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女首富的800億,沒了

2022-07-13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

2017年12月8日,馬云走進位于義烏商貿城附近的香格里拉酒店,目的是為了參加一場婚禮。

三年前,由香格里拉酒店、甲級寫字樓、一線江景豪宅、大型商超組成的城市綜合體義烏世貿中心竣工。它的擁有者,是被譽為浙江女首富的周曉光。

過去的幾十年,這位女首富,陪伴義烏商貿城從不起眼,走向全世界。她也因此獲益,創辦新光集團,身價一度高達330億,登上富豪榜。

2017年12月8日當天,是周曉光長子的婚禮,香格里拉酒店星光熠熠。臺上,婚禮主持人是楊瀾,一眾明星獻唱、送上祝福;臺下,坐著當年位列富豪排行榜前兩位的王健林和馬云。

那是周曉光最風光的一段時間。她登上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排名第26位,成為浙江女首富。

此時,根據她真實經歷改編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熱播,殷桃飾演的駱玉珠,展現出一代女性創業者的風采。

遺憾的是,《雞毛飛上天》中,駱玉珠和陳江河最終歸隱田園,過上幸福的生活。現實中,周曉光和她的丈夫虞云新,卻一地雞毛。

據相關消息,曾經資產超過800億的新光集團,于近日退市。夫婦二人,也成為了還不起債的“老賴”。

雞毛很輕,但風一吹就能飛上天。

這是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中的經典臺詞。劇中殷桃飾演的駱玉珠和張譯飾演的陳江河一路打拼,從擺地攤的商販,成為響當當的企業家。

電視劇完美復刻了浙江女首富周曉光的創業故事。周曉光曾評價這部劇:“除了感情戲,其他都很像。”

但現實遠比電視劇殘酷。

張譯《雞毛飛上天》片段 催淚演繹久別重逢

1962年,周曉光出生在浙江義烏一個貧窮的家庭。

小時候,她常在半夜聽到父母低聲商量,第二天該問誰借錢。那時,周曉光最恐懼的就是春天。在她眼里,春天是饑荒的代名詞。一年積攢的糧食,在這時候消耗殆盡,剛種下的水稻,又要到夏天才能成熟。

因為沒錢,她還為沒有鞋穿苦惱。被逼無奈,她很小就學會了編草鞋穿,腳底常常被稻草磨出水泡。

夏天她可以光腳,到了冬天上山收番薯,沒有襪子,腳底磨出血泡的她,只能光腳站在雪地里。有時被石頭、竹根扎破腳,買不起藥的她只能忍著。

家境貧寒,從四五歲起,周曉光就要幫著家里干活。割草、喂雞、撿麥穗……漸漸長大,她又承擔起挑水、砍柴、曬稻谷等家務。

這在周曉光的理解里,是自己作為長女的責任。

周曉光(中間)

一家十口人,周曉光是老大,母親直到第6個孩子,才生出一個男孩,得到世俗的“認可”。而此時,16歲的周曉光,已經背起扁擔開始“雞毛換糖”。

雞毛換糖,是義烏當地人謀生的手段。這項起源于清朝的生意,靠的全是挑貨人的力氣,還有叫賣的本事。

最初,義烏人將盛產的紅糖做成小孩愛吃的甜品,到全國各地換取雞毛、鴨毛、廢銅等物品。再將物品轉手賣出,賺取差價。雞毛換糖由此而來。

義烏資源貧乏,農閑時,農民常常挑起扁擔就走,靠一手熬糖的手藝,在大半個中國做小生意,并孕育出聲震一時的“敲糖幫”。

《雞毛飛上天》劇照 張譯雞毛換糖

15歲那年,本應該讀高中的周曉光,選擇輟學回家,原因是太窮了。家中子女眾多,作為長女的她,犧牲了自己的求學機會,開始做起“雞毛換糖”。

她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出遠門“雞毛換糖”的經歷。那時,她跟懷孕7個多月的母親一起,前往江西等地做小生意。

