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PO最前線|大麥植發:毛利率超七成,去年研發費用不足五百萬
又一家植發醫療機構沖刺港股IPO。
6月29日晚間,港交所網站披露,大麥植發醫療(深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麥植發”)已遞交港股上市申請。
大麥植發所在毛發診療服務行業可分為醫學診斷、植發服務及養固服務等。根據灼識咨詢報告,該行業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83億元增至2021年的23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3.5%,預計2026年進一步達712億元。
大麥植發在招股書稱,公司是行業內首家提供微針植發的醫療集團,按收入計,也是中國一線城市最大的提供毛發診療服務的醫療集團, 2021年的市場份額為5.2%。
在大麥植發之前,國內已經有雍禾醫療(2279.HK)于2021年底港股上市,如果順利,大麥植發或將成為“港股植發第二股”。
去年收入10.21億,毛利率超70%
如今的大麥植發成立于2015年,不過從其前身“科發源”來說,可以追溯到更早。
招股書披露,創始人李興東自2004年起進入植發行業,2010年收購杭州美之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更名為杭州科發源醫療技術有限公司。2019年9月,科發源醫療集團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布旗下“科發源微針植發”品牌更名為“大麥微針植發”。
招股書顯示,大麥植發提供集問診、診斷、微針植發、固發及養發為一體的毛發診療服務。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大麥植發的總收入分別為7.472億元、7.644億元以及10.21億元。毛利從2019年的5.96億元減少至2020年的5.803億元,不過在2021年增長至7.24億元,最近三年毛利率分別達到79.8%、75.9%及70.9%。2019年至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1501.4萬、6955.8萬和6611.6萬元。
在毛利率上,“植發第一股”雍禾醫療在2019年至2021年的毛利率分別為72.6%、74.6%、72.9%,大麥植發與其可謂不相上下。在營收上,大麥植發稍遜一籌。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1年,雍禾醫療總收入分別為12.24億元、16.38億元、21.69億元;毛利為8.89億元、12.22億元、15.8億元。

大麥植發近三年財務數據

雍禾醫療過去幾年的主要業績數據
對于業績數據的變動,大麥植發稱,主要是公司自2020年6月起經營養護中心所致:盡管養護中心提供的固發及養發服務的毛利率通常低于植發服務,但該服務一直增長迅速,顯示出作為經常性收入來源的巨大潛力。預期固發及養發服務的發展將延長我們提供的服務的生命周期, 進一步改善公司的收入及毛利結構,并使業務長期持續增長。
從既往的業務板塊表現來看,手術植發是大麥植發營收的主要來源,2019年和2020年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2020年降低至79%,而非手術固發及養發從過去不到10%增加到21%。

各業務板塊營收占比
微針技術是大麥植發對外宣傳的“亮點”。招股書介紹,目前中國的植發市場以毛囊單位抽?。‵UE)植發技術為主,通常使用1.0至1.5毫米的寶石刀在頭皮上開切口,并用鑷子撐開切口以植入種植物。大麥植發的創始人李興東在2006年將微針植發技術引入中國,公司為中國首家提供微針植發的醫療集團。該技術利用專有的0.6至1毫米種植筆植入毛囊,可保護毛囊,縮小創口且加快了術后恢復過程。

除了將植發技術應用于脫發患者的手術治療,大麥植發還提到,為有美學需求的客戶進行美學植發,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眉毛移植、前額發際線調低或修復、胡須及鬢角種植、瘢痕植發。
無論是植發還是養護,均依托于線下機構。招股書披露,目前,大麥植發經營33家醫療機構,每家醫療機構設立養護中心,服務范圍遍及中國31個城市。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另有4家服務機構正在建設中。此外,公司于2022年1月獲得首家毛發診療服務互聯網醫院的許可證,且正在籌備開業。通過互聯網問診,預計能夠為患者提供方便及經濟實惠的遠程醫療服務。

