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的歌全世界華人都會唱,娶了將軍之女,恩愛68年全靠一個字
原創 南風 婚姻與家庭雜志

作者:南風 編輯:李津
出品:婚姻與家庭雜志
ID:hunyinyujiating99
《中國網》曾展現過這樣一段深埋國人內心深處的常青記憶:
少年出游,哼唱《讓我們蕩起雙槳》;
青年遠行,高唱《我的祖國》;
中年守歲,同等《難忘今宵》;
暮年閑居,慢搖藤椅,傾聽《夕陽紅》……
這一首首穿越時光,凝固歷史,影響了幾代人的時代金曲,均出自詞作大家喬羽之手。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20日,喬羽先生在京因病逝世,享年95歲。

回顧喬老這一生,秉承著樸素的創作理念,以不老之筆譜寫赤子之歌,將家國情懷揉進每一句歌詞,留下了千余首傳唱幾十年仍不落伍的經典作品。
而他在感情上,更是打造了一段傳奇。

一輩子牽牢一人手,用金婚的濃情演繹著一曲動人的夕陽紅。
01
因一首歌一戰成名
喬羽原名喬慶寶,1927年出生在山東濟寧一戶農家。
雖然家境貧寒,但博學的父親沒有放松對他的教育。
4歲時,他已能識字3000左右,熟讀《千字文》等啟蒙讀物。
喬羽的母親雖然是個不識字的農家女,卻擅唱民謠,民間故事講得也很精彩。
她的樸素熱忱,極大豐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更是在潛移默化間,為以后從事藝術工作的喬羽,打下了植根于民間的創作信念。
14歲那年,喬羽不幸失去了父親,只有依靠哥哥做學徒賺的銀錢,才勉強入校讀書。

學校里,喬羽刻苦讀書,年年獲得獎學金,自此不再給家里增添負擔。
到了18歲,他辭別母親,改名喬羽,秘密進入晉冀魯豫邊區創辦的北方大學讀書。
很快,在藝術方面有著極高天賦的他,開始展露頭角,在報刊上頻繁發表優秀的詩歌與小說。
他創作過5首歌詞,其中一首還獲過獎。
1948年秋,喬羽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調到華北大學創作室,專門從事歌詞與劇本的創作研究。

6年之后,27歲的喬羽因一首歌一戰成名。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水中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
若干年后,這首《讓我們蕩起雙槳》仍常唱常新,喚起一代又一代人內心最鮮活的記憶,并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然而,這首歌的成功,卻跟一個人的貢獻分不開。
甚至可以說,喬羽整個人生的軍功章上,有他自己的一半努力,更有這個人的一半功勞。
02
“當我決定嫁給他,就認定他能行,靠得住”
其實,喬羽剛接到為電影《祖國的花朵》創作歌詞的任務時,很是無措。
雖然才華橫溢,但他從未創作過兒童題材的作品,心里有些沒底。
巧的是,當時,他在和一個叫佟琦的姑娘熱戀,女友見他為工作頭疼,便拉著他去北海公園散心。
泛舟湖上,風起波搖,望著四周的綠樹紅墻,喬羽心中的郁悶瞬間消散。
這時,身旁一隊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悠悠劃槳過來,青春陽光的面龐頓時讓喬羽來了靈感。

他趕緊停船靠岸,掏出小本子一通猛寫,一首好詞就在這場約會里誕生了。
喬羽特別感激女友,此后,他創作的多首新詞,第一位讀者總是佟琦,而他們也在1954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是,這場婚姻卻沒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畢竟,兩人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喬羽家境貧寒,比佟琦大了整整10歲,而佟琦出身望族,父親是東北名將,母親是皇族后裔。

若按照輩分推算,佟琦也是有資格做格格的。
雖然后來佟家破敗了,但佟琦身上還是有著貴族小姐的高雅氣質。
佟琦生活很講究,連買個牙膏都要穿戴整齊,坐三輪車去百貨大樓購物。
喬羽娶她回家,豈不是要伺候格格?很多人勸他們趕緊分。
喬羽卻不在乎外界的聲音,他欣賞佟琦的心直口快,善解人意。
而佟琦更是鐵了心,“當我決定嫁給他那時起,我就認定他能行,靠得住。”
出于對喬羽的信任,佟琦婚后就回歸家庭,一心一意經營自己的小家。
不管外界如何風吹草動,通通跟她無關,一心支持丈夫的事業。

1955年,他們的大兒子喬鯨降生了。
在喬鯨的記憶中,他們一家人在京城四處漂泊,幾經搬遷。
每一次,都是母親收拾打理,從沒讓父親插過手。
父親因為工作需要得四處采風,一離家就是大半年。
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母親一個人照料他和弟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消除父親的后顧之憂,讓他得以全力拼事業。

