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祝淳翔︱金性堯與《小日報》

祝淳翔
2017-12-05 14:06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書評 >
字號

文史名家金性堯晚年在《新民晚報》撰有《小型報文粹》一文,先是回憶自己早年遷居來滬,便成了小報的忠實讀者,不僅耽讀小報,甚至連其在滬處女作的發(fā)表園地也在小報上。

我初到上海,住在三馬路一家旅館的三樓。第二天一早,我叫堂口的服務(wù)員去買幾份小報。當時的服務(wù)員叫“茶房”,全是中年男子,現(xiàn)在大部分是女性,這也是一個大變化。等一會,他卻拿來幾只小包子。我看了一怔說:“你買錯了!”他也一怔,睜大眼睛說:“你不是要小包子么?”我笑了起來,只得叫他再去買。當時的小報,以《金鋼鉆》《福爾摩斯》《羅賓漢》與《晶報》為四大金剛,因為是三日刊,所以有一份叫《晶報》(見《上海通志》)。我在上海小報的讀者中,還是一個后輩,卻是忠實的讀者。我在報刊上發(fā)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尤半狂的《小日報》,由金祖同介紹,內(nèi)容是記初見林語堂的印象。

初來上海時,金性堯年方十七,正當年少。剛來就被小報文章吸引,足見其魅力無窮。所以他后來說,“海派文化中,小型報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老上海文化生活的一個掠影”,這一感悟緣于切身經(jīng)歷,是今之論者很難體會的。

近來有幸覓到《小日報》上的金性堯的署名文章,茲擇要舉隅,以探知其當年的學術(shù)旨趣,也結(jié)合金氏相關(guān)文字,稍事發(fā)掘其與同道師友的交游。

1936年3月22日《小日報》刊頭

據(jù)陳靈犀回憶,《小日報》最初由韓天受創(chuàng)辦,四十天后無疾而終,1926年8月,由韓的兄弟韓嘯虎復刊,請沈吉誠主編。特約寫稿者,有步林屋、錢芥塵、張丹斧、江紅蕉、余空我等人。一年后,沈吉誠脫離該報,轉(zhuǎn)而從事電影業(yè),編務(wù)輾轉(zhuǎn)多人,后歸黃光益獨辦,邀尤半狂任主編。

金性堯在《小日報》設(shè)“屠嚼叢談”專欄,文章刊于1936年3月22日至5月20日,共十篇,分十二天刊完。其間尚有一篇《屠嚼之馀》,聲明“孔老二”措辭既非首創(chuàng),亦非貶孔,則刊于4月9日。按,金最初的室名喚作“屠嚼齋”,這名號帶點自嘲,他本人的解釋有些妙:“這不但由于我是一個肉食者,而且我覺得生于斯世,對于一切還是抱著這樣態(tài)度的為妙。”

“屠嚼叢談”拉雜寫來,篇幅總在七百字以上,比尋常的小報文章長出一截,略顯突兀。此后,金氏特意在《社會日報》(1945年5月7日)寫“一點請求”,稱:“我是寫慣比較長一點的文字的,這里雖然在極力遷就篇幅,然而比所謂‘短小精悍’的作品來,也許還仍然覺得長,因之我希望能勿加刪節(jié),盡一日之力刊畢。”

金氏初登文壇,文筆稍嫌古拙,內(nèi)容上亦偏嗜舊學。例如叢談之一從“讀經(jīng)救國”談起,說不如將古書當作“古人生活紀錄看待”,于是做起文抄公,引《論語·先進篇》里的幾段話,稱可作“大學畢業(yè)之后的出路問題”看,談得饒有興味。值得一說的還有,該文署名被錯印成金性克,讓人記起魯迅與金氏通信時,將其名字訛為惟堯一事。想來金先生平時寫字較潦草,常惹人誤認吧。好在錯僅兩處,事不過三。

叢談之二談古書標點,篇首“月前代友人點了一部文集,每遇到難以卒讀之處,真有‘廢書三嘆’之慨”一語,參看金氏《憶若英》:“記起雜志公司校印晚明小品時,有幾種集子的標點還是我和且同所作。”可知金及友人金祖同等青年人,當年都參與了阿英主編的上海雜志公司版《晚明四十家小品集》。

金祖同

《憶若英》文中還錄有金性堯1936年2月27日的日記,記其對阿英的初次印象:“至中國書店,遇金且同、衛(wèi)聚賢、陳志良三君,相與研討明代之買地券,顧未得要領(lǐng)。適愛好晚明文學之阿英君亦在。年約三十外,身材略低,外表望之稍落拓,有些名士氣,香煙卷老是銜在嘴上不息地呼著,發(fā)披而斜分,猶如希特勒式,與郭經(jīng)理絮絮談買書。”與阿英結(jié)識后,金性堯的學問日進,以后便多次為文,感念其“勉勵汲引”之力,而從4月7日《小日報》編者按語,稱金性堯“為錢杏村先生高足”,更可見兩人彼時關(guān)系之深了。

