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言·四季

春語
君來蔓草生,
君去葛藤成。
寥落空山雨,
輕如竊語聲。
圖/江南有雪 詩/齊劼人

夏趣
林塘多鱔鱉,
夕照散蟲鉤。
蛙鼓清涼夜,
三更可盡收。
圖/嘉興平湖 詩/齊劼人

秋思
長天云作客,
來往無蹤跡。
但愿托懷思,
與君同夙夕。
圖/江南有雪 詩/齊劼人

冬夜
月出松濤止,
山無宿鳥鳴。
爐邊思往事,
犬吠兩三聲。
圖/江南有雪 詩/齊劼人
打開心里那臺單反
如果說律詩是短視頻,宋詞是長視頻,元曲是電影,明清小說是電視連續劇,那么絕句,尤其是五言絕句就是一張張照片。
絕句字數實在太少,在動輒言必據典、意則合經的近體詩和文賦潮流里,是股清流。20個字的五絕更是裝不下太多東西,沒有嘚瑟的余地,不能旁征博引,華麗詞藻也無鋪展可能,只能定格瞬間歡愉,記下剎那芳華,白描一點靈犀。寥寥數語,回味無窮。
漢語是華人精神世界的基材,以此類推,天下皆同。從漢代《古詩十九首》開始,老祖宗就嘗試以整齊劃一的五字句來表達生命情感。近兩千年過去,讀來仍讓人動容。經歷魏晉,直到南朝,五言詩平仄、韻律、體例基本形成,五絕也隨之誕生,并在唐人手里發揚光大。
世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系統里,或者說在某種意義里。用語言來清晰流暢的表達這種意義,并非易事。自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算起,古人用了近兩千年的時間,到了唐代,才熟練掌握這種文字組織的規律,駢散交織自如,用最凝練的韻律表達把漢語的美推向極致。如果說儒釋道的大傳統給出了“意義”,那么詩歌重新表達了“意義”。如果說先秦典籍創造了漢語,那么詩歌捕捉了漢語,保存了漢語,重塑了漢語。
這也是唐詩動人的原因,她直接連接著我們的精神世界,濃縮著歷代語言天才的至誠性靈,且未因科技革命、商品經濟而改變分毫。有一天,你有機會在月球上讀,照樣能引發共鳴。
毋庸置疑,唐詩帶著宋詞,把生命感受的方方面面都非常精準充分地表達過了,似乎不會再有“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句子,放眼皆是高山。現在提筆寫詩詞,確有班門弄斧之嫌。何況,對忙碌的當代人而言,那是沒要緊的事。
便利的即時通迅工具、快捷的飛機高鐵,現代社會的種種,大大拉近了人和人、人和自然的關系,但同時也消解了相思苦,淡化了行路難,重構了傷離別,可以說古意難復刻。好在自性和人心未變,我后來發現,五言絕句寫多了以后,心里那臺單反相機貌似打開了。(齊劼人 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