在家人的支持之下,1956年,喬羽到江西采風,為撰寫電影劇本做準備。
然而此行,卻被一封封來自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加急電報給打斷了。
03
“忍,是經營婚姻的智慧”
導演沙蒙懇請喬羽來為電影《上甘嶺》創作歌曲,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要求:
“這首歌要是能寫成這樣就好了——電影已經被人忘記,但歌曲仍在群眾中傳唱。”
在一連卡殼十幾天后,喬羽決定跳出對戰斗場景的描摹歌頌,從過往生活中尋求靈感。
那一夜,雨疏風驟。
淅瀝雨聲中,喬羽突然憶起自己第一次見到長江的興奮景象。
碧波滾滾,清風拂面,稻香白帆,好一派壯麗山河。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很快,白紙黑字,筆走龍蛇,一首寄托國人集體情感記憶的《我的祖國》誕生了。
時至今日,每當這首歌被動情傳唱,那清凌凌的水、白晃晃的帆與艄公的號子,便齊齊涌入心頭,讓人久久難忘。
3年后,喬羽創作的又一首名曲《人說山西好風光》,唱遍大江南北。
“站在那高處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嘩啦啦啦流過我的小村旁……”
這些歌詞,沒有華麗的詞藻,卻朗朗上口,樸實真誠,直抵人心。
喬老經常說,“我不喜歡涂脂抹粉,喜歡直來直去的大白話。我一向不把歌詞看作是錦衣美事,高堂華屋。它是尋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飯、粗布衣,或者是雖不寬敞卻也溫馨的小小院落。”
的確,他的創作風格跟他的生活一樣,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帶著地道的“土氣”,活得熱氣騰騰。
生活中的喬老,極愛美酒,有事沒事來兩口,《人說山西好風光》就是他看美景喝美酒寫出來的。
路邊的小餐館里,也時常看到他的身影,幾兩二鍋頭,一盤花生米,都能讓他興奮得像個孩子。
佟琦卻和喬羽完全不同,她從不吃小餐館,更不喜喝酒。
生活中,他們兩人格格不入的地方還有很多。
學醫的佟琦愛干凈,喜歡熱鬧,以嘮叨為樂,而喬羽總懶得洗手,酷愛讀書看報,喜歡安靜獨處。

因而,平日里兩人常會發生矛盾。
一日,喬羽買了一只自認為特別嫩的雞回家,結果佟琦發現,雞老得只能熬湯。
于是,倆人一邊喝著雞湯,一邊你來我往地爭辯起來。
佟琦埋怨丈夫不會買東西,喬羽反駁說,“本來很嫩的,是你把它煮老了。”
可是,他們這對從生活習慣到個性脾氣都差異極大的伴侶,卻吵吵鬧鬧,攜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

有太多人想知道他們金婚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經營秘訣?
喬羽聽了,先是幽默地回應,“我也沒覺得金婚有什么不容易。就是你這一輩子別中途換人,一換人就很難金婚了。”
直到被追問緊了,他才狡黠地一笑,“如果讓我說實話,我只有一個字——忍。”
可話音剛落,夫人在一旁補充道,“我有4個字——一忍再忍。”
和為貴,忍為高,忍,是經營婚姻的智慧。
在家里,喬老“容忍”佟琦的管束,甚至幽默地給她取了一個“超級女聲”的愛稱,笑她在家里經常高聲訓斥自己。
可是他更清楚,妻子讓他多洗手,少喝酒的背后,藏著一顆愛他的心。
所以,佟琦一旦發話不準他再喝酒,他立馬表示,“不喝了,不喝了。”
佟琦對喬老的嗜酒如命,更是“一忍再忍”。
有時聚餐,她選擇不跟隨,就是為了讓喬老能暢快玩一次喝一場。
至于平日的小爭小吵,兩人也能琢磨出一絲趣味,“吵嘴拌架,就像炒菜加鹽,沒有鹽哪有味兒啊!”
“當你真的遇到了覺得最合適你,你又最愛的那個人,你們走到了一起,那就一定要珍惜,一定要非常非常珍惜你們的生活,珍惜你們的愛情。”這是佟琦對婚姻長久的經驗總結。

羅曼·羅蘭曾說:婚姻是兩心相印、相忍、相讓的結合。
在一次次的磨合中,恒久忍耐,相互妥協,終能慢慢品嘗出幸福的滋味,不負上天恩賜的這一世情緣。
04
三千浮華,終歸樸素
按常理,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詞者的靈感會日漸枯竭,創作能力大不如前。
但喬羽,卻恰恰相反。
57歲,他只花3個小時就為春晚寫下一首《難忘今宵》,一直傳唱至今。

“難忘今宵難忘今宵,無論天涯與海角,神州萬里同懷抱,共祝愿祖國好,祖國好。”
花甲之年,他為年輕人寫出了聞之就能翩翩起舞的《思念》。
“你從哪里來 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飛進我的窗口。”
為小朋友寫了童年記憶里最歡快的兒歌,《大風車》。
“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這里的風景呀真好看……”
更為廣大中老年朋友,寫出了比朝陽還要蓬勃的《夕陽紅》。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
人們盛贊他創作力驚人,是“詞壇泰斗”,喬羽卻總是擺擺手拒絕這個稱號。
就像曾有人問的那樣,喬老會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些什么?
他照例瞇起眼睛,幽默一笑:“這里埋葬著一個寫過幾首歌的人。”

“不為時尚所惑,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浮名所累。”
這就是喬羽的人生態度。
他的一生恰如筆下的歌詞一般,平實中盡顯真誠,樸素里蘊含詩意,簡單中透著智慧。
路上的溝坎,婚姻中的瑣事,塵世里的繁華,都不曾成為困住喬羽的牢籠。
他不糾纏不抵抗,始終不慌不忙地以一顆簡單的心,過著細水長流的平凡生活。

淺酌間,笑談里,從從容容行過八千里路云和月,奔向一片詩意的天地。
楊絳先生曾經說過: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三千浮華,終歸樸素,顯然喬羽老先生已經做到了。
如此,就送別喬老,一路走好!
參考資料:
1.詞壇泰斗“喬老爺”的家事情事
2.山東人喬羽的金婚秘訣:愛就一個字—忍
3.“赤子”喬羽,告別今宵
4.喬氏父子音樂聲中歌唱祖國
4.男人世界
作者簡介:南風,知心解意,吹夢西洲。
編輯、排版:王云峰
二審:李 津
三審:趙海旭
投稿微信:810739902
轉載及商務微信:fennyispink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原標題:《再傳噩耗,喬老爺走了!他的歌全世界華人都會唱,娶了將軍之女,恩愛68年全靠一個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