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華、華南理工、南科大均否認向萊陽“14歲神童”發考察函
近來,來自山東煙臺市萊陽市的“14歲神童”李某被麻省理工學院提前簽約的消息在網上不斷發酵,并且引起爭議與質疑。
在12月4日萊陽市教育體育局官方微信發布的一則題為“萊陽一14歲少年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的消息中顯示:近日,萊陽第二實驗中學的14歲初四學生李某已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簡稱“MIT”)成功簽約。
文中也提到,2017年,李某參加了由日本承辦的世界經合組織舉辦的亞太地區互聯網大賽,在1000多名選手參與的大中華區決賽中脫穎而出,榮獲大中華區一等獎的第二名,晉級在日本東京舉辦的總決賽,并在總決賽榮獲二等獎,榮獲了大中華區一等獎,并入選ACM2018,將作為香港中文大學3人隊之一參加決賽。因此,2017年7月份以來,清華大學、華南理工科技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聞訊后,隨即對李某發出考察函。
針對該說法,澎湃新聞向上述三所高校相關部門進行了求證。
然而,12月11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收到了華南理工大學對于“山東萊陽‘14歲神童’李某收到該校考察函”一事的回復。
在這則《關于華南理工大學未向山東萊陽“14歲神童”李某發送考察函的聲明》中,華南理工官方表示:近日,山東萊陽“14歲神童”李某稱收到華南理工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考察函。經核實,我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并未向該學生發送過此郵件,該學院辦公室也沒有姓名為王坤的工作人員。
當日,澎湃新聞也收到了清華大學以及南方科技大學對于此事的回復。
清華大學有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經核實,清華大學招辦未有老師與該生(萊陽實驗二中李某)聯系,也從未對任何學生出具過“考察函”。清華大學招辦每年在招生期間會公布各招生組招生教師姓名及聯絡方式,家長和考生也可通過電話核實招生教師身份。
南方科技大學宣傳部部長也對澎湃新聞澄清:“經過溝通詢問,我校對此事不知情。”
在上述萊陽市教育體育局官方微信消息還稱,萊陽第二實驗中學14歲的李某還曾先后收到日本大阪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拋來的橄欖枝,并于2017年10月13日成功簽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造了萊陽教育年齡最小考入世界排名第一大學的歷史,甚至全省記錄。
對于該生“成功簽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事,最近,一位MIT在讀博士生和多位美國留學領域資深從業人員對向澎湃新聞表達了質疑,稱這樣的錄取方式“不會是‘MIT味兒’”。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肖堰表示,原消息中披露的“簽約”、“鎖定”的概念、說法,不是“美國味兒”,更不會是“MIT味兒”。她說,美國高校錄取沒有“簽約”這一程序,發出offer(錄取通知書)后,申請者反而要提前支付類似保證金的費用。一旦違約,最終沒有選擇該校就讀,此筆保證金將不予退回。
“不存在這種提前簽約的錄取方式,尤其是提前數年鎖定學生的情況。” 對留學領域熟悉的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陳爾東對澎湃新聞說。另一位正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專業博士生則認為這是一條假消息,“提前簽約這種錄取形式從沒聽說過,學校也沒有預科。”她介紹,MIT的本科錄取和美國其他學校大致相同,分為提前行動(Early Action)和常規申請(Regular Decision)并行的方式,都是秋季入學。只是一個截止申請日期是11月1日,另一個是12月底,而該校今年的提前申請結果是美國東部時間12月14日晚上。這意味著,目前MIT今年的提前錄取尚未發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