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千島湖光影藝術雙年展:湖面點亮“光影萬象”
千島湖光影藝術雙年展現場
澎湃新聞了解到,本屆雙年展由中國美術學院與淳安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國內首個以光影媒介為主的藝術雙年展。展覽在持續打造中國美術學院的“光影萬象”藝術平臺的同時,致力于推動建設公共藝術與地方文化相融合。
據悉,首屆“千島湖國際光影藝術雙年展”采取公開征集與特邀方案相結合的選取形式。2020年12月策展團隊啟動前期調研,于2022年2月向全球征集藝術方案,截至3月,總計收到來自全球10余個國家、208位藝術家的258件作品方案,并最終確定26件入選作品。此次展覽作品均在水域空間,包括水面與水底進行展示。這一形式即呈現了千島湖的自然與人文,也同時拓展了公共藝術的實踐。主辦方希望將公共藝術作品與千島湖的自然及歷史文脈相結合,并通過藝術與在地文旅的融合,推廣社會美育,實現美美與共的公共藝術價值。

阿薩杜爾·馬克洛夫《水上漫步》
對于千島湖,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說道,“三十年前我第一次來這里的時候,曾經給朋友寫信,稱這是一座’浪花圍困的小城’,是淳安人的離歌與鄉愁。現在,千島湖的美麗水面,被一件件作品點亮,成為光影藝術的舞臺。中國古人頌詠燈火,大多是描繪元夕時節的繁華盛景。而千島湖上這別開生面的光媒介展演,帶給我們的不但是‘千舸圍燈夢里湖’的詩性意境,更有一種蘊蓄著當代氣質、創新精神的‘光影萬象’。”

邁克·馬杰,《KRANS》
在展出的作品中,荷蘭藝術家邁克·馬杰(Maik Mager)的作品《KRANS》是一件花冠形式的漂浮雕塑,旨在向水下獅城致敬。獅城在1959 年為長眠水底,變成了一個神秘且美好的記憶。古城的遷移和時光變遷就像影子,而花冠仿佛就像一盞燈,提供了點亮水庫的最好契機。與邁克擁有類似主題的有藝術家臧雪的《水下之光》,也是以水為媒介聯結起千島湖的現在與過去。而藝術家鄭靖的《探》讓觀者在參與互動中探尋覆蓋在千島湖水下的歷史空間。

鄭靖《探》
法國藝術家尼克·凡·德·斯蒂的《水的厚度》以藍色的燈光線條圍繞著島嶼環形展開,具象化了水的厚度。藝術家李佳逸的《光織》采用淳安當地的傳統技藝“八都麻繡”的紋樣進行創作,具有象征性的麻繡紋樣,自水下古城蔓延附著在石頭表面,以若隱若現的姿態,將這古鎮的碎片呈現在觀眾面前。而張增增的《萬物生》、寇樹德的《水月流光》、陳芷豪的《卟嚕》,或是通過千島湖具有代表性的水杉樹,或是通過千島湖月光島的游覽索道,或是用聲光嬉戲湖中的魚群,將光影藝術與千島湖的地域特征相結合。

尼克·凡·德·斯蒂,《水的厚度》
此外,此次雙年展亦有作品以千島湖的“天下第一秀水”,呈現“寥亮心神瑩,含虛映自然”的藝術精神。例如,藝術家管懷賓的《漁者之歌》,以中國文化中的“漁夫”和“扁舟”意象傳達千島湖蘊藏的東方意趣。對于創作這一作品的起因,管懷賓表示,“一方面與前文言及的種種文化淵源和地緣特色相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由裝置藝術在某種特定場域的公共性、在地性,重溫經典與當下交會的意義。”藝術家景育民的《落羽》呈現出的是一片潔白的羽毛飄落在千島湖面的景象,意在營造“秋水寒白毛”的意境。入夜,通體發光的《落羽》與虛幻的倒影交織在湖面上,如一彎明月倒映在寂靜的微瀾。

景育民《落羽》
王中的《鏡月》是一組互動燈光影像裝置作品,作品運用水中鏡像屏幕和水岸燈光裝置,通過公眾在光束之間觸動紅外感應及肢體表演參與,轉譯為多變的光影,呈現“月行人相隨”的風趣與物境;陳克的《月涌澄心》由水面和水下兩部分構成,水面圓形裝置內放置適量可漂浮球體,浮球隨著千島湖的風向和水浪自由漂浮,描繪出“月有陰晴圓缺”的自然規律與人間世;余晨星的《通幽》中的光隨橋動,帶領觀者進入詩意的視幻空間;趙明的《碧水云肩》彰顯中國文化中芙蓉出水的浪漫情意。

王中,《鏡月》
法國藝術家讓 - 弗朗多瓦 · 加弗(Jean .F Gavoty)的《適應者的旅程》將千島湖的意象與全球能源問題將結合。保加利亞藝術家阿薩杜爾·馬克洛夫的《水上漫步》由各式各樣的人物剪影組成,他們形態生動、顏色各異,在視覺上創造了“水上漫步”的趣味畫面。阿薩杜爾表示,希望通過線性語言,在千島湖的水面建構一種開放的交流空間,這些用燈光勾勒的“人”,不僅行走在千島湖的水面,也穿梭于不同的時空與文化線索中。而其余作品也從不同視角為靜謐的千島湖塑造多元的文化面貌。

讓 - 弗朗多瓦 · 加弗,《適應者的旅程》
對于此次雙年展,高世名表示,“這次活動最大的貢獻,我認為是將科技、藝術、自然、景觀眾多元素詩意地融會起來,成就了一種扎根中國大地的新時代東方美學。”

管懷賓《漁者之境》
據悉,與雙年展同時啟動的還有千島湖“月光之戀”光影藝術夜游。它位于千島湖景區的核心景點月光島,是由千島湖旅游集團和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總院聯袂打造的大型戶外生態旅游項目,由“情園、系園、夢園、心園與逸園”5座小島組成,以“賞月、追月,逐夢、圓夢”為意境,凸顯千島湖山水文化和月光主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