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范偉、趙本山現狀……一聲長嘆
七月,范偉很忙。
由陳思誠導演、他與黃渤主演的電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就要上映,在電影的宣發階段,他的參演片段活躍在各大社交網絡,表現不俗,強勢刷屏。
在電影這個行當,范偉被稱為娛樂圈最被低估的影帝。任何小人物的矛盾與市儈,范偉信手拈來,演得穩穩當當。
這是在趙本山身邊的那個范偉,夢寐以求的人生。
而最近一次聽見趙本山本人的消息,是在去年的12月份。
有媒體爆出,趙本山退出了遼寧民間藝術團。再往前,是2021年2月份的時候,本山傳媒海南公司被宣布破產清算。
2022年2月,趙本山的徒孫張玉嬌又大張旗鼓地與本山傳媒割席,公開叫板:“我是第一個跟趙本山對著干的人”。
種種爭議,趙本山三緘其口,沒有回應。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如今,這座屹立在黑土地上的商業帝國,頹勢也肉眼可見。
遙想當年,從普普通通的東北農民到一呼百應的“小品之王”,趙本山走了三十年。
后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1962年,遼寧沈陽。
工廠的煙筒翻滾著濃煙,這座從硝煙中走過的城市,正百廢待興。
這一年,范偉出生在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關系和睦,家庭美滿。
與熒幕上的憨厚爽朗不同,范偉私下里性格拘謹又內向,只偶爾做出點出格的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蔫淘”。

范偉童年照(左一)
11歲時,因為和哥哥姐姐吵架,范偉一氣之下,揚言要離家出走。
同學不敢收留他,他就躲進了自家屋后的皮鞋廠里。十月底的東北很冷,沒多會兒,他冷得受不了,又偷摸回了家。
范偉貓在自家后院玻璃上,看著媽媽獨自坐在屋內抹淚,家里一片大亂。他有些得意,覺得自己無比重要。
他又躲回了皮鞋廠,再出來時,迎面撞上了自己的父親。
父親找了他許久,看到范偉囫圇出現在自己眼前,父親又氣又急,最后還是狠狠抱住了他。

范偉(右一)與哥哥姐姐
范偉出生的這一年,在離沈陽60公里之外的鐵嶺,趙本山剛剛成為孤兒。
這一年,趙本山5歲,一場肺結核奪走了母親的生命,父親趙德仁覺得老家實在太窮,想帶著孩子逃荒到黑龍江。
黑龍江天寒地凍,趙德仁看趙本山太小,估計去了也會凍死,就只帶上了他的哥哥姐姐。
趙本山被無情拋下,絕望時,是二叔趙德明收留了他。

趙本山二叔(左一)
在趙本山的記憶里,他的童年很苦,但也能咂摸出幾分甜。
趙二叔是個盲人,但二胡拉得極好,只要有人哼出調,二叔就能用二胡拉出來。
彼時,趙本山就是趙二叔的拐杖,他們一起在寇河邊放馬,在山坡上唱歌。
趙二叔蹲在河邊,用手分辨著片片野草,趙本山就站在水草叢中,用釬子捉蛤蟆。
蛤蟆和野菜,是當時趙本山品嘗過的最佳美味。除此之外,他吃的是村里人接濟的百家飯,穿的是同齡人不要的舊棉衣。
1996年,倪萍到趙本山的出生地采訪,趙本山指著村頭一間小破窩棚:
“那就是我小時候的家。”