她挑著100多斤重的貨物,走了整整一天才從家到達火車站。到了地方貨賣不出去,沒有錢,她每天就買爛蘋果充饑。生意不好,晚上回到招待所就蒙起被子嚎啕大哭。

到了17歲,她開始獨自外出做生意。第一站是上海,她住不起旅館只能暫住親戚家,為了不打擾親戚,每天早出晚歸。

頂著“投機倒把”的風險,她每天在上海街頭東奔西走,賣了整整一月的貨也沒有賺到錢,無奈傷心回家。

那時,流連于上海街頭,她常常有一種失落的感覺。上海的繁華是她的夢,可這夢距離她太遠太遠。

周曉光

不服輸,她在家悶頭干活,發誓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在合作社,她每天跟男人一樣挑水、下地,但因為分配不公,作為女生的她只能拿到半個工分。

為爭一口氣,她沒命地干。冬天村里要修水庫,這是讓很多壯勞力都頭疼的活,她也報名參加。零下四五度的寒冷天氣,她帶著扁擔、鏟子挖地,熱到脫掉棉襖。

修水庫時,她創下了當時村里的紀錄:一天挑130擔水泥,超過了絕大多數男性。

不僅在工地上拼命干活,為了保護弟弟妹妹,她也沒少打架。她稱自己身上有股男子氣概,她不希望弟弟妹妹受到欺負,就要讓周圍的人知道,這家人有個很厲害的姐姐。

為此,她付出的代價是,被人拽頭發、扔石子、打倒在地,但弟弟妹妹們卻沒有受到任何欺負。

周曉光一家

個性要強,命運卻并沒有給她選擇的機會。為了照顧家庭,她在18歲時,不得不去家具廠做刷漆工,補貼家庭。

當時每月的工資是18元,她舍不得花,全部都攢下來給母親。晚上到家,還要跟母親兩個人炒霉干菜,白天全家就著米飯吃,5分錢一碗的青菜湯,她從來舍不得買。

過了半年,她在濃重的油漆味中病倒。醫生告訴她,她因為嚴重的營養不良患上了貧血和心跳過快。

整整半年,她只能躺在家休息。

那是周曉光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日子。幫不上家里忙,她只能躺在床上,賺到的錢幾乎全部花在了看病上。

看著整日忙碌的父母,她滿心愧疚。她想了很多:想給母親買金戒指,想讓奶奶安度晚年,讓父母不再辛苦,讓弟弟妹妹過上好日子。

但她也意識到,依靠打工,一切都沒有機會。

病好之后,她毅然決然踏上了外出做生意的道路。從此奔波于祖國各地,靠一手“雞毛換糖”的本事,游走四方。

現實殘酷如冰,流浪的日子并不好過。她常常因為沒錢,只能睡在火車硬座下面的夾縫里,為了生意,每天起早貪黑賣貨。

情緒宣泄的唯一出口,是蒙頭大哭。數不清楚自己在被子里哭了多少次,哭濕了多少枕頭,她只能咬牙堅持。

少年的夢總是美好,可醒來后,發現周遭的一切都如此冰冷。

多年以后,她在自傳里寫到,如果當時有人告訴她,29年之后,她會在上海開公司,擁有勞斯萊斯汽車,“她一定是瘋了,要么就是神仙。”

1980年,周曉光干外公的四兒子虞云新,從黑龍江打來電報,說在黑龍江生意好做,周曉光動了心。

第二年,她和虞云新等人,前往黑龍江做生意。

周曉光對東北毫無概念,只知道那是一個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的地方,從義烏到那里要先坐一夜的火車到上海,然后坐三天三夜的火車到達一個叫哈爾濱的地方。

