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扶桑談|參院選舉為岸田贏來“黃金三年”,但坦途中仍伏隱憂
昨天(7月10日)是日本第26屆參議院選舉的投票日。今晨發表了開票結果,125個改選議席均已落花有主。
岸田文雄超額完成任務
日本每次重大的國政選舉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這次也不例外。
在改選的125個議席中,自民黨獲得63席,超過改選議席(55席)8席,僅比2013年第23屆參議院選舉的壓倒性勝利少了2席,大大超過2016年第24屆選舉的56席、2019年第25屆選舉的57席。加上非改選的56個議席,自民黨在參議院總共有119席,居遙遙領先地位;日本維新會是另一個大贏家,獲得12席,實現了比改選議席數翻番的大躍進,在參議院總共占到了21席;公明黨獲13席,比改選議席少了1席,總議席為27席;議席下降最多的是立憲民主黨,只拿到17席,比改選前少了6席,在參議院的勢力由45席跌至39席;日本共產黨和國民民主黨也分別掉了2席,在參議院各掌握11席和10席;社民黨繼續保持1個席位,由于在比例代表區得票率為2.4%,勉強保住了政黨資格。
對誕生才9個月的岸田內閣而言,這場參議院選舉堪稱一次“期中考試”。岸田文雄毫無愧色地交出了一張靚麗的答卷。選前,日本連遭酷暑,電力不足,加上日元貶值、物價暴漲等負面因素,很多評論家認為岸田內閣能否打贏這場硬仗懸念不少。有鑒于此,岸田文雄將這次選舉的勝負線定在自民黨、公明黨合計獲得55席,加上非改選議席,繼續保持參議院過半數席位,這是低調得不能再低的目標。
初步研判,這次自民黨致勝因素主要有兩條:一是前首相安倍晉三在選前兩天遇刺身亡,導致大量“同情票”流向自民黨。尤其是在比例代表區,自民黨比上屆選舉多了540萬張票,在不支持任何政黨的無黨派群體中更是破天荒地拿到了26.0%的選票,超過人氣甚高的日本維新會和上屆“冠軍”立憲民主黨;二是在決定參議院勝負關鍵的32個“一人區”,由于在野黨陣營無法推舉統一候選人,力量相互抵消,導致執政聯盟以“28對4”的優勢碾壓在野黨陣營。而在2016年、2019年那兩次參議院選舉中,在“一人區”推舉統一候選人的在野黨陣營分別拿到了11席和10席。

當地時間2022年7月10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兼自民黨總裁岸田文雄在東京的自民黨選舉運營中心,為在選舉中獲勝的自民黨候選人的名字佩戴了玫瑰花。視覺中國 圖
“黃金三年”為岸田提供難得機遇
據統計,這次參議院選舉的投票率為52.05%,比2019年的第25屆參議院選舉高出3個百分點。
安倍卸任首相后,日本已經經歷了兩次重要的國政選舉,即2021年10月的第49屆眾議院選舉和2022年7月的第26屆參議院選舉。這兩次選舉都是在岸田文雄任內打贏的,無疑對穩固他的執政基礎非常有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岸田文雄可以在日本內外政策中更多地凸顯自己的色彩。
首先,時間對他有利。這場參議院選舉后,在2025年7月前日本不會再舉行眾參兩院選舉這樣的國政選舉,對執政者來說堪稱難得的“黃金三年”。岸田可以心無旁騖地施展拳腳,從容施政,而不必為取悅選民千方百計地拼湊短期內能看得見的政績。
其次,掣肘明顯減弱。安倍遇刺身亡后,自民黨最大派系“清和會”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清和會”內歷來有安倍系和福田系兩股勢力角逐,安倍是唯一壓得住陣腳的大佬。他遽然離世后,“清和會”內圍繞會長繼承人選的明爭暗斗將漸趨白熱化,很難在內外政策上對岸田形成有力掣肘。
第三,壯大主流陣營。岸田所在派系在自民黨內排名第四,但他就任首相后熱衷于同自民黨第三大派系麻生派攜手,實現所謂的“大宏池會”構想,他起用茂木敏充出任自民黨干事長,有利于拉攏自民黨第二派系茂木派。目前,“AKM”聯盟已儼然成為自民黨內的新主流派(A、K、M是麻生、岸田、茂木三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
其實,在參議院選舉前夕,岸田就已表現出試圖擺脫安倍操控的政治姿態。最明顯的例證就是不顧安倍反對,毅然更迭了防衛省事務次官島田和久。島田曾任安倍的首相秘書達6年半之久,是防衛省內主張將防衛費提升到GDP 2%的最起勁的高官。岸田已透露他將在9月底前對內閣和自民黨領導層人事進行大幅度調整。日媒普遍認為,在未來的政局運營中岸田色彩將越來越濃厚。
“日本丸”能否安渡險灘考驗岸田領導能力
不過,岸田文雄眼下面臨的內外難題可謂堆積如山。他把舵的“日本丸”能否安然駛過急流險灘尚在未定之天。主要有以下五大考驗:
第一,如何讓日本經濟渡過難關。近半年來,日元急劇貶值,跌至2002年的水平,加上日本嚴重依賴進口的能源、食品價格暴漲,導致日本出現經濟衰退和嚴重通脹同步的困難局面。岸田內閣要糾正安倍經濟學的積弊、推行其招牌政策的新資本主義難度甚大。
第二,如何應對新一波新冠疫情。近期,日本新冠疫情再次出現大面積蔓延局面,日增感染者人數突破5萬例,累計感染者總數已接近1000萬人,死亡超過3萬人。而且,這一波感染者相當高的比例是毒性和傳染性更強的BA.5,日本現有的醫療體系疲于應對。
第三,如何把握修憲進程的節奏。目前,贊成修憲的自民黨、公明黨、日本維新會和國民民主黨在參議院的議席(177席)已超過三分之二的門檻。但是,安倍遇刺身亡使得日本政壇失去推動修憲的核心人物,加上贊成修憲的各政黨關注重點各各不同,短期內難以取得共識。岸田雖不愿意放棄繼承安倍遺志的旗幟,如何把握節奏卻很不容易。
第四,如何對日本外交進行微調。岸田上任9個月里,由于自民黨黨內以安倍為首的鷹派勢力帶節奏,施壓力,日本在外交和安保領域加大對美一邊倒步伐,改變了以往穩重、低調,注重在各方角逐中游刃有余,保持協調。日本與亞洲主要鄰國中、俄、朝、韓的關系全面緊張。這種外交上的失衡、失控局面能否得到糾正,人們將拭目以待。
第五,如何維持自民黨內派系平衡。安倍遽然離世固然讓岸田可以放開手腳從容施政。但同時也讓岸田失去了可以幫他壓抑黨內極端勢力的“平衡器”和“壓艙石”。“AKM”聯盟試圖主導內外施政,可能會將安倍派推到二階派和菅義偉派等非主流派一邊去,加大岸田文雄掌控自民黨的難度。
(吳寄南,上海市日本學會名譽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