1991年,趙本山采訪中提及鄉親落淚

趙二叔二胡拉得好,趙本山耳濡目染,自然也學到了精髓。
年少的日子里,他混跡于村頭巷尾的紅白喜事,吹拉彈唱,樣樣精通。
1974年,17歲的趙本山,終于憑著一把手藝,進入了公社文藝宣傳隊。
再往后,他被借調到西豐縣劇團,沒有正式的編制,主演二人轉。
趙本山二胡演奏《二泉映月》
二人轉,這個生長在黑土地上300多年的民間藝術,收留了趙本山孤蕩的心。
與此同時,60公里之外的沈陽,青年范偉開始在學校的文藝隊里唱樣板戲。
在趙本山唱著《小拜年》、《月牙五更》,在鄉間簡陋的舞臺上摸爬滾打時,范偉站在學校禮堂里,《紅燈記》、《沙家浜》,他張口就來。
范偉家里有個老舅在市文藝隊工作,看范偉確實喜歡在舞臺上表演,就給找了個音樂學院的老師,想點撥他幾下。
范偉當著老師的面唱了幾句,又講了段評書,老師直言:“你要是唱歌,一輩子都是業余的,表演倒還是那么塊料。”
1978年,16歲的范偉通過親戚,找到了沈陽曲藝團的相聲演員陳連仲,頭一磕,入了相聲這道門。
拜師時,范偉當著師父的面,用農村土話說了個相聲小段。
陳連仲蹙著眉,搖了搖頭:“孩子,你條件一般,我盡量教你,能教成我就帶著你好好學。”

范偉在舞臺上說相聲
四年之后,遼寧省舉辦了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
25歲的趙本山捧著三弦翻著眼,將盲人張志演得活靈活現,一舉成名。
這一年,鐵嶺民間藝術團需要一位演員臨時救場,因《摔三弦》初露鋒芒的趙本山,被借調過來。

趙本山表演《摔三弦》
吃晚飯的時候,趙本山拎著瓶鐵嶺老窖挨桌敬酒,敬酒詞一套一套:“一杯生二杯熟,三杯四杯是朋友”。
彼時,跟著老師來鐵嶺表演的范偉就搓著手坐在一邊——他敬佩趙本山臺上的惟妙惟肖,也羨慕他臺下的八面玲瓏。
第二年,21歲的范偉考進了沈陽曲藝團,成了一名相聲演員。

考進了體制內,不代表萬事大吉。
團里有十幾組相聲演員,卻只有兩個編劇。范偉置身其中,論資歷不夠格,論能力也不突出,哪有人專門為他寫劇本。
范偉想著,干脆就自己寫本子得了。
某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用日記結構寫的小說,覺得新奇。他靈感迸發,揮手寫出自己的處女作:《一個廠長的日記》。
這是一個失敗的相聲作品——因為全篇砸不出一個“包袱”,范偉還被團里的同事起了個外號:悲劇相聲。

年輕時的范偉
好在命運眷顧了他。
1986年,第一屆全國相聲大賽開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曲藝編輯來到沈陽曲藝團選作品,范偉的處女作也混入其中。
初選時,團里的演員挨個給編輯念本子,因為本子是自己寫的,范偉讀起來抑揚頓挫,真情流露。
這個編輯眼前一亮,對團長說:“這個小胖子讀稿子感覺不錯,分寸把握得好。這孩子會有點兒出息,你們得好好培養。”
因為這句金口玉言,范偉被選上參加全國相聲大賽,雖說沒能得獎,但從北京回來后,范偉搖身一變,成了團里的骨干。

1986年,范偉(左一)演出相聲
24歲的范偉春風得意,與此同時,趙本山也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人生高點。
1986年,29歲的趙本山已經正式調進了鐵嶺民間藝術團,在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個正式搭檔——潘長江。
潘長江父母是鐵嶺縣劇團評劇演員,潘長江也自小跟著學評劇。
長大之后,因為身材的原因,潘長江考劇團,怎么也考不上,“演出時穿的道袍都撐不起來”。直到1984年,27歲的潘長江才被鐵嶺民間藝術團收納,演的是丑角。
一個是草根藝人趙本山,一個是梨園子弟潘長江,一個是“瞎子張志”,一個是“關東丑王”,兩人一拍即合,演了出戲,叫《大觀燈》。

潘長江(左)與趙本山(右)演出《大觀燈》
在戲里,兩人一個瘸、一個瞎,一經推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那段時間,兩個人從八點開演,一直演到晚上十一二點,吃飯都在劇場里,不知道外邊黑白。
《大觀燈》連續在沈陽演了500多場,在黑土地上種下了姓名。
因為這場戲,趙本山和潘長江還得了個俗名:一個叫“天下第一瞎”,一個叫“天下第一瘸”。

