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外媒稱中國人赴希臘“炒房”提振該國經濟:推動房價上漲
11月22日,日媒稱,海外資金正在流向作為歐洲債務危機震源地的南歐國家希臘的房地產市場,這是由于投資在一定金額以上即可獲得居留許可的制度。中國在基礎設施領域對希臘展開了積極投資,而在購買希臘房地產的外國人中,中國人也超過了四成,可見兩國經濟聯系的密切程度,中國資金的流入對提振降至危機前約一半的希臘房地產行情、刺激經濟的效果正受到期待。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21日以《中國“熱錢”流入希臘房地產》為題報道稱,一位從事導游的北京男子賣掉在北京持有的房產,在雅典近郊以2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95萬元)購買了一套面積150平方米、房齡20年的房產,據稱他之所以決定購買是因為希臘政府在2013年出臺的被稱為“黃金簽證”的投資促進政策規定,只要在希臘購買房產或投資建筑等25萬歐元以上,投資者及其家屬即可獲得5年的居留許可。
報道稱,以財務造假被曝光為開端、陷入債務危機的希臘在2010年以后處于歐元區等的金融支援之下,作為交換,希臘政府被要求采取削減養老金和公務員收入等緊縮措施,這導致國民和企業的存款流向國外,而提振經濟所需的資金依賴來自海外的投資。正因為如此,對希臘投資被認為在具有相似制度的歐洲各國之中是門檻最低的。居留許可以連續持有房產為條件,能夠進行更新,希臘加入了無需邊境審查即可往來的歐洲的《申根協定》,因此也可以自由到歐盟(EU)的大部分國家旅行。
據希臘政府統計,利用這一制度,在2017年9月之前購買房地產的外國人達到2014人,投資額和相關收入超過10億歐元(約合78億人民幣),包括家屬在內的居留許可的發放數量也逐漸增加,2016年達到1567人,比2014年增加八成。按國別觀察截至2017年9月的情況可以發現,中國投資者為850人,按居留許可計算為2091人,分別都占到整體的四成以上,居于首位。
在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被中國國有海運企業收購,2017年6月中國國有的國家電網收購了希臘國營電力企業旗下的送配電子公司的24%股權,民營投資公司復星集團也將參與雅典機場舊址的大規模重新開發。以基礎設施為中心,兩國的聯系不斷加強,房地產也不例外。
據房地產廣告網站“Spitogatos”統計,英語版來自中國的訪問在過去1年里增加至3倍,近期將推出中文版。在希臘國民之間,與迫使本國采取嚴格緊縮措施的德國相比,對于一直在創造就業的中國更有好感。排在中國之后的投資者來自俄羅斯、土耳其和埃及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富裕階層為了“保險”起見投資了希臘房地產。
據10月發布的修正值,2016年希臘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比上年下滑0.2%。連續2年出現負增長。雖然2017年轉為增長,但圍繞追加貸款的談判的遲緩產生影響,預計僅為1%左右。居住用房地產的價格與危機前的2000年代后半期相比,跌至約一半的水平,同時交易件數也出現銳減。在危機的初期階段、以資產保值為目的高價購買的家庭也不在少數,房地產融資的壞賬成為銀行經營的沉重負擔。
雅典房地產中介業人士Alexandros Nikolaidis表示,“由于新建房供給中斷、家庭旅館網站的普及,房產價格呈現上漲態勢,外國人的買入也成為進一步推高行情的原動力”。
在倫敦買房不住也不租 房產中介:大部分買家來自中國
參考消息網8月10日報道臺媒稱,在英國被國外買家所收購的房產中,約有10%會長期閑置,投資者不住也不出租,這種現象在首都倫敦更是常見。經過調查,這類閑置房產的國外買家,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8月9日報道,英國脫歐造成英鎊貶值,雖然倫敦房價持續上漲,但英鎊貶值抵消了漲幅,國外的投資者看準這一點,紛紛搶購倫敦的房地產。
報道援引英國《每日郵報》的話稱,在倫敦有一成的投資者在買房后不居住,也不把房屋租出,賺取租金收入,而是把房屋閑置,等房價漲到一定程度時,再賣出,狠賺一筆。
這樣閑置房屋的理財方法,也許在一般人看起來很怪異,但英國的房產中介業者卻表示,很多海外的投資者借著這種方式,讓資金不斷增值,甚至可以透過買屋賣屋來賺取大量利潤。英國房產中介業者還表示,“這一成閑置的國際投資房地產,絕大部分投資者是來自大陸”。
