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也說“翻墻家訪”:我們該如何更理性地尊師愛師
發現學生未到校即刻去家訪,感覺不對立馬翻墻入屋,意外救活了因煤氣中毒的學生一家三口。近日,青島市即墨區通濟街道城西小學班主任崔金華的事跡傳遍了網絡,網友感動之余,稱贊她為“最美教師”、“生命之光”。

這則新聞溫暖人心,一是因為結局圓滿,三條生命得救,一個家庭得以保全;二是因為施救過程中充滿了太多偶然,只要崔教師在任何一個環節放棄,結果大不相同。而崔教師突破了重重困難,讓學生一家化險為夷;三是為了救人,崔教師女教師身份與“翻墻”行為對照強烈。她對學生的愛心與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配得上“八方點贊”。
但稱頌之余,需要警惕另一種情形,即教師被“捧殺”。有大V發出“青島翻墻女教師,能否翻越社會對教師的偏見?”之問,稱長期以來,教師群體已被妖魔化,公眾沒有看到像崔金華這樣的教師才是教師隊伍的主流。希望能從崔老師始,更改變社會對教師的偏見。這種觀點,有一定的代表性。
實際上,對于教師的尊敬與愛戴,貫穿于我們民族歷史與禮儀傳承的始終。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即被教育要尊敬教師。同樣,也沒有人否認愛崗敬業、愛心與責任感兼備的教師仍是教師中的主體。尊師愛師,仍是社會的共識。
但正如不能因為一些教師喪失職業道德、甚至違法犯罪就否認多數教師的功勞,也不能因為部分教師的功勞,就掩飾或無視一些同行的失當行為。這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能將披露教育行業及從業人員的一些不良行為,視為“妖魔化教師”。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口碑只能靠自己的行為去掙得,只要匹配,就不存在妖魔化一說。何況,教育事關每一個家庭,教師道德、言行,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對教師師德與職業操守的嚴格要求也是理所應當。
說到底,教師也是種身份標簽,與其他職業從業者一樣,有愛崗敬業的,也難免混進不合格者。對后者的批評不自由,對前者的贊美就無意義。套用一句流行語:壞的是人,不是職業。
“罵殺”教師固然是不好的輿論導向與社會風氣,但如若打著尊師愛師的旗號,先將教師捧到無所不能的高度,將一些普通人做不到的嚴苛要求加諸教師,一旦做不到就訴諸言語暴力,也是一種道德綁架式的畸形觀念。需看到,教師也是普通人。走出課堂,他們也是妻子、丈夫、兒女、朋友,需要休息與交際。他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
據媒體報道,近日一名教師在家長群里稱,一些學生學習態度有問題,家長卻要求教師每天放學后留下孩子輔導。可能是郁悶太過,該教師吐槽了一句“將心比心,要我們教師家庭都不要了,用生命給你的孩子輔導嗎?”此言引起一位家長的反感,“這是一個為師的人在班級群里說的話嗎?”不過,大多數網友這次都“挺”教師,認為一些家長的要求確實過分。
提倡尊師愛師沒錯,但需要加一個條件——理性地。只有全社會都擺正了對教師的立場與態度,尊重教師的合法權益,創造條件改善教師的生存狀況,才能讓教師全身心投入到傳道受業解惑的事業中。“罵殺”與“捧殺”,都與此背道而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