1987年,時任中國廣播說唱團團長的姜昆,帶團來到鐵嶺演出。
這時候,姜昆已經擔任了4屆春晚的主持,更別說在這一年春晚,姜昆剛演完《虎口遐想》,可謂是全民皆知。
結果姜昆在鐵嶺體育館表演時,臺下觀眾卻表情冷淡,少有掌聲。細問之下才知道,本地還有相當受歡迎的一喜劇人才,叫趙本山。
姜昆慕名前去,被趙本山的《瞎子摸燈》拜服,決定要將趙本山推向春晚。

姜昆(右一)與趙本山(中間)

上春晚,可比上炕費勁。
1988年,趙本山的節目被選上了春晚舞臺,但要先在哈爾濱分會場試試水。
消息一定,整個鐵嶺都轟動了,趙本山高興壞了。這一年,趙本山31歲,似乎看到了人生巔峰。
回到鐵嶺,迎接他的場面可謂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誰知道除夕當天,全村老少爺們守在電視機前,一直到電視上打出“再見”兩個字,連趙本山的影子都沒見。
趙本山感覺無顏見鐵嶺父老。
身邊人給他支招,“是不是沒送禮啊”。趙本山眼前一亮,轉過年,他搬著一箱茅臺酒,又晃晃悠悠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他到處打聽“這玩意兒給誰送去”,沒有人能給指出明路。
最后,趙本山就躲在招待所里,一天一瓶酒,下酒菜是看不清的前路。

相聲演員李金斗(左一)與趙本山(右一)
趙本山像無頭蒼蠅一樣在北京亂撞的時候,范偉也忙,忙著相親。
相親是從范偉的24歲開始的。
那時候,范偉在曲藝團工作穩定,但因為“長得著急”,遲遲找不到對象。家里人急了,開始給他張羅相親。
第一個姑娘是商店的營業員,兩人相處了一個星期,無疾而終;第二個姑娘是工廠的技術員,兩人接觸了一個月,還是沒來電;
1988年,相到第三個姑娘時,26歲的范偉心動了。
第三個姑娘叫楊寶玲,剛從學校畢業,比范偉小六歲。看著眼前青春靚麗的姑娘,“中年永駐”的范偉,突然開始自卑。

范偉談自己長相
后來在媒人的撮合下,兩人多了個接觸的機會,單獨約在了沈陽的北陵公園。
去約會之前,范偉局促不安,姐姐攬下了他的造型工作——緊身褲、費翔同款爆炸頭,還頂著一個大腦袋。
見面后,楊寶玲打眼一看,怎么看怎么難受。
后來兩人去吃飯,楊寶玲胃口小,飯剩了一些,范偉看著剩飯心疼,就端過來自己全吃了。
楊寶玲這才認定這個男人:“這是一個樸實的人。”
后來范偉提起兩人約會的過程,偷偷笑了幾聲:“其實我媳婦當時近視,她要是戴了眼鏡,估計就成不了了。”
1990年4月10日,兩人登記結婚,28歲的范偉,邁進了人生新階段。

范偉夫妻與師父
這一年,對趙本山來說,也是一場如約而至的驚喜。
1990年,33歲的趙本山終于第一次出現在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上,表演的是被連斃三次的小品——《相親》。
他一襲灰色中山裝,戴著一頂青色小帽,蔫頭巴腦,哏哏著脖兒,引爆了全民笑點。
往后三年,趙本山連奪下三年的春晚小品類節目一等獎。
趙本山的時代,開啟了。

