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1年前,她因一雙“大眼睛”震撼全國,如今活成了這樣
原創 阿呆爸 阿呆爸育兒
這是阿呆爸第572篇原創

阿呆爸育兒特約作者:小魚堡
大家好,這里是阿呆爸育兒。
1991年,一張名為《我要讀書》的照片,在方興未艾的互聯網上引起了廣泛的傳播,甚至一度登上了小學課本。
這張照片是對一個正在上課的小女孩的面部特寫。

亂糟糟的齊耳短發,粗糙干燥的皮膚,破舊的棉襖……圓鼓鼓的大眼睛中透露出對知識的極度渴望,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照片中的小女孩叫“蘇明娟”,她因這張照片被大眾親切地稱為“大眼睛女孩”。
自那時開始,希望工程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資助,無數失學兒童得以重返校園,圓了求學夢。蘇明娟也就此成了希望工程的“代言人”,命運也因此而改寫。
如今31年過去了,這個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大眼睛女孩,現在怎么樣了呢?
01.
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
我要倍加珍惜
1983年,蘇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縣的張灣村。金寨是全國有名的革命老區,同時也是出了名的貧困縣。
而蘇明娟的家又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戶,一家人過著拮據的生活。
1990年,已經7歲的蘇明娟到了上學的年紀,但是家里極其困難,每年的土地收成也僅僅只夠一家人吃三個月。
更多時候,她的父親蘇良友只能依靠每天起早貪黑上山砍柴,用換來的錢買點口糧維持生計。
不過蘇良友還是靠著幾個月的辛勞,攢夠了第一學期100多元的學費,送女兒去上了學。
就這樣,7歲的蘇明娟進入了金寨縣三合鄉張灣小學讀書。
那時候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在這樣的家庭里,尤其是女孩子,想一直有書讀是一種奢侈。
很多女孩小學畢業就出去打工,然后早早地嫁了人,做了一名農村婦女,繼續重復著父輩窮苦的生活。
而蘇明娟不愿和父輩一樣,一輩子待在這個窮山溝里,她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年幼的蘇明娟知道,走出大山的唯一機會就是好好讀書。
可是盡管如此,蘇明娟心里很清楚,她隨時可能會輟學,因為貧困的家庭根本無法供她長期讀書,自己最終還是會走上父輩的老路。
然而,一個叫解海龍的攝影師的出現,給蘇明娟帶來了希望。
解海龍是來自北京的一位攝影師。
1991年,解龍海下鄉采風,不知不覺就來到了蘇明娟所在的山村,可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命里有時終須有”吧!

當解龍海走到蘇明娟的學校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破敗的教室、廢舊的桌椅,他沒想到還有如此破舊的學校。
而此時,正趴在桌子上寫作業的蘇明娟,聽說有北京的攝影師前來采風,便好奇地抬起了頭。
正是蘇明娟這個無意識的舉動,深深地觸動了解龍海的心。
解龍?;貞浾f:“在那破敗不堪的教室里,你很難相信,有那樣一雙明亮清澈的眼睛!那眼神太有穿透力了,甚至可以擊穿你的心靈!”
于是,解龍海立刻掏出相機,記錄下了這美好的瞬間。
解龍海將照片命名為《我要上學》,發表在了希望工程的宣傳海報上,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一時間,各路好心人爭相找到蘇明娟,希望能夠給她提供幫助。
有的人給她寄來了學費,有的人給她寄了許多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有的人給她捐贈衣物和課外書……
在大家的熱心援助下,蘇明娟順利讀完了高中。
而這張“大眼睛”照片也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一眼看中,蘇明娟也隨之成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02.
愛心相隨,一路成長
隨著這張照片被媒體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李萬先生就是蘇明娟的資助者之一。
除了給予金錢之外,李萬先生還經常寫信給蘇明娟,鼓勵她好好學習。
這給小小的蘇明娟帶去了無窮的精神動力。
對于蘇明娟來說,這種文字的交流讓她更加感激涕零。
還有大連的一對老夫婦拿出了他們僅有的退休金,告訴蘇明娟不要為金錢擔心。
除此之外,還有9個大學生給蘇明娟籌集了100塊錢,蘇明娟就用這些錢交了那學期的學費。
在之后的幾年里,為了幫助貧困山區的那些輟學兒童,蘇明娟經常參加一些慈善活動。
1997年,蘇明娟受邀到北京參加了中國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成了會場里年齡最小的一員。
會議后,她被選舉為團中央候補委員。

