盡管初期會經歷包括技術上、財政上、生活上的種種困難,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去做了才會成功。

曾在摩托羅拉、百度、蘋果、阿里巴巴多家知名企業工作過的葉朋,希望會上的海歸創業家們能夠摒棄自己的思維定勢,不滿足于跨國公司的高薪安逸生活,真正清楚內心想要什么并為之努力。
在2005年放棄外企高管身份回國創業,現已成為高純金屬濺射靶材國際領域尖端的江豐電子董事長姚力軍,在談到自己的創業經歷時說:“回國創業就是把自己從‘海龜’變成‘土鱉’的過程,需要自己覓食、繁殖,如果回來只是整天穿洋裝那肯定不行,咱要土洋結合。”
“我們的創業過程是特別痛苦的。芯片材料的投入研發周期特別長,我們公司在前八年幾乎都虧損,現在終于迎來收獲期。”姚力軍說,目前他們生產的高純鈦金屬,已經達到美國、日本的產品性能,完全滿足了芯片制造所需要的純度,“再也不受制于人,打破了日美在這一戰略金屬材料領域的壟斷。”
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姚力軍對在場的海歸們說:“創業中要解決許許多多問題。中國許多海歸學子都主要搞技術上的事兒,但這還遠遠不夠。一個公司需要招攬人才,引進項目,要干的活兒可多了,創業都是熬出來的。”
“成功的秘訣只有兩個:第一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第二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就按照第一個秘訣去做。”創業前輩們用這句丘吉爾的名言來勉勵后起之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