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圓心科技,很焦慮?

作者 l 橙子
日前,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兩大行業龍頭雙雙大跌,其在反映市場對互聯網醫療敏感情緒的同時,也讓這個并不算新鮮的互聯網概念再火了一把。
根據36氪研究院此前統計數據:
2017年之后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在2017-2026年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會達到33.6%,整體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底達到1980億元。其中,除了售藥業務之外,醫療保險、健康管理、醫療服務和數字化服務等賽道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面對巨大增量市場,自2014年以來,互聯網醫療迎來快速發展,阿里、京東、美團等互聯網行業巨頭,以及中國平安等保險機構也相繼入局,尤其是自2018年互聯網醫療頻獲政策利好后,行業發展再度提速。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背靠電商平臺優勢,迅速成為行業兩大龍頭,并先后于港交所上市。
不過,互聯網醫療普遍存在的競爭激烈、經營成本高、毛利率低等問題,也讓行業參與者面臨盈利壓力??杉幢闳绱?,作為大健康板塊的拼圖之一,互聯網醫療仍頗受資本追捧,圓心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此前4月19日,圓心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擬香港主板IPO上市。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其于2021年遞表失效后的再一次遞表。
新瓶裝舊酒
2015年,圓心科技在北京成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圓心科技主要聚焦在互聯網醫療領域,公司包括三大支柱業務:
以賣藥和線上問診為主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
幫助醫院打造互聯網醫療平臺,提升醫院的運營效率及提高患者體驗的供給端賦能服務;
以及為其他行業參與者如醫藥公司、保險公司、患者等,提供理賠處理、第三方管理、藥品福利管理及創新市場推廣服務等為主的創新醫療健康服務;
由此衍生出妙手醫生、圓心藥房、圓心惠保、圓心醫療等品牌,而這些品牌主要業務就是“買藥”、“線上問診”、“賣保險”、“為第三方打造互聯網醫療平臺”等。
因此從商業模式來看,圓心科技依舊走的是“醫藥險”的老路子,圓心科技講出的故事不算新鮮。
但圓心科技卻屢獲資本認可。
目前,圓心科技已經完成11輪融資,總計金額約47億元,且騰訊、紅杉占主要比例。
根據其招股書披露,在圓心科技當前股東架構中,創始人何濤持股37.01%,占主要比例,其次為騰訊持股19.55%,第三為紅杉持股15.75%。
此外還包括啟明創投、中信、中金等多家創投圈股東,圓心科技也憑借背后股東支持,成立至今僅用7年,便完成從天使輪到A、B、C、D、E、F輪的融資。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盡管在資本層面順風順水,同大多數同行一樣,圓心科技也面臨增收不利的尷尬局面。
根據招股書顯示:
圓心科技在2019年至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為23.52億、36.29億、59.38億,其中在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超過63%。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從營收表現來看,圓心科技可謂優等生,但從最根本的盈利問題來看,圓心科技的表現可謂糟糕。
2019年到2021年,在公司營收持續增長的同時,公司虧損也在持續擴大,幾乎每年都在成倍虧損,分別虧損為2.01億元、3.63億元,7.57億元。
為何年年虧損
導致圓心科技年年虧損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互聯網醫療本身就存在護城河門檻不高,行業競爭激烈,變現難等問題;
另一方面則在于圓心科技本身盈利模式單一,核心競爭力不足,且各項業務占比失衡,公司銷售成本持續高企。
首先從行業角度來看,圓心科技業務結構讓人眼花繚亂,但窺其根本,仍為互聯網醫療最常規的“醫藥險”,商業模式并無出其創新,因此面對眾多入局者,圓心科技即便有資本加持,仍難掩競爭壓力。
而且,盡管當前入局者均聲稱科技加持,但受行業性質所限,科技屬性在互聯網圈相比成為企業競爭力的護城河,更容易成為市場噱頭,因此整個行業準入門檻不高,也再度做多競爭壓力,壓縮企業經營利潤。
在變現方面,當前行業玩家主要變現路徑仍為賣藥,其他如線上問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還難以成為營收支柱,也因此,行業普遍存在變現難題。
從京東健康財報數據來看,作為行業龍頭之一,2019年到2021年,公司歸母凈利潤連續3年虧損,分別為-9.72、-173.34和-10.74億元。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其次,從圓心科技自身來看,公司自我造血能力也表現一般。
盡管表面上圓心科技三大業務模式,似乎完全涵蓋了從ToC到ToB的整個醫療大健康板塊,但這種大而全的業務架構并沒有充分完成業績兌現,而且多領域投入也在增加經營成本。
前文提到圓心科技當前主要包括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和創新醫療健康服務三大業務板塊。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其中以賣藥為主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貢獻營收占比超9成。
2019年到2021年,圓心科技該業務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97.9%、97.5%及94.6%,且其中院外藥房及藥品批發服務占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收入超過96%。其他兩大業務板塊僅2021年的營收占比則分別只有4.6%和0.8%。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這也難怪市場對這家大而全的互聯網醫療健康企業,命之以賣藥公司。
但跟大多數互聯網企業前期擴張之路一樣,圓心科技也不得不燒錢圈地。
從其經營成本來看,公司銷售成本常年維持在9成左右。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其中主要業務院外綜合患者服務的成本占總成本比重達到9成以上,且幾乎全部來自商品成本,意味著圓心科技的主要成本在于藥品采購等。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也因此圓心科技毛利水平常年偏低,2019年到2021年分別為10.6%、9.2%和9.0%。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不過,盡管主營業務毛利偏低,但供給端賦能服務和創新醫療服務毛利水平相對較高,只是這兩項業務整體占比較低,難以對其經營業績帶來突破性的改變。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對于科技屬性,從研發投入來看,圓心科技似乎與科技二字存在較大距離。
2021年,圓心科技研發投入僅為1.13億元,不到銷售及市場推廣成本的七分之一,這也意味著圓心并未專注于技術研發。
不過這對互聯網科技企業而言,也能理解,跟智能硬件企業相比,技術護城河遠不如市場拓展率重要。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不難發現,盡管圓心科技算是較早一批入局互聯網醫療的企業,較早完成“醫藥險”業務布局,但其核心營收構成仍舊單一,難以形成多面發力拓寬營收邊際。
而且,賣藥是當前互聯網醫療玩家都在做的事情,加上線下實體藥店長期占據該品類主要比重,也進一步加大圓心科技市場競爭壓力。
對于圓心科技的線上問診,即妙手醫生,目前該賽道已經相當擁擠,且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健康等流量巨頭在前,圓心科技也難以突圍。
此外,圓心科技的保險業務,即圓心惠保同樣存在不確定性。
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稱:
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伙伴的安排通常并不具有排它性,若公司的保險業務合作伙伴對公司的理賠處理服務感到不滿或發現公司未能提高彼此的盈利能力或品牌形象,可能終止與公司的關系及決定與競爭對手合作。

圖片來源:圓心科技招股書
可見,備受資本青睞的圓心科技,盡管不差錢,但也不掙錢。
而今圓心科技再提招股書,或許一方面在于為獲取更穩定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或許是來自股東變現壓力下不得不上市,畢竟對股東方而言,不能從公司經營層面獲得分紅,只能在資本市場套現了。
未來之路對圓心科技而言,恐怕并不好走,即便成功上市,如何扭轉虧損局面,仍是圓心科技頭等大事。
只是現在的圓心科技,恐怕很焦慮吧!
聲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只為傳遞更多信息!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