1990年,趙本山小品《相親》
當時,在趙本山這座高峰之下,仰望他的有許多,范偉是其中一個。
1992年底,鐵嶺藝術團團長崔凱給正在北京演出的范偉捎了句話,說趙本山新小品中有個角色要換一下,想讓范偉去試試。
范偉連忙答應,跑去央視的排練廳,練了幾天后,春晚總導演卻始終不同意換角。
為了不讓趙本山犯難,范偉打了聲招呼,離開了排練中心。這讓趙本山高看了范偉一眼:“寵辱不驚,是個本性善良的人,也是個好搭檔”。
1993年4月,趙本山給范偉打來電話:“遼寧省藝術節有個小品缺個收費員,你有興趣嗎?”
那部小品叫《走毛道》,自此,金牌搭檔碰了頭,春晚小品也有了新看頭。
這一年,趙本山36歲,范偉31歲。


1995年,33歲的范偉第一次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
那是小品《牛大叔提干》,范偉演一個機關秘書,精明又諂媚。
彼時,范偉臺詞沒多少,形象也一般,焦點始終在趙本山身上。

1995年,趙本山、范偉合作《牛大叔提干》
下了春晚的舞臺,范偉回到了沈陽,從火車站出來后,他打了個出租車。
在路上,他一直等司機認出他來,聊了幾句,司機無動于衷。
他不死心,下車時還特意問師傅要了發票,兩人四目相對,依舊沒認出來。
范偉日后講起這個經歷,說了句:“可能司機師傅太困了吧,大過年的”,時隔多年,他依舊介懷。

而這樣的情況,是早幾年兩人合作的常態。
在趙本山的小品中,眾星拱月,范偉只是那顆星,暗淡無光。
他是仗勢欺人的司機,是精致妖嬈的老師,是一本正經的鄉長……沒有人關注范偉是誰,只知道這是趙本山的搭檔。
范偉很憋屈,好幾次和趙本山辭演:“哥你要不換個搭檔吧,換個女搭檔,光棍戲太難演了。”
趙本山不動如山:“你別著急,你就跟著我走。”

1997年,趙本山、范偉合作《紅高粱模特隊》
轉機與千禧年一起到來。
某天,編劇宮凱波和范偉講了自己在醫院里看到的幾個真實的小故事,范偉聽罷,特別喜歡。等到趙本山來了北京,三個人坐下來商量了一下,作品開始成型——《賣拐》。
于是,在2001年春晚舞臺上,范偉摘下了眼鏡,剃成了平頭,被人忽悠得一愣一愣。
一句“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是伙夫”,成了范偉最佳的自畫像。
再往后,兩人乘勝追擊,賣完拐又賣車,賣完車又賣擔架,《賣拐三部曲》口碑熱度雙開花,每年都把春晚一等獎捧回家。
范偉終于火了,但危機與轉機,往往相攜而來。

2001年,趙本山、范偉、高秀敏合作《賣拐》

范偉忙著在舞臺上尋找價值時,早已功成名就的趙本山,回到了東北老家。
2000年,趙本山應閆學晶夫妻倆的邀請,去劇場里看二人轉。
看著舞臺上賣力演出的民間藝人,趙本山突然覺得,自己需要為二人轉做些什么。
他決定,要收幾個二人轉弟子,將二人轉從東北這個小旮旯,推向全國的大舞臺。

