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俱樂部獲體校資質,不是解決“格斗孤兒”之困的終點
曾引發廣泛關注的“格斗孤兒”事件近日迎來“反轉”。據澎湃新聞報道,在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恩波格斗俱樂部獲得了體校資質,將作為一個九年義務教育機制之外的機構,供孩子們吃住與訓練。同時,阿壩州體校將為孩子們提供正規九年制義務教育,孩子們畢業能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12月,將有近300名孩子來俱樂部冬訓。
俱樂部“轉正”,孩子們有了去處,還同時解決了生存與上學的問題。自此,“格斗孤兒”事件似乎有了一個讓各方滿意的結局,有網友稱“太暖心!”
就事論事,此事的解決確實有可圈可點之處。當地相關部門在工作中既按規定辦事,又不拘泥于教條,顧及到了各方實際情況,尤其是充分尊重了孩子們的意愿,為解決類似兩難問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但如果說此事就此功德圓滿,恐怕還為時過早。
首先,關于被“遣送”孩子的去留問題。“一刀切”式的遣送解決不了問題,同樣,“一刀切”式的送回也非良策。現在可以回俱樂部于孩子們而言,只是多了一個選擇,但并非必選項,也不等于孩子們就該回、就要回。
確實,一些孩子在被帶離俱樂部時,表現出了抗拒,但那是在焦慮離開后的生存困境后做出的無奈選擇,并不代表他們就喜歡格斗生活。這些孩子回到家鄉后,當地政府曾承諾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在這種“有得選”的前提下,他們是喜歡目前安定的生活,還是想回到俱樂部,如何取舍,都應由孩子們自己決定。有關部門應聽取和尊重孩子們的意見,不可借機推卸責任,將“可以回”強行解讀為“應該回”甚至“必須回”,做出違背孩子意愿的舉動。
其次,對于俱樂部的監管仍不可放松。恩波格斗俱樂部此前曾被曝讓未成年人參加商演——雖然不排除生存所迫的可能,但畢竟損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在取得體校資質后,俱樂部理應更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杜絕違法違規商演等現象。主管部門也應對此執行常態化的監管機制,而不是在孩子們返回后就抱著“萬事大吉”的態度聽之任之。
此外,選擇返回或新進入俱樂部的孩子,都來自寒門,他們的家庭無力解決其上學問題,甚至連基本的生存也無法保障。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問題上,地方政府應當傾注更多心血和資源,并調動愛心企業、公益組織參與,保障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此前,有網友表示贊成俱樂部讓未成年孩子表演格斗,因為對于這些孩子來說,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殘酷甚或打法律擦邊球在這一終極目標前都只能讓位。如果說這種理解是一種“懂得式的慈悲”,那么現在這種困厄已經不復存在,孩子們的愿景應當變為怎樣才“活得好”。
要實現這一目標,顯然不是一個俱樂部“轉正”、一群孩子生存和上學問題解決就立馬能做到的,需要的是足夠的時間,以及各方面持續的支持與發力。
而從根本上說,“格斗孤兒”或許只是撕開了我國事實孤兒群體的一道傷疤。據《檢察日報》報道,民政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現有事實孤兒至少61萬人。與孤兒可以獲得政府和社會救濟相比,事實孤兒的救助在制度設計和法律保障上均欠完善。如何讓這一群體盡快納入政府制度性救助體系,是一個宏大的課題,也是一項迫切的任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