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孩家庭的困擾:9歲老大拒絕上學,掐弟弟摔東西
二孩政策放開后,不少家庭都由三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可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一家醫院了解到四口之家的煩惱。
家里添了老二,老大要“瘋”了,這不,有孩子不僅自殘還掐弟弟,有孩子天天躲在墻角哭……
【案例1】
9歲男孩拒絕上學 掐弟弟還用刀自殘
9歲的小茂(化名)怎么也不去學校,一說到上學,就像發了瘋一樣亂砸亂摔東西。一家人怎么勸怎么哄都不管用,就讓小茂在家待了幾個星期。
最近媽媽還發現家里2歲的孩子身上總是青一塊紫一塊,她起初沒當回事,可突然有一天,她親眼看到小茂在掐弟弟,嘴里還嘟囔著:“掐死你,掐死你。”
當一家人帶著小茂來到醫院就診時,媽媽的眼淚都沒擦干過。小茂看到媽媽哭,眼都沒抬一下,像跟自己沒關系似的。
當醫生跟小茂聊天時,說到打弟弟,小茂始終沒啥表情。經過醫生的慢慢引導,小茂說出原因,自從有了弟弟,感覺家里人不愛自己了,不是這個吵就是那個吵,“活著啥意思,還不如死了。”
小茂憤怒的小手居然開始捶打自己,胳膊上的疤痕露了出來,有新的刀疤,也有已經結了痂的。他說,有時候用筆扎,有時候用刀扎。
【案例2】
5歲女孩對弟弟又打又踹 一個人躲在墻角抹眼淚
5歲的小櫻(化名)被爸爸媽媽帶到醫院就診時,哭鬧著要回家。
孩子媽媽說,最近一段時間,總看到小櫻自己一個人躲在墻角抹眼淚,有時候還會發呆半天。面對家里1歲多的弟弟,伸手就打,動不動就踹上兩腳。
小櫻媽媽說,自己發現了小櫻的反常,弟弟拿啥她搶啥,已經好幾年不尿床了,最近也是隔三差五地尿床。
通過沙盤游戲治療,醫生發現,小櫻將代表自己的娃娃擺放在爸媽中間,而將代表弟弟的娃娃擺放在距離爸媽偏遠的地方。
醫生說,對于小櫻這個年齡的孩子,根本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通過沙盤游戲,她發現,小櫻對弟弟很不喜歡,甚至到了厭惡的地步。自己只有通過哭來表達,卻得不到家長的關注。
【現象】家里有了二孩 老大患上了情緒障礙
小茂和小櫻在醫生那里是眾多找她看病的兒童青少年患者中的兩個。
隨著二孩政策放開,醫生發現,像他們倆一樣的小患者越來越多,“小到四五歲,大到十幾歲不等,都是家里添了二孩,大孩心理上出現了問題。”
醫生說,小茂和小櫻通過診斷都是兒童情緒障礙,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
在醫生看來,很多孩子的問題出在家長身上,因為家長不太注意,喜歡當眾說老大的不是,總要讓老大讓著老二,“這在無意中傷害到老大,而老大的這種怨恨在心中積累,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支招】要二孩前征求老大意見
醫生說,作為父母,要二孩前要跟孩子溝通,征求孩子的意見,要不要一個弟弟妹妹當小伙伴。
如果孩子很愿意那就更好,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長一定要咨詢原因,根據他們的原因進行心理上的溝通,“我們要讓老大覺得有了弟弟妹妹的好處,是多了一個伙伴,而不是多了一個爭奪的對象。”
讓老大見證老二的成長
懷孕時,每當媽媽跟肚子里的老二溝通時,一定要讓老大一起參與。讓他感受到,媽媽對小時候的自己是如何孕育的這樣一個過程,如果從小培養,會讓老大覺得很好玩,會讓老大感覺爸媽對自己的愛,即便是弟弟妹妹出生后也不會減少。
注意與老大的溝通方式
有了老二后,媽媽要抽空多陪陪老大,給老二買東西時,不要忘了老大。當夸獎老二時,一定多提提老大,老大小時候更乖。
此外,家長也要告知親人,給老二祝賀時,不要忘了給老大準備一份禮物,作為他榮升哥哥或姐姐的賀禮。
醫生提醒家長,尤其不要為了老二沖老大發火。
在老大沒有照顧好老二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耐心勸導,大人的話有暗示作用,不要因措辭不當而委屈了孩子,從而對老大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提醒 心理疾病患者低齡化 發現問題要及時就醫
醫生說,這些年,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嚴重,單從市八院就診情況看,兒童青少年占總就診人數的近1/3。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全球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者會增長50%。目前,我國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前來咨詢的兒童青少年患者,有情緒障礙、多動癥、強迫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各種心理疾病。
面對一些小患者,醫生們會感嘆,來得太晚了。約占1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很難治愈或終生不愈,其中有部分是18歲之前得病的。
怎樣算心理疾病?醫生說,除去遺傳性質的精神疾病,一般人心理上有問題表現在情緒、思維和行為上。一個人與正常狀態不同,持續時間長,影響到生活與學習以及家人,就需要治療了。
(原標題為《掐弟弟摔東西 9歲男孩性情大變,二孩家庭小心老大“生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