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果沒有書 | 書友故事5:別讓過度敏感毀了你的生活
親愛的書友們,
歡迎來到樊登讀書的書友故事欄目——《如果沒有書》,
這里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從事于不同行業的書友,
將他們聚集在這里的是一份對于讀書的熱愛,
在這里,我們將會分享來自樊登讀書書友的真實故事,
希望他們的故事,也能給你帶來啟發和力量。

如果沒有書,
悲觀無力時你會做什么?
迷茫焦慮時你會怎么選?
本期書友故事,我們邀請到了來自湖北武漢的書友徐珍珍。
Q:如果沒有書,你的生活會是什么樣?
A:我想到從前沒有閱讀習慣的自己,因為思維的盲區,總是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經過了這幾年,其實我有點不敢想象沒有書的日子,不知道那會是什么樣子。
六年前,我女兒13歲,正是叛逆的年紀。當時為了解決和女兒溝通之間的問題,也想了解一些親子關系的知識,在qq群里被一位陌生的媽媽推薦了《養育女孩》這本書。
跟著樊登老師讀下來這本書,發現問題真是盤根錯節,孩子的問題好像并不是孩子的問題,丈夫的問題也不是丈夫的問題。我想要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于是開始培養自己聽書、讀書的習慣。
我的閱讀興趣也逐漸從關注親子關系的書籍:《解碼青春期》《被忽視的孩子》等,擴展到各個方面,例如《非暴力溝通》《樊登講論語》《人生只有一件事》《瓦爾登湖》等。從前的同學們這兩年見到我,都覺得我整個人變得輕盈了,其實是因為讀書影響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的書多了,我發現自己曾經花了很多冤枉的時間處理問題,而現在,我更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自然而然地,現在我和孩子的關系也更融洽了,相處模式也很自然。
為人父母嘛,總是不免擔心孩子的身體。一般周末到了九、十點,我總要去孩子房間看一看,孩子還在睡,還戴著耳機。這事如果放在從前,那我肯定是會把被子扯掉,對孩子發火。雖然其實心里是心疼孩子的身體,但表達的方式不對。然后呢,按照我姑娘那不肯吃虧的性子,家里必然又是一陣狂風暴雨。
但是現在,我意識到了,對孩子發怒并不能解決問題。看到不想看到的事情就說明這是錯誤的嗎?其實并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告訴自己正確地看待這些表象。
孩子睡懶覺,可能是因為前一天晚上放松了一下,在打游戲,或者和同學聊天熬了夜。這些都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段情節,與孩子的未來無關。就算我是孩子的媽媽,我也不會以自己的身份和思維方式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道德綁架。

從前我總覺得生活很壓抑,而現在,擁有了這種能夠跳出事實的覺悟以后,我好像也擁有了更多“鈍感力”。
盡管過去我自己也有歇斯底里的時候,但我并不討厭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那時的自己很真實,那些矛盾、情緒也都很真實。我把這些情緒的起伏,當作一個過程,而經過書本知識的滋養,我更加熱愛自己了,也享受不斷學習的過程。
人們都說,水、空氣、食物是生活的必需品,我覺得學習也是。起碼我目前還沒有看到身邊有哪個人完全拒絕接受新的理念。在我看來,每個人心中大多都有對美好生活、學習進步的向往。就像《論語》里說的,有教無類,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知識都是很包容的。
很多人覺得,身邊的人總有各種不好相處的地方,然而,如果你活成了別人想成為的樣子,其他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要靠近你。
聽了徐珍珍分享的故事,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
如果沒有書,你的生活會是什么樣?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感想或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