趙本山與閆學晶
身邊人都不解,覺得這是一條費力不討好的路,明明憑借著春晚的名氣,趙本山輕輕松松就能賺到盆滿缽滿。
趙本山不聽勸,只扔下一句:“我看到了自己過去的路”。
趙本山將二人轉比喻為冬天的一棵大蔥:葉黃、根綠、心不死。要將這么一個日落西山的行當扶起,難度可想而知。
他接手二人轉的時候,這個行當烏煙瘴氣,演員良莠不齊,表演的地點多是洗浴中心,唱的也都是些不入流的葷段子。
于是,趙本山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要改革,倡導“綠色二人轉”。
2001年,趙本山收下第一批弟子后,舉辦了“二人轉本山杯大賽”,開始搜羅和挑選東三省的二人轉人才。
只是這些來自田間地頭的民間演員,向來不受規矩管束。剛一開始,他們就給了趙本山一個下馬威——趙本山約開會,不來;趙本山安排工作,不去。
趙本山心里明白,“再聰明的頭腦,也對付不過一個民間藝人”,于是他想了個招,開始以情服人。
誰需要錢,他給掏;誰家里孩子讀書,他幫忙聯系。大到公司戰略規劃,小到兩口子打架鬧離婚,事無巨細,他統統插手。
漸漸地,徒弟們心服口服。
“趙家班”演奏《賽馬》
趙本山忙著組建“趙家班”時,范偉也找到了新出路。
2003年,41歲的范偉接到了馮小剛的邀請,出演電影《手機》,演一個河南農民。
在戲中,他只有幾句臺詞,說的是河南話。范偉心里直打鼓,總害怕自己說得不地道。
劇組里有個河南人,范偉請他把這句話用錄音機錄了下來,然后捧著錄音機來回地學——回家講給老婆孩子聽,結果還是有幾個字帶著點東北味。
范偉急了,買了火車票去鄭州。在路上,他看到一個農民,穿著背心叼著煙,舔著小肚往前走,范偉若有所思。
到鄭州后,他找了個當地的熟人,把人請到了賓館里,一個字一個字地對著教,對方點了頭,這才放下了心。
不久之后,一個穿著跨欄背心,叼著煙,一嘴地道河南話的老農民出現在電影中,范偉把這個角色徹底演活了。
2003年,范偉出演《手機》片段
2004年,范偉又出現在馮小剛的賀歲電影《天下無賊》中。
范偉戲份不多,但一句“IC,IP,IQ卡,通通告訴我密碼”,時至今日,仍有余音。
電影這個行當的門,給范偉開了一道縫。門里的世界,比春晚舞臺更讓他游刃有余。

2004年,范偉出演《天下無賊》

很多事情,合久必分。
矛盾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呢?
2004年,趙本山和范偉一起做客了訪談節目。有網友對范偉留言:“您可千萬別離開本山大哥,沒事多給大哥買幾顆大中華。”
兩人聽罷,樂不可支。

2004年,參加節目時的兩人
錄這檔節目時,正是電視劇《馬大帥》的宣傳期。也是這部電視劇,給了范偉一個至今都擺脫不了的經典角色——范德彪。
在《馬大帥1》中,馬大帥是蔫的,范德彪是炸的,兩人平分秋色,互相成就。到了《馬大帥3》,范德彪這個屹立在遼北平原的“孤獨巨人”,完全奪走了屬于主角的高光。
甚至有網友說,續集不應該叫《馬大帥》,而是叫《范德彪與他的姐夫》。

《馬大帥》中,范德彪的“鷹爪撓”
拍電視劇時,范偉與趙本山樂在其中。
劇本只是個框架,更多的笑料,都是兩個人在拍攝過程中撞出來的。
范偉說:“那時候就演著玩,鏡頭開機了就演,演過癮了就咔結束。結束之后到剪輯臺,哪兒有點玩脫了,就剪一剪,哪兒好玩就留下。”
但在春晚舞臺上,范偉如履薄冰,生怕自己在直播中說錯一個字。只是越怕啥,往往越來啥。

2003年,拍《馬大帥》時二人花絮
2005年的春晚,范偉開頭的第一句詞,就錯了。
在小品《功夫》中,原詞是“借我一雙慧眼”,范偉一張口,說成了“借你借你一眼慧眼”。他磕巴了一下,心想完了。
《功夫》之后,范偉再也沒上過春晚舞臺。趙本山與范偉這對黃金搭檔,也逐漸走失。
2005年,趙本山、范偉合作《功夫》
2009年,趙本山自導自演的《關東大先生》,是范偉和趙本山的最后一次合作。
這部片的主演叫張小飛,是趙本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徒弟,范偉在其中客串一個角色,幾個鏡頭,戲份極少。
趙本山對媒體說:“你看范偉現在腕兒多大了,人家能來演就等于借人光了。”

因為趙本山這頓“夾槍帶棒”的發言,兩人的關系在外界看來,儼然起了嫌隙。
范偉本人曾對媒體回應:“趙本山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他把所有難聽話都說了,把所有好事都做了。”
他始終記得趙本山的恩情,只是道不同,終究不相為謀。