從股權結構上看,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創始人李興東和崔韶芳、李濟林、海南科發源、絲康源投資、寧波科鷹及寧波科超合共持有大麥植發投票權的92%。
去年營銷開支超5億元,研發費用不到500萬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2020年11月報道,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發的困擾,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脫發。隨著脫發、禿頂成為現代人的煩惱,植發、養發等“頭頂經濟”也興盛起來,這也是大麥植發、雍禾植發、碧蓮盛植發、新生植發等一批民營醫療機構沖進百億毛發診療賽道的重要背景。
大麥植發在招股書更是指出,行業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并會因更多參與者進入市場而繼續增長。
與光明的行業前景形成對的是,植發等項目也面臨許多爭議,而這些爭議多少都與營銷有關。例如,2022年4月,中國消費者報報道,湖北武漢的一名消費者在直播平臺看到武漢大麥微針植發醫院的宣傳,客服在咨詢時稱“成功率百分之百,毛囊成活率95%以上,植發終身不掉”,說好是試種,但大麥微針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剃掉其后腦勺大面積頭發。
大麥植發在營銷上投入不小。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大麥植發營銷及分銷開支分別為5.007億元、3.99億元及5.206億元,占當年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約為67%、52%、50%,占各期間總開支的最大比例。
2019年大麥植發凈虧損1500萬,招股書直言,這主要是由于銷售及分銷開支,這部分費用主要用于2019年品牌升級后,推廣服務及提高品牌知名度。招股書還提到,公司通過在線和線下渠道投資品牌廣告,例如與中國大型的新媒體平臺合作,如流行的短視頻平臺,以接觸龐大的客戶群。也與著名的傳統媒體合作,建立覆蓋廣告牌、公交車、地鐵和電梯的綜合線下廣告網絡,接觸到快節奏生活的客戶。
對于營銷的巨大投入,大麥植發在招股書中強調,公司看到了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認識到有效教育市場和推廣品牌的重要性。公司的營銷策略大部分專注于對大眾進行有關脫發、植發及其他脫發治療的科普,同時提高市場對我們品牌的認知度,并在此過程中獲得客戶。2021年,患者轉介率為20.2%及退款率為0.14%,均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大麥植發還提到,目前,大多數接受植發服務的脫發患者來自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其他城市的客戶服務不足,主要是由于該等地區的客戶教育仍然嚴重不足。隨著未來客戶教育的改善,脫發患者對脫發治療的植發服務的需求將會受到推動。

雍禾醫療營銷費用和研發開支數據
與幾個億的營銷費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麥植發在2019年至2021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650萬元、460萬元及478萬元。不過,重營銷、輕研發似乎是植發企業的“通病”。還是以雍禾醫療為例,2021年其銷費用高達10.73億元,2020年7.8億元,占當年總收入的比重也在50%左右,而2020年和2021年的研發開支只有千萬級別,分別為1181.5萬元、1416.3萬元。
除了營銷投入高,大麥植發面臨的挑戰還有不少。
首先是競爭壓力。從植發醫療數量上,大麥植發目前在31個城市33家植發醫療機構,擁有180名注冊醫生及690名其他醫療專業人員。而雍禾醫療在全國54個城市運營53家植發醫療機構,2021財報稱其總營收、市占率以及注冊醫生人數和就診患者人數方面位居行業第一。
大麥植發在招股書提到,部分競爭對手或會有較長的經營歷史、較高的品牌知名度、較佳的供貨商關系、較大的客戶群或較佳的財務、 技術或營銷資源,且或會能夠更準確預測往后市場走勢或更能響應新技術或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赡茌^公司擁有更多財務及其他資源,從而使可以較低價格提供同類服務。如任何主要競爭對手透過降價或引入額外服務、治療技術、藥物或產品以獲得或維持市場份額,公司或須將服務降價或引入新服務供應以維持競爭力,此可能對盈利能力構成負面影響及要求改變運營戰略。
此外,在監管層面,大麥植發表示,不保證相關部門不會針對毛發診療服務的提供實施更嚴格的法律、規則、 法規或行業標準。即使能夠遵守該等新法律、規則、法規或行業標準并就此定期進行審閱,運營成本可能因而大幅上升,從而降低利潤率及可能對業務、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