近年來,大陸民眾海外置產的熱度居高不下。專家表示,大陸民眾在海外置產,主要考慮兩個因素,第一是語言文化相近及投資考量;第二是以留學考量,像是英語系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等。在許多國家,甚至認為大陸人大肆購買房地產,是導致當地房價上漲主因。
英國地產專家表示,對于這些被國外買家買下且閑置的房產,雖然需要繳交房屋稅,但這些房子一旦出售后,盈利完全足以抵消這些稅負。
港媒稱悉尼房產中文廣告牌引當地人不滿:內地投資者太多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道港媒稱,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近年吸引不少內地投資者加入,因而招致當地人抱怨。近日悉尼市政廳站一塊宣傳房地產展覽會的廣告牌,在社交媒體引起軒然大波,只因該廣告“中文比英文多”,且僅有的英文部分都有語法錯誤。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4月13日報道,有澳大利亞網民嘲諷道:“加上英文,只不過是為了讓它看上去更專業更國際化”。
悉尼市政廳宣傳地產展覽會的廣告牌,用上了不少中文。有英國媒體引用數據指,近年澳大利亞城市房價飆升,單在悉尼地區過去一年已上漲約80%;而購買新南威爾士省房產的投資者中,當中七成七為中國籍人士。此現象引來部分澳大利亞人不滿,直言“他們人太多,我都已經買不起房了,盡管我們是澳大利亞人”。
報道稱,也有人為內地投資者辯護,指悉尼高房價是由多方因素組成,“靠海、華人多、當地有進行房產投資的傳統、建筑成本高,都助長高房價”。另有人認為,把責任全推到華人身上,等同種族主義。
法媒:溫哥華欲推房產空置稅 遏止中國買家囤房炒樓
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道法媒稱,中國投資者到歐美買樓掀起炒風,令部分地方的樓價高企之余,房屋空置率卻上升。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報道,溫哥華市政府7月11日宣布,可望在明年將會引入空置房屋稅,應對房價熾熱問題。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7月14日報道,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財政廳長麥德永表示,市政府政策委員會將于7月25日就引入新法例投票,讓溫哥華市政府有權向空置房屋業主征稅。
根據省政府水電局的數據,溫哥華現在有1.08萬個空置12個月以上的住宅單元,其中有9700是公寓,占溫哥華公寓總數的12.5%,其他為獨立屋或其他住宅,占全市總數的1%。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表示,空置稅可鼓勵人們將空置房屋出租,而空置房屋稅率將于數月內決定,希望能盡快解決房價高企以至難以承擔的問題。
報道稱,不過溫哥華時事評論員伊比不看好此政策,他指出政策概念雖好,但要針對整個大溫哥華地區實施征稅才有成效,只在單一城市內征稅不可能有效為樓市降溫。
根據彭博新聞社發布的消息,由于大量中國投資者涌入溫哥華,該市的樓價在最近5年上升了40%。報道引述當地一家豪宅中介商表示,中國的買家今年在西溫哥華高檔地段購入了接近3/4的豪宅,平均每幢價值310萬加元(約合1600萬人民幣)。此外,該中介商今年經手售出15幢平均價值800萬加元(約合4140萬人民幣)的超級豪宅,包括一個叫價1980萬加元(約合1億人民幣)、面對港口﹑面積為6600平方英尺(約合613平方米)的高層單元。
港媒:中國人在美買房產愛用現金 推高當地房價
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道港媒稱,不少中國投資者近年也涌入美國買樓,選擇用現金交易。
香港《東方日報》網站10月9日報道,美國有房地產資訊公司近日公布數據指,今年5月之前的17個月,在全美住房交易中有46%的華裔買家用現金買樓,在近10年內華裔買家用現金全額付房價的比例增逾兩倍。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不同族裔的人用現金買樓的比例均出現增長,但中國買家的增長最為明顯,目前已成為美國房地產市場最大的外國買家。在過去幾年間,現金買樓也推高樓價。
美國加州房地產開發商表示,中國人受美國的創新力和可預見性吸引,因而增強在美投資的吸引力。另有紐約地產經紀稱,中國人投資買樓,主要是希望子女能在美國上學,年長的父母也能在美國接受醫療照顧。
(原標題:外媒稱中國人赴希臘“炒房”提振該國經濟:推動房價上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