范偉真的離開了。
離開春晚舞臺之后,范偉把自己交給了電影鏡頭。
2006年,44歲的范偉接下了文藝片《芳香之旅》,演一個公交車司機老崔。
為了這個角色,范偉前期寫了一萬多字的人物筆記,又餓了自己整整三個月。
他知道,自己的喜劇形象太過深入人心,想讓觀眾不出戲,他得使上加倍的勁兒。
這部影片在當年只收獲了一百多萬票房,卻讓范偉獲得了當年開羅電影節的特別表演獎。
在片中與范偉演對手戲的張靜初說:“看到范偉,你就知道自己以后怎么走這條路了,他是個方向。”

2006年,范偉出演《芳香之旅》
那段時間,范偉在各個電影里游蕩:歷史片中,他演兩面三刀的間諜;生活片里,他演老實巴交的漢子。
弱者的善良和單純,小人物的矛盾與市儈,范偉信手拈來,演得穩穩當當。
彼時很多人對范偉說,“怎么沒在電視機上看到你了”。
范偉也不慌張,只輕輕回了一句:“我在自己舒服的行當里多做點事,那個行當來不了了就少做點。”
2005年,范偉出演《求求你,表揚我》經典片段
在春晚這個五光十色的名利場,范偉果斷地抽身而出,說放下就放下。
但對趙本山而言,退場是一個緩慢而殘忍的過程。
春晚舞臺上有一句話,叫“趙本山的小品成功了,春晚就成功了一半”。
從1990年登上舞臺,趙本山在春晚待了21年。看趙本山的小品,也成了觀眾持續20年的文化習慣。
范偉退出舞臺之后,接過趙本山搭檔這一棒的,是宋丹丹。“白云”與“黑土”的組合,一度成為新的文化現象。
只是僅合作了三年,宋丹丹也因種種原因,離開了春晚。
2008年的《火炬手》,是宋丹丹與趙本山合作的最后一次春晚舞臺,上臺之前,趙本山渾身起了小米粒大的紅疹,一直在打點滴。
強撐著演完下了臺,趙本山在后臺憋不住眼淚:“太難了,這個小品演得太不容易了。
身邊的搭檔漸漸離場,趙本山越來越孤獨。

2008年,趙本山、宋丹丹合作《火炬手》
2009年,52歲的趙本山帶上了徒弟小沈陽和丫蛋,交出了一個不錯的作品:《不差錢》。只是很多人都留意到,在表演過程中,趙本山幾次壓不住咳嗽。
事情比想象的還要糟糕。下了春晚的舞臺,趙本山打開攥在手里的紙巾,看到了痰上的血絲:
“其實上臺的時候,我就一直忍著,怕影響說臺詞,后來實在憋不住了,就咳出來了,真得對觀眾說聲抱歉。”

2009年,趙本山與小沈陽合作《不差錢》
禍不單行。這一年的9月30日,拍攝《鄉村愛情3》時,52歲的趙本山突發腦溢血,被送到了醫院。
在病房時,趙本山依舊放不下心事,他把徒弟們叫到跟前,開始交代后事:
一張銀行卡給了前妻生下的大女兒,其他的留給了現任妻子,還囑咐徒弟們千萬不要分開。
“只要你們都在一起,這個團就不會散。”

趙本山和徒弟們

趙本山的謝幕,來得很突然。
2010年,53歲的趙本山獲得了華鼎獎終身成就獎。趙本山很珍惜這個獎,因為華鼎獎代表著老百姓的口碑榮譽,“說實話,我賺的全是老百姓的錢,所以我要感謝他們”。
而一個月前,他花2億價錢購買的私人飛機“本山號”剛剛落地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輿論的硝煙都還未散盡。
趙本山自己也回應過:“中國人有個習慣,看你可憐非常好,看你太好了,心里別扭”。