阿英,1938年

阿英,1939年

叢談之三、之五、之七,所論也頗具識見。如之三拈出《左傳》《史記》等古書里的幾則修辭,贊其描寫活潑,思想靈動,故不必一概打倒,而“應(yīng)該慎重地來接受我們祖先的遺產(chǎn)”。這觀點與魯迅、鄭振鐸的近似。之五提出書法家趙孟頫字子昂的昂字,因“頫乃俯本字”,故應(yīng)念作仰,不應(yīng)讀如杭。此見解復令人耳目一新。之七則批評“古已有之”的定命論,說會“使人們什么都不想奮斗和掙扎”,繼而筆鋒突轉(zhuǎn),稱:“倘能以迷信《推背圖》《大悲咒》的心理,移運于科學、真理、文明、紀律等的原則上面,不是多么的難能而又可貴也哉?”堪為奇思妙想。

叢談之四談麒麟童的藝術(shù),可視為金氏早期劇評文章的佳作。作者盡管觀劇經(jīng)驗不多,仍精確地概括出周信芳的藝術(shù)特色,即雖已倒嗓,照樣能用高超的技巧,予觀眾以“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刺激”。文中又不失時機地建議,不如將“反抗、團結(jié)、奮斗、自由、壓迫、流血、侵略……等術(shù)語”,放入戲詞,可使舊劇更深入平民階級。更請周氏刪去《青風亭》的末幕“雷打張繼保”,則“悲劇的沉重的空氣,得以保持”。

金性堯記憶中寫林語堂的,實為第八篇,題作“章太炎與曾國藩與林語堂”,內(nèi)容與初見林語堂無關(guān),倒是談了對林氏的初次印象。文章先是開宗明義,稱“人或有以只憑年齡的老幼來估計人類思想的健全和陳腐者,余終不以為然”,輒以章太炎盡管遲暮而胸有“蓬勃之氣”為例,指出曾國藩身為漢人,卻甘為清廷爪牙,一手絞殺洪楊革命,學問雖好,而為“宰漢的供具”,誠不可恕。再引出林語堂正值壯年,竟捧曾為“孤忠節(jié)烈之氣,與史可法、文天祥、孫中山諸公并躋”,實在無法茍同。文末附言還提及章氏認甲骨文為偽造,“擬于太炎先生致金祖同兄之書,亦一并談及”。但不知怎的,說好要談的文章,久不見蹤跡。只在章氏去世時撰挽聯(lián),略有道及:“論樸學一代大師,可惜深詆殷甲骨。于共和千秋元首,始終無愧漢完人”(1936年7月2日《晶報》)。又在暮年時,于《讀書》雜志發(fā)表《故人墳樹立秋風》,談及:“祖同是治甲骨的,因為卜辭中的‘且’字即‘祖’字,所以他有時便把自己名字寫成且同。太炎先生篤信《說文》,故而不信甲骨,以為是偽造的,后來祖同寫信向太炎先生請教,他回過好幾封信,祖同曾將這些信件據(jù)原墨影印成冊子,送了我一本,現(xiàn)在卻是難得的史料了。”也是點到即止。

叢談之九是一篇談藝隨筆,介紹豐子愷在《天地人》創(chuàng)刊號上的一頁詩畫,并引詩后短跋,譽為“詩佳畫佳,跋語亦格外有味”。此文不長,卻富有情趣。

值得注意的是,1936年2月15日,《小日報》曾報道奄城金山古物展覽會消息。一周后,金祖同即在《晶報》發(fā)表《記金性堯君》,中謂“金性堯君于金山出土之明買地券獨具只眼”,并恭維其“春秋既富,學力自強”。與此同時,金祖同洋洋萬言的長文《金山(衛(wèi))訪古記綱要》由衛(wèi)聚賢等人作序,在《小日報》連載。只此數(shù)端,就可見出金祖同與小報界頗有淵源。這也就是金性堯由其介紹向《小日報》供稿時的大致情形了。

《金山(衛(wèi))訪古記綱要》

《金山衛(wèi)訪古記綱要》石印本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凤冈县| 滨海县| 绥宁县| 大港区| 平山县| 宣恩县| 井陉县| 土默特左旗| 海安县| 安徽省| 宜宾县| 高要市| 米易县| 揭阳市| 黎川县| 扶余县| 龙陵县| 南开区| 泽普县| 宜宾县| 福贡县| 乐都县| 临夏市| 福建省| 遂宁市| 灵丘县| 镇平县| 乐至县| 巴彦淖尔市| 勐海县| 阿图什市| 浦城县| 成都市| 和静县| 噶尔县| 西城区| 苏尼特左旗| 永康市| 长垣县| 夏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