在她的成長路上,這些不一樣的經歷給她帶來了無窮的動力。
因此,蘇明娟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她非常認真地對待每一節課,一刻都不放松命運垂青于她的機會。
她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拼命讀書,一路深造。
2002年6月7日,蘇明娟參加了高考,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成功考上了一本,進入安徽大學金融專業學習。
“大眼睛”女孩的大學夢實現了,她取得的成績對得起當年那雙渴望知識的大眼睛。

那雙“大眼睛”,不僅幫助了蘇明娟,也讓整個社會開始關注貧困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
越來越多的人為山區像蘇明娟那樣的孩子而感到心疼,于是希望工程開始高效率地展開。
正是因為希望工程的不斷落實,這才慢慢地改善了一大批失學兒童的教育問題。
從蘇明娟個人到千千萬萬的失學兒童,正是因為蘇明娟的“大眼睛”照片,他們迎來了一場蝴蝶效應。
而蘇明娟本人也自愿加入了這場接力賽當中。
03.
自己淋過雨,也想為別人撐傘
蘇明娟深知是社會各界對她的幫助,她才得以改變了命運,所以心中一直有一顆感恩社會的心。
漸漸地,她也走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
早在初二時,她就把愛心人士資助的600元生活補貼,匯給了寧夏一位小姑娘,幫她圓了求學夢。
因為“大眼睛”照片在網絡上走紅,攝影師解海龍和蘇明娟把照片拍賣所得的30.8萬全部捐給了西藏,建設了一所希望小學。

蘇明娟從大一開始,就致力于幫助貧困生,把每個月900元的生活補貼轉給其他貧困生。
蘇明娟說:“現在的我課余時間可以做兼職,完全有能力養活自己了,還有許多人比我更需要幫助呢!”
不僅如此,蘇明娟還將自己勤工儉學的錢省出來一部分,用以資助跟她一樣的貧困山區孩子讀書。
大學畢業后,蘇明娟進入了一家銀行工作。
她還將自己人生當中的第一筆工資,悉數捐給了希望工程,她說:“沒有希望工程,就沒有我的今天!”
從工作至今,蘇明娟每年都會向希望工程捐款,十幾年來,從來沒有間斷過。

正是這樣的暖心善舉讓她在2017年當選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這讓她有了平臺將愛心繼續傳遞下去。
雖然沒有行政級別,也不領取報酬,而且是兼職性質,但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副廳級官職。

用蘇明娟的話說就是:“我并不在乎當多大官,拿多少錢,我只想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p>
蘇明娟在國家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用努力拼搏成就了自己的輝煌人生。
并且她始終保持初心,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斷向他人施以援手,幫助更多的人領略到生命不一樣的光彩。
她的奮發向上代表了希望的力量,她的知恩圖報也給予了我們很多力量。
或許我們從當年的“大眼睛”照片中不僅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中國光明的未來。
她說過一句話:“希望人們記住的,不是我一個人,而是希望工程。”
她,曾是受益者。
現在,更是踐行者。
31年前,蘇明娟或許想象不到,一張照片帶來了她一生的改變。
31年間,她接過助力棒,努力地將善意和希望繼續傳遞下去。
未來,這場用愛和希望筑起來的夢,會一直延續下去,生生不息。
作者:小魚堡,喜歡閱讀和思考,內心豐富,向往自由,一個致力于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者。專注婚姻、育兒類文章,讓你在婚姻和育兒的路上不再焦慮
- END -
原標題:《31年前,她因一雙“大眼睛”震撼全國,如今竟活成了這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