出發當天,她挑著一百多斤的貨,好不容易擠上火車,再讓同伴將貨物從窗口遞進去。沒有座位,她就站在車廂連接處,寒風從連接處的縫隙里吹進來,凍得她瑟瑟發抖。

困極了,她就在火車座位下鋪一層塑料布,躺下休息。縫隙狹小,她的臉距離座位只有幾厘米,她無法轉身,也不能抬頭。

逼仄的車廂,逼仄的命運,讓她在很長的時間里,動身不得。

周曉光(右1)在東北的火車站

常人無法想象的苦,周曉光卻并不覺得。

那些年在東北,為了做生意,她睡過行李架、睡過火車過道、也睡過骯臟無比的小旅館。吃過腐爛的食物,也流浪過街頭。

因為是外地人,她被很多人欺負過。她還記得,自己在小興安嶺被人搶劫,虞云新被打得頭破血流;記得自己在黑龍江畔,被搶過所有貨物。

每年下半年東北生意不好做,她和虞云新就轉換到南方。結果,她在廣西柳州被騙走過一個月的積蓄。為了躲避“投機倒把”追查,她曾跑丟過數不清多少貨物。

從1980年到1986年,6年的時間里,她幾乎每天白天找地方擺攤賣貨,晚上就爬上火車輾轉別處。

直到現在,她還珍藏著一本當年的地圖。那個被翻爛的地圖上,每到一個地方,她就畫一個圈。6年,她跑遍中國17個省。

她說,別人眼中的地圖是書本上的,而她的地圖,是用腳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周曉光和虞云新

6年的生活,苦沒有白吃,這是她日后事業騰飛的基礎。跑遍大半個中國,讓她對市場有了更敏銳的判斷。她能清晰分辨哪些貨物在東北好賣,哪些首飾受城市女孩的喜歡,也能預測出第二年流行的款式。

最重要的是,6年時間,她積累下了2萬元的財富。在“萬元戶”等于“富豪”的年代里,那是一筆她從前不敢想的巨款。

回家的時候,她給父親買了手表,給母親買了金戒指,還給家里買了村里第一臺彩色電視機。

周曉光的漂泊,一直持續到1986年春節。那一年,是她和虞云新剛結婚第一年,過完年,他們的大兒子已經7個月大,背著孩子、帶著貨,夫婦倆準備再次出發到黑龍江做生意。

到達義烏火車站時,突然下起大雨,夫妻二人狼狽地搬運貨物,兒子則在她的背上哇哇大哭。那一刻周曉光至今都記得無比清晰。

她形容,多年奔波的心酸一下涌上心頭,在心里翻江倒海。平靜下來之后,她突然對丈夫說,自己再也不想出去了。

虞云新很詫異,但看著周遭的一切,幾分鐘后,他給出了回應:“你回家吧,我把貨賣了就回來。”

周曉光夫婦(中間)和孩子

1986年6月1日,周曉光和丈夫在義烏小商品城租下了一間商鋪,結束了漂泊的日子。他們終于有了固定的家,周曉光說那是她一生最幸福的一段時間。

有了商鋪,意味著夫妻倆每個月有了相對固定的收入,終于可以安穩地過日子。她和丈夫計劃著,等賺夠5萬元,就收手不干了,回家過“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

但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年,他們賺了十幾萬。

上世紀八十年代,義烏小商品城崛起,成為全國貨物集散中心,周曉光夫婦乘著東風,迅速擴張自己的生意。

得益于多年經商的經驗,短短幾年時間里,他們從一間商鋪,擴展到數十家商鋪,甚至在1992年,在義烏黃金地段開設了義烏第一家飾品批發專賣店。

苦日子似乎熬到了頭,頗有經商天賦的她,走在了時代前列。從一家商鋪,拓展到專賣店,進而開始自己生產飾品,打造完成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部產線。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周曉光的飾品供不應求,1995年,周曉光拍板,從自己和丈夫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投資700萬從廣東招來400多名熟練工人,創建“新光飾品有限公司”。

那時周圍的人都認為這對夫妻想錢想瘋了,放著大好的安穩日子不過,非要冒著巨大風險二度創業。

但周曉光卻說自己成功的經驗,都來自于一個詞——勇氣。

“要完成化蛹為蝶的過程,我們首先得具備奮斗的勇氣。”

