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假影院重啟!本周六放映:陳東楠《曠野歌聲》

從2020年開始,我們就決定在周末的時間段使用一樓展廳進行獨立導演作品的常規化放映。2021年,我們總共舉辦了9場,并與每位導演進行了連線。對于我們來說,將更多獨立導演的作品帶給觀眾、并制造機會讓觀眾和導演團隊產生對話是彌足珍貴的,更是對這些獨立導演們最大的支持。
陳東楠導演的紀錄片《曠野歌聲》其實在去年冬天就聯系了制片想做放映,可惜因為線下活動的受限,一直拖到今天才有時間呈現。東楠曾在一篇采訪中講述過種種拍攝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而我們熱切地希望在開春書會后第一場線下放映將有關作品的方方面面相對完整地呈現。本場放映結束后,本片的攝影師李繼松會與我們連線交流,而實驗音樂人大拿則會根據環境作曲,創作一個音樂戲劇表演。
活動時間
2022年7月2日(周六)13:30-17:00
活動地點
假雜志圖書館(寧波)一樓展廳
活動流程
13:30-15:08 影片放映
15:15-16:00 本片攝影師交流
16:10-17:00 音樂表演
費用將用于支付導演的版權費
“
2014年我第一次到小水井村。村民們剛從農地里回來,手腳都是泥,便匆匆趕來唱歌。簡單的風琴伴奏,淡然的神情,生活的歡樂與苦難都歸于歌聲。那一瞬間,我看到木訥里透出的一束光。
歷史上,苗族在頻繁的戰爭中丟失了家園與文字,最終藏身于貧瘠的高山頂端。在不斷的遷徙中唯一留存下來的是歌聲——苗族崇尚自然,相信萬物有靈,歌聲是過往故事的載體。一百年前,傳教士跨過遠洋,為苗民帶來西方古典四聲部唱法,也就此取代了原屬于他們自身的民歌和對過往的記憶。今天,村民們又因機緣走出大山,歌聲的身份再一次轉變。這一切發生之后,他們是誰?什么才是真正屬于他們的?
”
曠野歌聲(2021)
Singing in the Wilderness
中文/苗文,98分鐘
大山荒野中的苗族村寨合唱團,因為一個外來人的出現,他們的歌聲一舉成名。《曠野歌聲》跟隨兩個苗族青年一起探尋,在外來的喧囂中權衡對信仰、身份和愛情的追求。



《曠野歌聲》靜幀
影片入選紐約新導演/新電影影展,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希臘塞薩洛尼基紀錄片電影節,悉尼電影節,新西蘭紀錄片邊緣電影節,波蘭反地心引力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西寧FIRST國際電影節,韓國DMZ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曠野歌聲》受到以下機構的的慷慨支持:亞洲提案大會決策人NHK, PTS, KBS,圣丹斯紀錄片基金,圣丹斯制片人項目,圣丹斯剪輯故事工作坊,FIRST紀錄片實驗室,DMZ紀錄片產業,新鮮提案,CNEX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加拿大HotDOCs決策人論壇。聯合制作:兼得電影工作坊,趙琦電影工作室。
導演簡介

陳東楠是一名獨立紀錄片導演。《聲音的顏色》,描述一位盲人對紐約的探索,獲艾美獎提名,在加拿大HotDocs電影節首映。《偷》拍攝了三個蜷居在城市角落的流浪青年,在中外多個電影節、大學與博物館放映。《曠野歌聲》是她的第一部紀錄長片,講述西南高地上一個苗族合唱團的故事,受到圣丹斯、DMZ以及FIRST影展的支持。她的其他作品曾發表于PBS、NBC、紐約電視臺、中央電視臺、VICE、騰訊和抖音等等。陳東楠畢業于紐約大學紀錄片專業。
映后交流

李繼松,紀錄片《曠野歌聲》攝影指導
音樂表演
一個音樂戲劇表演:《音樂制作》
我需要一個麥克風 check one two one two
混雜著說的欲望 和音樂分娩 分裂的半自動化
偷懶的士兵 按鍵 進一步引發世界大亂
他沒有戒煙成功 從新兵到老兵 再到突如其來的戰爭
按鍵 同時 他也用美團跑腿買煙 緊盯著屏幕
他聽不到敲門聲
對他的懲罰 僅僅是沒收
關于音樂人

大拿,實驗音樂人。

「 假雜志 」
關心以圖片和影像為媒介的創作者及其關心的世界
并致力于以上內容在不同介質上的呈現
/雜志/出版/書店/圖書館/展覽/
以實踐表立場,示在場
原標題:《假影院重啟!本周六放映:陳東楠《曠野歌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