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了孩子腳變大了,你知道是何原因嗎?
懷孕了,腳大了,鞋子小了。你以為沒事,可能只是水腫,等孩子出生,消腫了,就又能穿回自己美美的鞋子。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時候,孩子出生后,即便你迅速回復到那個苗條的你,腳卻沒有變回原樣。
為什么懷孕腳會變大?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女人,卻又被忽視。從“過來人”哪兒得到的回復,往往是大家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但沒人能解答,也沒人去深究。反正鞋子穿不下了可以再買,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有個客觀事實,可以讓自己展開新一輪的買買買,何樂而不為。
如果僅僅只是腳變大了,并沒有任何其他不適癥狀,買買買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可很多孕婦在腳變大的同時,還伴隨著腫脹和疼痛,這就得想辦法緩解了。

首先,體重增加。
大部分人的腳掌并不是扁平,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應該都測過“平足”,是否還記得赤腳踩上拖把拖過的濕地面上的情景?印在地上的腳印不會是整只,而是會有“缺失”的部分,那個部分就是腳掌弓起來的地方,叫做足弓。孕期體重增加,使得腳部承受的壓力增加,會把足弓“壓平”,長度上自然也就有了增長。
其次,激素變化。
施忠民解釋,激素的變化會導致腳部的松弛和腳部韌帶松弛。這種松弛的結果就是腳的長度和寬度會增加,足弓的高度會減少。再加上增加的體重,腳掌就“塌了”,原本合腳的鞋子變成擠腳了。
當然,體內激素水平的升高也會讓女性在孕期保持更多的水分,這是為了可以給寶寶傳送營養和氧氣。而這些水分的累積,就會容易造成下肢的腫脹。腳腫了,鞋子自然也會擠腳。
體重增加和激素的變化,都讓女性的腳不知不覺地變大。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女性懷孕期間的激素變化,還會導致腳踝關節松弛,這就會使得踝關節不穩,踝關節不穩的結果就是,走路不穩。
隨著體重的增加,不穩的情況也會加劇。施忠民指出,除了腳的變化,背部的彎曲在懷孕期間變得明顯,為了保持平衡,會靠邁寬步來保持平衡,所有這些都導致了步態的變化。
另外,在懷孕期間,下肢腫脹和痙攣的情況比較常見,結果就是疼痛。甚至還有20%的女性會因為懷孕導致小腿的靜脈曲張,也會引起疼痛。隨著體重的增加,小腿的疼痛會延伸到腳底。總之,孕期的你,小腿和腳掌總不會太舒服。
該怎么辦?施忠民給出十條建議:
1.多抬腿,把腿抬到15-30厘米,每次15-20分鐘。
2.適當補充水分,脫水會加劇腫脹。
3.控制體重,孕期體重增加控制在22-31斤。
4.用濕毛巾包住冰塊在腳踝內側冰敷,每次10-15分鐘。
5.避免久坐久站,晚飯后散步15-20分鐘。
6.坐在椅子上,一條腿抬起轉向腳踝,向右旋轉10次再向左旋轉10次,換一條腿繼續。
7.穿長筒襪可幫助減少腫脹。
8.可做低強度有氧運動,減少腫脹。
9.按摩腳掌,消除腫脹。
10.暫別高跟鞋,換上舒適度高、支撐性好的鞋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