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議事廳·周報|杭州要打造的創新基金集群是什么?
近日,杭州宣布將圍繞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低碳等五大產業鏈積極打造創新基金集群,2022年新增基金規模300億元,積極釋放國有資本的杠桿撬動效應。
杭州創新基金歷經多次擴容,杭州創新基金于2021年3月啟動,啟動規模高達1000億元;此后,在2022年3月,杭州市與中信集團合作,共同發起設立中信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產業基金,首期規模50億元;2022年4月,紅杉中國新一期人民幣基金落地杭州,杭州創新基金再次擴容。基金集群作為一個全新概念不同于傳統產業集群,基金集群的內涵是什么?
基金集群包括行業母基金、子基金和專項子基金,旨在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分散共擔、防范風險”原則,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引領和放大作用,促進更多社會資本向重點發展產業集聚。
基金集群中的母基金既可以投資項目,也可以投資基金,在杭州創新基金中,200億元的泰格生物醫藥基金以及100億元的中信城西科創大走廊基金均為母基金的代表;子基金則依托于母基金,關注具體行業,目前已落地6支市場化子基金,包括50.1億元的綜改試驗(杭州)基金、40億元的中金鳳凰基金、9億元的交銀產投基金、5.5億元的普華科創基金、4億元的貝達生物醫藥基金以及紅杉中國人民幣七期科創基金;專項子基金則聚焦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具有針對性,多采用一對一投資,杭州創新基金已先后成立了總規模64.4億元的基石項目專項基金、總規模35億元的富芯半導體專項基金、總規模30億元的零跑科技專項基金和總規模6.4億元的華瑞航空專項基金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杭州創新基金累計完成組建規模444.44億元,其中行業母基金200億元,子基金108.6億元,專項子基金135.84億元。
創新基金本質是用較少的政府資金投入撬動更多的產業和項目,而基金集群則是立足于集群的垂直維度以及集聚優勢,以基金的方式吸引頭部投資機構以及社會資本以形成資本集聚。以泰格生物醫藥母基金為例,這支基金由市、區兩級政府以及杭州本地企業共同出資,實現了國有資本的第一次放大;在此基礎上,利用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吸引了一批投資機構,泰格生物醫藥母基金則可投入不同行業子基金中,實現了政府資金的乘數效應。
創新基金集群是一次行之有效的制度探索,國有資本的杠桿撬動效應顯著。但資本集聚本質是資本重組和區域性資本集中,存在加劇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風險,而創新基金是否能為地方經濟提供新增長點取決于資本的乘數效應能否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由于創新基金仍處于起步階段,就目前的實踐來看,基金集群在產業招引的效果缺乏現實案例,具體政策機制面臨著進一步的探索。
在全球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斷走弱的國際大形勢下,長三角各地進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各類探索,除杭州的創新基金集群外,近期長三角地區還出現了債券熱、項目熱、園區熱,如何實現政策推陳出新是各級政府面臨的重要議題。
經濟
合肥出臺一攬子政策穩經濟
合肥市人民政府日前發出《關于印發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涵蓋助企紓困財稅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穩投資促消費政策、保糧食能源安全政策、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方面。(來源:安徽日報)
上月安徽全省新增人民幣貸款超700億元
5月份安徽全省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708.66億元,同比多增146.88億元。截至5月末,各項貸款余額6.27萬億元,同比增長13.53%,增速高于全國2.53個百分點。(來源:安徽日報)
2022年安徽省第三批收費公路專項債券成功發行
近日,安徽省2022年第三批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成功發行,發行金額19.87億元,今年已累計發行44.27億元。本次發行期限10-30年,中標利率2.91%-3.42%,將用于滁州、六安和合肥市的8個政府收費公路項目建設,其中高速公路項目2個、9億元,普通公路項目6個、10.87億元。(來源:中安在線)
上海地方政府今年新增債券768億
國家正式下達本市2022年地方政府債券額度1793億元,其中地方政府新增債券768億元、地方政府再融資債券1025億元。按照《預算法》規定,上海對2022年市級預算作相應調整。調整后,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和支出總計均由5222.5億元調整為5635.6億元,增加413.1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總計和支出總計均由1611.5億元調整為2045.7億元,增加434.2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平衡。(來源:解放日報)
前五個月上海進出口總值1.5萬億元
今年前5個月,上海市進出口總值1.5萬億元。其中,出口5890.4億元,增長1.6%;進口9140.7億元,下降5.4%;貿易逆差3250.3億元。5月單月,上海市進出口2759.3億元,環比增長25.9%。其中,出口1060.9億元,環比增長52.4%;進口1698.4億元,環比增長13.6%。(來源:文匯報)
安徽省前5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7%
今年1月至5月,安徽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7%,高于全國3.5個百分點,增速保持全國第10位、長三角第2位。在合新高鐵、黃千高速、引江濟淮等一批大項目帶動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1.6%。(來源:安徽日報)
安徽設立百億元新興產業發展基金
近日,安徽省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舉行創立大會。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注冊規模100億元,主要投向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運用資本力量服務“雙招雙引”和“三地一區”建設。(來源:安徽日報)
園區
安徽省國家高新區增加至7家
日前,國務院批復滁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徽省國家高新區增加至7家,總量升至全國第11位。(來源:安徽日報)
無錫航空航天產業園啟動建設