但好景不長。
2011年的春晚,演完小品《同桌的你》之后,趙本山一下了舞臺,就進了醫務室吸氧。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力不從心。
這是趙本山的最后一個春晚舞臺,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臺詞是:“此處省略一萬字”。
一萬字的故事,說不盡他的輝煌,也道不清他的離場。
這一年,趙本山54歲,“小品王”在春晚的奇妙旅程,走到了終點。

2011年,趙本山《同桌的你》最后一個鏡頭
在趙本山與名利較勁的那些年,范偉反而在娛樂圈“藏”了起來。
不炒作、沒緋聞,對能迅速引起關注度的綜藝,也從不參加,“我覺得我演戲會給大家帶來快樂,生活之中的樣子會讓大家失望”。
那些燈紅酒綠,光鮮亮麗,乃至蠅營狗茍、活色生香,與他都沒有關系。
他只是演戲,閑下來了,就回家做飯,“別人做的都沒有我做的好吃”。

二十年影視生涯,范偉出演了一百多部影視作品,作品的質量飄忽不定,范偉的表演卻挑不出錯。
2016年,54歲的范偉憑借《不成問題的問題》奪得了影帝,頒獎詞中評價他“秉持靜水深流的意境,把善惡與媚俗,做了細膩的詮釋”。
范偉上臺領獎,態度謙卑,他說:“這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電影,我們拍得很淡,演得也很淡。”
2021年,他又憑《一秒鐘》,拿下了金雞獎的最佳男配角。
流水的恬淡,終將匯聚出宏大的力量。

2012年,趙本山講到徒弟時,信誓旦旦地說:“除非我攆他們走,我攆他們都攆不走。”
10年后,趙本山的徒孫“嬌嬌”在直播間公然叫板:“我是第一個跟趙本山對著干的人。”
這幾年來,趙本山本人漸漸淡出大眾視野,而他引以為傲的“趙家班”,卻狀況不斷。
先是劉小光(《鄉村愛情》中趙四的扮演者)在直播中發牢騷,嫌棄公司抽成的傭金太高;又是唐鑒軍(《鄉村愛情》謝廣坤的扮演者)被人爆出婚內出軌,眾說紛紜,一筆糊涂賬……
在趙本山風頭無兩時,他的擁躉們一呼百應;而當他不再輝煌時,猢猻們也散得像陣風。
這是趙本山任何一個作品的結尾,都寫不出的無情與落寞。

2020年,趙本山出演《劉老根3》
這些年,也總有人問范偉,還會不會參加春晚,范偉話沒說死:“看作品,你要是沒有好作品的話,自己也難受,觀眾也失望。”
但當主持人問他夢想是什么時,范偉不假思索地開口:“當一個好演員”。
他這么說了,也這么做了。

2008年,范偉出演《耳朵大有福》
時間回到2020年,《劉老根3》開播,范偉的回歸客串,成了這部劇最大的看點。
昔日的搭檔相逢一笑,范偉的意氣風發和趙本山的老態龍鐘撞在一起,心酸且刺目。
趙本山說,你一走就是十七八年,連個招呼也不打。范偉回他:“這不是你一句話,你說回來我就回來唄。”
而現在,2022年都過完一半了,在歲月的流逝中,走散了很多人。
有緣分的人,還會再重逢嗎?

部分參考資料:
1、遼寧日報|趙本山:從黑土地走出去的奇跡
2、遼寧日報|趙本山首談退出春晚:力不從心 謝幕是最好開始
3、人民文娛|專訪范偉:社恐心社牛演技
4、新浪網|趙本山、范偉聊《劉老根》、《馬大帥》
5、《男人裝》|“小人物” 范偉
6、《名人面對面》|范偉:我也曾盼春晚一夜成名
7、《名人面對面》|本山江湖
8、《魯豫有約》|范偉·戲里人生/范偉·我是悲劇性格
9、《南方人物周刊》|范偉:我知道我是怎么來的
10、《界面新聞》|專訪范偉:我其實是個特別拘謹的人
11、《魯豫有約》|趙本山和他的徒弟們
圖片來源:網絡、節目截圖等
原標題:《范偉、趙本山現狀……一聲長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