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遠航988天后,空軍首次用“繞島巡航”一詞
12月12日,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表示,中國空軍前一天出動轟-6K、蘇-30、殲-11和偵察機、預警機、加油機等“繞島巡航”,錘煉提升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
看法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這是空軍自2015年3月30日首次赴西太平洋進行遠海訓練至今,988天后首次使用“繞島巡航”一詞。此前,該詞多用于我海警編隊繞釣魚島巡航。
今年8月至11月,我國防部已經連續4次對繞臺作出回應:例行性訓練,今后還會繼續搞下去,“我想對那些擔憂人士說,只要不搞‘臺獨’,何必膽戰心驚。”

軍方消息披露,轟-6K等戰機成體系飛越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實施了“繞島巡航”等訓練課題,提升了遠洋機動能力,檢驗了遠洋實戰能力。
而且這只是十九大后空軍一系列遠海遠洋訓練的一個縮影——戰機航跡不斷遠伸,體系能力越練越強。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與空軍此前發布范式不同的是,12月12日的消息顯示出兩個新特點。首先,東部戰區空軍司令員黃國顯中將和南部戰區空軍司令員徐安祥中將現身。其次,空軍首次使用“繞島巡航”一詞。

在第一個方面,見證了空軍體系遠洋訓練和東海防空識別區管控走向常態化的黃國顯中將表示,要抓實備戰工作,提高打贏本領,做到一旦有事能快速應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見證了空軍體系遠洋訓練和南海戰斗巡航走向常態化的徐安祥中將則表示,開展遠海遠洋訓練,是深化海上方向軍事斗爭準備的重要支撐。要強化打仗意識,立起大國空軍的樣子,扛起備戰打仗的擔子。
看法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中國空軍首次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是在2015年3月30日,距今已有3年,即988天。當時,航空兵出動,飛經巴士海峽,當天返航。
僅僅兩個月后的5月21日,中國空軍就首次飛越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當天返航。申進科對此表示,中國空軍航空兵出第一島鏈開展遠海訓練仍會依據情況進行。
由此再回看如今,用軍方的話說,中國空軍的遠海遠洋訓練已經常態化、體系化、實戰化,同時磨礪了飛行人員血性膽氣,深化了作戰指揮能力建設,一大批聚力務戰、潛心謀戰的指揮員脫穎而出,成為新時代備戰打仗的帶頭人。

至于第二個方面,“繞島巡航”一詞此前多用在釣魚島。比如在2013年正月初一,中國海監船50、51、66、137船組成的編隊,就在我釣魚島海域進行常態化巡航。他們以一字隊形繞島巡航,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獵獵作響……
需要提醒的是,釣魚島巡航的首航發生在2008年的12月,如今早已常態化。比如截至11月底,中國海警編隊今年就已至少27次在釣魚島領海內巡航。反觀中國空軍遠海訓練,與巡航釣魚島一樣,也是常態化。
不搞“臺獨”,何必膽戰心驚?
看法新聞記者還注意到,關于解放軍戰機繞臺巡航,曾有媒體在我國防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今年次數不斷增加,有一周達到了三次。也有記者轉述臺媒的分析稱,這是在敲打臺灣當局。
對此,我國防部發言人至少在8月至11月,即連續4次在月度例行發布會上對此作出回應。簡單梳理后可以發現,“例行性訓練”是當之無愧的高頻詞。

比如在11月的發布會上,有媒體稱,針對解放軍轟-6K等各型軍機出島鏈遠海訓練,臺灣軍方全程依規派艦機進行監偵。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則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有關訓練是年度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類似的訓練我們今后還會繼續搞下去。“我還注意到,你在提問當中多次提到‘島鏈’這個詞。我在這里強調一下,沒有什么鎖鏈能夠鎖住中國。”
在9月的新聞發布會上,吳謙大校對此講了3點,最后一個方面則是:“我想對那些擔憂人士說,只要不搞‘臺獨’,何必膽戰心驚。”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則在10月的發布會上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解放軍會按照年度計劃組織例行性訓練。我們多次重申,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辦法維護祖國的統一、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空軍發言人申進科大校回應表示,空軍開展遠海遠洋訓練,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這是空軍的使命所在、職責所在、擔當所在,合法、合理、合情,還要按照既定計劃一如既往,飛得更遠更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