周曉光夫婦和兒子

4年發展,周曉光賭對了。1999年,新光飾品公司,已經成為義烏飾品行業的龍頭。但市場迅速擴大,義烏飾品公司層出不窮,面對市場無序競爭,內需收緊,周曉光再次作出大膽決定——出海。

從前在義烏,因為生產成本低,常有外國人來找她拿貨,轉手就是幾倍的利潤。她不甘心市場被國外占據,但又深知國外市場拓展的難處。

她決定鋌而走險,將目光鎖定在了“亞洲時尚首飾及配飾展”上。此前,她曾兩次參觀展覽,被各國精美的飾品震撼。

在1998年,周曉光終于派出團隊,帶著自己設計生產的飾品參展。

當真正將自己生產的飾品擺上展柜時,她才發現差距是巨大的。4天的展覽結束,她投入的幾十萬成本打了水漂,并未獲得任何一個訂單。

團隊成員垂頭喪氣,周曉光卻心情相當輕快,在絕望中,她似乎看到了希望:“我當時看清了我們的弱點在哪里,補足就好了。”

當年,她在中國香港成立辦事處,招募設計師和技師,拿回大量國外優質產品研究、學習,補充自己的不足。

甚至,為了搞清楚一項外國的先進技術,她足足花了20萬人民幣,買回一張產品設計構思圖。

痛定思痛,在2000年的“亞洲時尚首飾及配飾展”上,她親自率領團隊,租下10個展位,投入數百萬元。

這一次,4天的展覽讓周曉光大放異彩。作為唯一一家來自中國大陸的飾品公司,當場拿下了超過100萬美元的訂單,甚至得到了包括央視在內的多家媒體的報道和關注。

2000年5月,是新光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新光飾品,從歐洲市場切入,逐步擴展到中東、亞洲,事業蒸蒸日上。

甚至,從前仰望的施華洛世奇品牌,包下專機邀請她前往總部參觀,掌門親自接待。

伴隨著飾品產業的做大,那些年,周曉光的野心也開始越來越大。

2005年,周曉光獲得年度風云浙商

2008年,度過金融危機之后,她成立新光房地產,逐漸收購不同的房地產公司,進軍房地產市場。

這是她認為積累財富最快的方式。2015年時,新光已經擁有了6大產業群,涵蓋互聯網、房地產、飾品、金融、投資等。

如日中天的新光,成為義烏首屈一指的企業。在義烏多處黃金地段,周曉光都擁有了自己的房地產產業。2014年建成的義烏世貿中心,周曉光更是累計投資超過60億元。

財富迅速擴張,她又將目光對準了資本市場。從2014年開始,她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迅速擴大規模,希望新光達到千億規模。

在經過2年的努力之后,2016年,54歲的周曉光通過資本運作,讓新光集團借殼上市,并將股票更名為“新光圓成”。

頂峰時,新光集團總資產累計超過800億,一個貧苦的農村姑娘,成為“飾品女王”。

2017年,周曉光登上胡潤富豪榜 胡潤(左)周曉光(中)

登高跌重,當時風光無量的她,沒有意識到危機也悄悄來臨。就在她登上浙江女首富寶座的2018年,新光集團負債也達到了468.98億元。

大廈崩塌,僅在毫厘之間。

2021年,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還對周曉光、虞云新夫婦及其兩個兒子所欠下的5.07億元債務及利息,發出“懸賞追債”。

