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視頻裁判人力資源短缺,中國足協假期開起培訓班
在2017賽季國內各級職業聯賽紛紛落幕之后,聯賽從業者們大多可以在假期里難得放松一下,不過獲得中超、中甲聯賽主裁執法資格的40位裁判員卻利用寒假“開班補課”,其課程內容正是視頻助理裁判技術的技能運用與理論知識學習。
中國足協給“場上法官”開課意在確保未來聯賽判罰“人機合一”,同時提升裁判員使用效率,從而推動國內裁判職業化進程。

10月22日,重慶力帆主場與上海申花進行了中超第28輪角逐,力帆隊徐洋終場結束前打入1球,不過經視頻助理裁判技術(VAR)判定,徐洋進球前越位在先。當值加拿大籍主裁費舍爾對德國籍視頻助理裁判操作人丹尼茲·阿伊特金的判斷也非常認可,在高科技面前,比賽雙方心服口服,VAR在國內聯賽賽場的“試水”獲得圓滿成功。
按照中國足協有關未來職業聯賽裁判工作的部署,VAR技術不出意外將在明年的中超、中甲聯賽中被廣泛啟用。
如果說技術硬件設備可以通過雄厚財力作保障的話,那么全面落實這項技術所遇到的最大難題恐怕還是人力問題。由于VAR技術目前在國際足壇還處于“試驗階段”,全球范圍內推行這一技術的也只有德甲、意甲以及美國職業大聯盟等為數不多的聯賽,因此中國足協欲在國內聯賽廣泛推行該技術,需要征得國際足聯理事會的同意,技術運用具體操作人員也必須為國際足聯認可的專業人才。
中國足協裁判辦從10月下旬就開始對中超全體主裁及部分中甲裁判員進行相關業務培訓。而隨著各級聯賽落幕,培訓密度越來越大,培訓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整個培訓將持續到明年2月份才告一段落。

按國際足聯要求,受訓裁判必須具備主裁資格,因此40名接受培訓的學員都為目前中超、中甲現役主裁。據悉,培訓內容由淺至深,內容涵蓋理論知識、技能培訓以及實踐培訓。中國足協之所以將培訓地點安排在武漢塔子湖基地,也是因為近期在那里冬訓的球隊不少,方便學員接受實踐培訓。
由于目前中國足協在冊的具有視頻裁判技術講師資格的人員非常有限,協會接下來還會邀請外籍講師來華授課,而由于本土講師大多為兼職,因此授課被分散在多個短周期內,每期約為2至3天。
那么培訓的目的僅僅是讓裁判員掌握VAR操作的技術要領么?答案是否定的。
據了解,國際足聯之所以試用VAR,其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比賽判罰的準確度,同時提升裁判員對規則、判罰尺度認知的精確度。引進VAR技術并不是要讓場上裁判員成為比賽判罰的配角,而是力求裁判員與視頻助理裁判在重大或疑難判罰上盡可能保持尺度統一,即所謂“人機合一”。

相關人士解讀稱,“比如對于魯莽犯規和一般犯規性質的不同,主裁判和視頻助理裁判盡量不要出現判斷的差異,VAR不止是補漏,實際也是在現場鞭策裁判員時刻聚精會神。”
廣泛推行VAR技術,實際上也將大幅提升裁判員的使用力度。獲得VAR裁判執法認證資格的裁判員在擔任某一輪比賽主裁后,可以在下一輪參與VAR技術的操作。
兩種角色的互換也有助于裁判們加深對判罰規則與尺度的理解,豐富執法經驗,降低判罰失誤率。從長遠來說,技能與經驗的豐富實際也有助于裁判員提升自身職業性。
中國足協今年已經把“打造職業裁判”作為未來聯賽裁判工作的追求方向,而VAR技術的深入推進則有利于加速這方面工作的進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