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慶新華書店職工父女兩代接力為山里娃送書:把夢想植入鄉土
“徐阿姨又來了,我們又有新書看了。”在重慶市秀山縣清溪鎮,一位叫徐白惠的新華書店員工,一次又一次給山里孩子送來精神糧食,讓18萬名學生通過書籍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近日,徐白惠所在的重慶新華書店集團公司,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徐白惠是我們集團員工的縮影。在整個新華書店集團,有成千上萬這樣的員工,把知識送到最遠的鄉村和地方。”新華書店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肖陵感慨地說,感謝這些給孩子們帶來希望的人。

她是孩子們知識的快遞員
徐白惠是秀山縣清溪鎮人,也是當地唯一的新華書店門市營業員。不過,在清溪鎮老百姓眼里,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送書人。
11月初的一天,山里天亮得晚。一切收拾妥當,上午10點,徐白惠前往甘龍橋小學送書。近百本學生練習冊,負重二三十斤。雖然到甘龍橋小學已經通車,但車沒有直達書店和學校門口,徐白惠還得走上20多分鐘。拎著兩大捆書,身材瘦小的徐白惠顯得有些吃力。她笑笑:“以前不通車,還是泥巴路,要靠走路或者騎自行車,現在的條件已經好多了。”
離開甘龍橋小學,下一站,徐白惠還要趕在學生放學前,把兩本數學教材送往清溪小學,下午1點到達目的地時,徐白惠還沒來得及吃午飯。即將離開時,被告知該校在統計時漏了一本,“還要再來一趟。”擦擦臉上的汗珠,徐白惠說。
從21歲到51歲,用摩托車、貨車、公交車、肩扛等方式,徐白惠將近百萬本圖書送到秀山清溪片區的18萬名學生手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大山里的送書人。

孩子們的掌聲溫暖了她的心
21歲時,徐白惠為幫助在新華書店工作的父親,第一次背起背簍,將書送往隘口鎮岑龍小學。還未到達目的地,夜幕降臨,黑黝黝的大山,靜得怕人。當走進教室,她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孩子們沒放學,仍端正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瞬間響起的掌聲,打破山中的寂靜,也溫暖了徐白惠的心。
正是這次送書經歷,讓她暗下決心:為了山里的那群孩子,即使條件再艱苦,路途再危險,都要堅持送書。
父親退休后,徐白惠接過擔子。當時,公路通達率低,學校分散于大山深處,只能把書扛肩上,走完一處又一處,送完一本又一本,徐白惠樂此不疲。
當時書店條件艱苦,每當開學期來臨,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內堆滿了書籍,連生火做飯的地方也沒有。但徐白惠一個人在這里堅守了整整15年。直到書店變危房,才搬進了新店面。

冰凍天氣送書差點丟了命
2008年,秀山境內出現幾十年不遇的冰凍天氣,路面封凍,交通中斷,徐白惠仍堅持給最為偏遠的大坳小學送書。當她走到半路時,腳下一滑,跌倒在雪地。當時,徐白惠只是為了給大坳小學僅有的4名學生送去4本書。
“幸好,被路過的好心人發現。到醫院后,醫生告訴我再晚來20分鐘,母親就沒救了。”徐白惠這樣做,兒子石金方有些抱怨。隨著年齡增長,石金方也逐漸明白母親的良苦用心,“如果不去送書,山里的孩子們將失去學習的機會。”
“我父親徐承忠也是一名新華書店的工作人員,我從小就看著他送書到清溪鎮的各個角落,自找的差事,不要一分錢。”徐白惠說,自己當時不明白為什么送書這么辛苦,可父親每次回來卻要高興好幾天。
送書、賣書、整理書店……徐白惠很享受這樣忙碌的日子。她唯一覺得對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兒子石金方。店里的常客都知道,“不送書時,白惠都在店里,根本沒時間陪家人。”
偶爾,兒子會忍不住問她:“媽,你就不覺得累嗎?”這時,徐白惠腦海里總會想起以前自己也問過父親類似的問題。父親的話,也是她對兒子的回答——“肥地里得有苗,書桌上得有書。你送的哪里只是書,你是把夢想植入鄉土。”
(原標題:30年,背簍里的書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