提供真實有效的被執行人財產線索(除法院實際查實的除外),賞金金額為申請執行人實際執行到位分配所得款項的10%。

如果周曉光還款,舉報人最高可獲得約5079萬。

消息一出,震驚義烏。

從為家庭犧牲的大姐,到浙江女首富,周曉光用了56年。但從女首富到“老賴”,她僅僅用了不到3年。

壓倒她的第一座大山,來自于資本運作。

2016年,新光集團借殼上市,隨后新光轉型成為一家以房地產開發和商業經營為主,生產與經營為輔的雙主業上市公司。

危機在上市前已經出現。為了在資本市場發展,當時周曉光簽下高額對賭協議,承諾未來三年,累計扣非凈利潤不低于40億元。

正是對賭協議,拖垮了公司。2018、2019年兩年的時間,新光累計虧損高達50億。

高額的虧損,來自于急速擴張。那些年,周曉光并購了太多工程機械、互聯網、老字號品牌,資金鏈很快無法正常周轉。

新光控股債券違約額度達到22.3億,周曉光也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而房地產項目的資金,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有相關人士分析,“新光集團在大舉進軍房地產之后,一度出現過較大的資金問題,當地政府曾經紓困過。但隨著窟窿越來越大,政府也難救了。”

昔日浙江首富,最終淪為還不起債的“老賴”。

周曉光和親家母

2022年6月22日,新光圓成退市,實際控制人周曉光不僅因違規操作被禁止進入證券市場10年,還欠下了數億債務……

作為飾品女王,周曉光見過太多奢華、昂貴的珠寶,也生產過價格不菲的飾品。但她記憶中,自己最震撼的,是她16歲時,在商店中見到的一款售價3塊的黑絲絨鞋。

當時,為了得到這雙鞋,她整整干了2個月,才賺夠2塊錢,在奶奶的資助下,最終如愿買到那雙鞋,卻一直舍不得穿。

商場浮沉36年,周曉光最得意的是她的家族。作為長女,她從小就希望能建一棟大房子,讓全家人都住在里面。

2001年,39歲的她實現了這個愿望。新光總部建成,她把家安在了頂樓,全家28口人全部住在里面。母親操持著整個家,妹妹、妹夫,和孩子們都住在一起。

而整個家族,幾乎都在她的集團上班。她像個家長一樣,操持著事業,也忙碌于生活。

周曉光全家福

付出最多的,是周曉光的母親。周曉光稱,自己的經商之道,都是從母親那里學來的。

她的母親,是“雞毛換糖”的一把好手。在并不富裕的年代,她一個人挑起貨擔,養活了大半個家。母親也是當地第一個拿到“雞毛換糖”營業執照的人。

母親的堅毅、勤勞,她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她的母親是一個剛強的人,不僅下地干活不輸男人,還繡得一手好鞋。每到年底,無論日子過得多苦,都會給每個孩子,納一雙布鞋。

母親做活也做得快,別人一天能做20套服裝,母親能做38套。別人說養5個女兒沒用,母親就嚴格要求女兒,一定要女兒出人頭地。

周曉光和母親

生意做大之后,周曉光時常為巨大的工作壓力而感到惆悵,母親安慰她:“天氣總是時晴時雨,生意也會有賠有賺。”

而出事后,有記者采訪到了她的母親。80多歲的母親對記者說:

“我女兒走路走得太快了,她很想做大的,我早就叫她不要去搞那些東西了,實際上做點小生意混口飯吃就很好了。”

只可惜,從前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人心,一旦富裕過、成功過,也再難接受平凡,接受失敗了。

雞毛會飛上天,但最終,總要回歸地平線……

部分參考資料:

1、《女人就是要發光》周曉光自傳

2、新光落幕!白手起家女首富,一地雞毛退市 《中國證券報》

3、女首富告急 《財經天下周刊》

圖片來源:電視劇截圖、網絡等

原標題:《女首富的800億,沒了》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哈| 南江县| 贡山| 额济纳旗| 石城县| 泸水县| 永清县| 合川市| 徐水县| 白水县| 冀州市| 德安县| 明溪县| 甘德县| 东阿县| 黄大仙区| 锦屏县| 亚东县| 隆尧县| 广饶县| 老河口市| 鄂托克旗| 内黄县| 贡嘎县| 公主岭市| 秦安县| 长葛市| 哈尔滨市| 汕尾市| 信阳市| 宜阳县| 五河县| 明水县| 富阳市| 金山区| 庆安县| 封丘县| 盖州市| 岳池县| 广安市| 佛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