6月21日,無錫航空航天產業園啟動建設,航亞科技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項目同步開工。當天還有30個項目進行簽約,總投資157億元,涵蓋零部件制造、技術研發、物流供應、金融支撐等多個領域,產業競爭力強、關聯度高、帶動性好,將為無錫高新區加快構建基礎雄厚、鏈條完善、結構完備的航空航天產業新體系增添“加速度”。(來源:新華日報)
諸暨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開張
諸暨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日前開園。8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簽約入駐產業園,4家諸暨企業與相應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據悉,諸暨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規劃面積1.1萬平方米,布局產業集聚中心、高層次人才綜合服務區、人才綜合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市場、檔案管理中心等五大功能區,將為企業和人才提供“一站式”“全鏈條”的人力資源服務。(來源:浙江日報)
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十大項目集中簽約
6月20日,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十大項目集中簽約,涉及大會展中心配套酒店綜合體、中免(杭州)免稅品銷售項目、葫蘆娃藥業高端兒科藥物、國科大杭高院產學研項目(海思科創園臨空分園)等,總投資33.3億元,涵蓋臨空服務、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提質升級等。(來源:杭州日報)
浙江自貿試驗區改革再提速
近日,浙江省政府印發《關于賦予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一批省級管理事項權限的決定》,依法賦予浙江自貿試驗區32項省級管理事項權限。通過將相關省級管理權限下放至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實施,將有效提升片區審批效率,降低企業辦事成本,進一步促進浙江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和營商環境優化。(來源:浙江日報)
項目
上半年“大虹橋”累計吸引53個重點項目
今年以來,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出臺專項政策,上半年已累計吸引53個重點項目近500億元投資落地。虹橋將推進“1+3+X”投資促進年度活動體系,其中“1”就是推出一個發展計劃,在7月下旬舉辦“潮涌浦江”虹橋國際商務區伙伴計劃起航活動;“3”就是實施三大走出去招商行動,舉辦長三角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系列推介、“四高五新”產業鏈精準招商、國際賦能專項推介;“X”就是培育一批特色品牌活動。(來源:文匯報)
上海16項重點工程啟動建設
6月24號,上海城投集團宣布16項重點工程啟動建設,總投資約316億元。同時,深化儲備1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1280億元,全力推進一批市重大工程關鍵節點,保障建成一批重點項目。(來源:文匯報)
交通
滬浙港口“聯動接卸”
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與浙江省人民政府簽署進一步深化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有力推動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建設和組合港新模式的形成。為此,上海海關持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推動上海洋山港與浙江安吉港、浙江獨山港之間“聯動接卸”監管模式愈發成熟。據悉,“聯動接卸”模式于2020年11月3日在洋山港和江蘇太倉港之間走通第一票,此后迅速推廣至安徽蕪湖港、浙江獨山港和浙江安吉港等。該模式組合了最經濟的水水運輸方式和最便利的通關政策,將內河港口視作上海港的延伸,實施整體監管。(來源:解放日報)
全球最大集裝箱船在滬交付
6月22日上午,中國首艘、全球最大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在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簽字交付。這是滬東中華自2020年9月完工交付中國首創全球首艘23000TEU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后,在頂級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來源:解放日報)
科創
外資開放式創新平臺在滬興起
截至目前,開業3年的強生中國旗下開放式創新平臺——創新孵化器(JLABS@上海)已吸引70家初創企業先后入駐,共獲得超過30億美元融資或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包括一次IPO、兩次收購和43次交易。(來源:解放日報)
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實踐基地落戶江陰
6月16日,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江陰實踐基地正式投入運行,這是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成立以來與地方合作共建的第一個實踐基地。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江陰實踐基地將充分發揮合作聯盟各類高校云集、科教資源豐富、內地港澳聯通的優勢,積極創新人才合作新模式、探索人才培養新機制。(來源:新華日報)
民生
安徽省規劃到2030年建成6750萬畝高標準農田
日前,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安徽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提出通過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確保到2030年建成6750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1718萬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680億斤以上糧食產能。(來源:安徽日報)
前5月安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全國第二
據統計,1月至5月,安徽省全社會用電量11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14%,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全社會用電增速位列全國第二,為華東地區唯一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的省份,電力供需總體平穩有序。(來源:安徽日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