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慶郵電大學教師駐村扶貧,為留守兒童收集心愿清單
“大家好,我是重慶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小運老師,按照統一安排,目前在城口縣雞鳴鄉祝樂村擔任第一書記。今天走訪一家農戶,回來久久不能平靜,發現一對可愛的雙胞胎,但她們的媽媽離家出走了,如果大家想幫助她們,可以聯系我。”11月21日,王小運老師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消息,沒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
有人看到消息后就轉發給自己的朋友,有人直接給王老師打電話,說家里有不少小孩用的物品,可以捐出來。

扶貧扶志,眾人拾柴火焰高
這兩天,王老師的手機“特別忙”,在工作空閑,每次打開手機,總會看到好多留言。王老師告訴重慶晨報記者,他真的沒想到,一條短短的感言和呼吁,竟能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
他朋友圈里所提到的雙胞胎小女孩3歲半,住在祝樂村,由于媽媽離家出走。“留守”的小姐妹靠爺爺奶奶照顧,表面看起來,生活上不愁吃穿,但跟有媽的孩子比起來卻總讓人揪心。
從王老師發的照片上看,這對小姐妹天真活潑,扎著兩個小辮子,但看起來很瘦小,小臉有些臟,衣服和鞋子看起來也很舊。
“我覺得孩子最缺乏的是父母的關愛。”王老師說,他了解到這對小姐妹還有一個八歲的哥哥,目前三個孩子都靠兩位老人照顧。
跟這對小姐妹見面后,王老師心里就一直放不下,“考慮到要保護幼小的心靈和孩子的隱私,不想過多地深挖其不幸的身世。于是想到了朋友圈,或許朋友們會無顧慮地相信,無私地給予幫助,因為扶貧最好的辦法是扶志,依靠一己之力很微弱,眾人拾柴火焰高。”
王老師的號召,很快得到了響應。已經有十多個熱心人表示要給孩子送衣服、鞋子,有人要給孩子送書籍、文具。目前,王老師正在跟小姐妹的監護人聯系。
同時,王老師也在收集村里60多個留守兒童的個性化“心愿清單”,收集好后準備發到“重郵親子”群,讓老師們認捐。目前,老師們對幫助祝樂村孩子的積極性非常高,大家紛紛提出建議,近幾天將商討出最合適的捐助方式。


下鄉之前,王小運是重慶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團總支書記,主要從事大學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科研工作。他感嘆:“城鄉發展還是存在差異的。雞鳴鄉祝樂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村里的老百姓很淳樸,黨的政策得到大家積極的擁護,但人民日益增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是存在的主要矛盾。”
下鄉駐村后,他笑自己是“書生書記”。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發現“農村是片廣闊的天地,將書本的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會發現理論的強大之處,也能體驗現實的復雜之處。”
為了學習貫徹好十九大精神,他帶領全村黨員逐字逐句學習報告原文,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夯實基層黨建,并邀請市農委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畜科院的專家結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三變模式改革”開展研討,探索農村電子商務與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原標題:大學老師駐村扶貧,為留守兒童收集心愿清單;重郵王小運老師在城口縣雞鳴鄉祝樂村擔任第一書記,他想盡力為孩子們做點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